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當湖北博今電氣有限公司的高級工王師傅摩挲著嶄新的高級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拿到800元獎勵時,他笑著對工友說:“這錢夠實用了!”這不僅是個人能力的認可,更是湖北省總工會推動集體協商,讓技能價值在薪酬中顯性化的一個縮影。
為了響應“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的收入分配改革導向,湖北省總工會以集體協商為抓手,精準發力,截至目前,全省正常經營、已建會百人以上企業集體協商建制率動態保持80%以上,覆蓋全省的技術工人薪酬激勵協商率已達60%。在能級工資協商、行業專項合同、新業態權益保障等領域,“湖北經驗”正在轉化為勞動者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能級工資”:手藝真能變“票子”
在湖北宣恩縣湖北博今電氣有限公司車間,工會主席指著墻上的薪酬表,手指劃過“高級技師”一欄:“看,考取高級技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獲得獎金2000元!”
通過工會推動的集體協商,公司建立了清晰的階梯式薪酬體系。技術等級、項目成果成了硬核指標,工資增幅還要看企業盈利和物價指數。“協商前,企業擔心成本。我們拿出行業數據、展示技能提升帶來的長遠效益,最終達成共識。”工會主席補充道。
這一機制運行半年,效果顯著:高級技工占比從23%躍升到31%,工人們琢磨技術的勁頭更足了,技改提案數量也猛增了40%,給企業發展添足了底氣。“以前手藝是面子,現在真能變票子!”公司高級技師王師傅感慨道。
糧食行業合同:首次為“技能力”定價
探索“專項合同”激活行業“技能力”,這是湖北集體協商的又一創新點。
今年初,湖北應城市總工會跑遍轄區內糧食生產企業,通過“掃碼問卷+車間走訪”,收集了87%的技術工人對“薪酬掛鉤技能”的強烈支持。在此基礎上,工會牽頭多方協商,簽訂了首份糧食生產企業技術工人薪酬激勵專項集體合同。
這份專項合同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明確將技能等級、創新成果等核心要素嵌入了薪酬分配體系。合同簽訂后,相關企業技改投入顯著增加。企業方不僅設立了技術創新、質量提升、安全生產等專項獎勵,更承諾拓寬技術工人晉升通道,培訓資源優先向優秀技工傾斜。“真正為技術工人搭起了能干事、干成事的大舞臺。”應城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目前,應城市36家正常經營、已建會的百人以上企業中,已有32家開展集體協商,建制率動態保持在80%以上。
15元餐票:“懇談”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暖胃更暖心
“沒想到協商能讓我們吃上熱乎飯!”翠鳥(湖北)物流有限公司網約車司機陳師傅攥著還帶余溫的餐票,聲音有些激動。
工會搭臺的協商懇談會上,司機們提出“工作餐”訴求。企業起初面露難色:“13元已是成本極限。”工會據理力爭:“司機連軸轉,一口熱飯保障安全也關乎效率!”幾輪拉鋸,最終定格在15元標準,并承諾全省十城門店同步落實。一句“抱怨”最終變成手里熱騰騰的“餐票”。這次協商成果不止于此:新司機500元跑單獎、20公里免費救援、節日禮品……讓網約車司機找到了“家”的感覺。據統計,全省已有37家新業態企業通過類似協商,解了勞動者的急難愁盼。
湖北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集體協商深度嵌入“技能薪酬轉化”機制,是落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有力實踐。下一步,將聚焦405個重點企業、行業(區域),深化集體協商質效,推動“技能變薪酬、提案變效益、訴求變方案”的良性循環,讓更多勞動者技能“有價”、付出“有報”,安心共享發展成果。(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張翀 通訊員周世瑋 張心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