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實又被稱作“雞頭米”,不僅可以食用,而且有很好的藥用價值。眼下,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的芡實已經進入豐收季,當地正積極組織人力采收、加工和銷售。
信陽市潢川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古以來就有種植芡實的記載和歷史。進入7月下旬,信陽市潢川縣付店鎮尤樹店村明路種植基地的200畝芡實田里,一片片綠波蕩漾,合作社組織的數十名村民正穿著水靴穿行在池塘中,在碩大的葉片下,翻找采摘芡實果包,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因芡實的果包形狀酷似“雞頭”,所以當地人都稱其為“雞頭米”。
正在采摘的村民翁光友告訴記者,他和附近村民每天早上5點多鐘就開始割芡實,上午10點多結束。下午采摘從4點多割到6點多,一天每人可以采摘50斤左右。
潢川縣明路芡實種植基地負責人翁明路向記者介紹,現在是潢川縣芡實的第一茬兒采摘,每口池塘的芡實都可以采摘八至十輪兒,最多的時候可以采到十幾輪兒,整個采摘季將從7月底持續到10月以后。而且芡實采摘無法采用機械操作,因此全靠人工進行,目前天氣依然炎熱,所以組織村民們趁早晚天氣涼爽時采摘作業,下午空閑時段對芡實進行剝離、打磨、銷售。每天組織15至20人采摘,一天的采摘量在七八百斤左右。
據了解,芡實作為潢川當地特色農產品,深受市民的喜愛,生產出來的頭茬兒芡實供不應求。去年以來,潢川縣種植芡實面積約5萬畝,當地加大對芡實產業的扶持力度,通過“線上+線下”方式拓展芡實銷售渠道,芡實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一方面是采摘芡實正緊張忙碌中,另一方面是芡實銷售火熱進行。正在網絡直播銷售的潢川縣崇福農場總經理張大喜說:“現在“雞頭米”剛上市,很多的老顧客很早之前都在詢問,提前就下好了訂單,現在僅我們這一個門店,每天的發貨量就在四五百斤,基本上從早上到晚上一直都在打包,芡實一直就是我們銷售的一個“爆品”。”(通訊員:王迎輝 翁鵬成 王翰楊 郝繼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