產業工人的技能等級如何與其薪酬待遇密切掛鉤?筆者日前從銅陵市總工會了解到,該市試點推進產業工人技能工資改革兩年來,進一步建立了以體現技能價值為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目前該制度已覆蓋產業工人超3萬人。
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浪潮中,“技術值錢”不僅是產業發展的口號,更是產業工人對獲得感的真實期待。銅陵市以技能工資改革為突破口,試點兩年覆蓋超3萬名產業工人,通過制度創新將技能等級與薪酬待遇緊密掛鉤,讓“憑本事吃飯”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工人的“袋中紅利”。這一改革不僅激發了產業工人的創造活力,更為破解“技工荒”、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實踐范本。
銅陵市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唯學歷論”的薪酬體系,構建以技能價值為核心的分配機制。該市出臺《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實施方案》,明確將工資結構分為崗位工資、技能工資、績效獎金三大板塊,其中技能工資占比最高可達 60%。技能等級從初級工到高級技師分為 7 個層級,每晉升一級,月薪提升300至1000元不等。這種“技能與薪酬精準掛鉤”的制度設計,讓工人清晰地看到:提升技能就能提升收入,技術創新就能獲得獎勵,從而形成“學技能——提等級——增收入”的良性循環。
改革成效的落地,離不開企業的靈活實踐。銅陵市鼓勵企業結合自身特點設計“一企一策”的激勵方案。在銅陵有色集團,195種崗位的工資系數向一線工人傾斜,技能工人的起點工資甚至高于新入職本科生;文一三佳公司則將技能考評權重提升至 60%,并設立“師帶徒”津貼、技術創新獎,讓老技工帶新人、工人搞發明都能獲得額外收益。這種差異化激勵機制,不僅解決了“干多干少一個樣”的舊弊,更催生了“人人學技能、個個爭創新”的新氣象。
改革最顯著的變化,是產業工人“口袋鼓了,腰桿直了”。數據顯示,銅官區試點企業工人年均工資增幅達20%至30%,高技能人才占比從15%提升至35%。更深遠的變化在于職業認同的重塑:技能工人不再被視為“體力勞動者”,而是與企業管理者、工程師并肩的“技術骨干”。
銅陵改革的價值,不僅在于提升了工人收入,更在于探索出一條“技術價值市場化”的制度路徑。其啟示有三:一是薪酬分配必須尊重技能要素的價值,通過量化評估、動態調整讓技能“看得見、摸得著”;二是企業需建立“技能——薪酬——晉升”的閉環體系,讓工人有明確的成長通道;三是政府應通過政策引導、稅收優惠等杠桿,激發企業參與改革的積極性。當前,我國正面臨產業升級與技工短缺的雙重挑戰,銅陵經驗若能推廣,或可成為破解這一矛盾的關鍵鑰匙。
從“口號”到“紅利”,銅陵市用制度創新將技能價值轉化為工人的實際收益,讓“技術值錢”不再是空中樓閣。當越來越多的產業工人通過提升技能獲得體面收入,當企業因技術創新實現效益倍增,一個尊重技能、激勵創新的產業生態便悄然形成。這不僅是工人的福祉,更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堅實基石。未來,期待更多地區以銅陵為鏡,讓技能之光點亮產業升級之路,讓“袋中紅利”成為千萬工人的現實獲得感。(童方萍)
來源:安徽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