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蘭媽認識的一個母親:
每一次遇到兒子成績沒考好時,她雖然批評了孩子,但廚房里還是煮著兒子最喜歡的紅燒肉
兒子寫作業(yè)實在是三心二意、沒有專注力時,也會把孩子臭罵一頓,可罵完之后又特別自責,等到兒子熟睡之后,她一邊摸著孩子的額頭,另一邊又在想“我下一次怎樣才能夠不罵他呢”
就這樣,她一邊對兒子寄予期望,一邊看到兒子辛苦會心疼,另一邊又要求孩子對每一件事做得足夠好
直到被兒子誤解、厭倦、反抗、甚至逃避,一顆崩潰又自責的心糾纏著她始終感受不到快樂
講真的,一個整天被負面情緒包裹的母親,又如何養(yǎng)出一個積極樂觀、遇到事情能從容應對的孩子呢
而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家長只需要記住一句話:父母是什么樣,孩子就會被養(yǎng)成什么樣
我們想要把孩子養(yǎng)得優(yōu)秀也是一樣,家長首先要活得像太陽,孩子自然而然就能長出翅膀了
比如,以下幾個好家長標準,父母先把這些做好了,孩子也自然會跟著優(yōu)秀了:
01
不要比較
相信你的孩子,效果自然來了
正向語言的影響力究竟有多重要
以前還是比較模糊的視野,直到遇到這樣一個老師:
他是連續(xù)六年帶高三畢業(yè)班的重點老師
從他往年的帶班情況來看,班上的學生基本上都不是池中之物,個個都考上了不錯的大學,也實現(xiàn)了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
不僅如此,每年畢業(yè)班在離別之際,他還會用自己發(fā)福的身材,穿著修身擁擠的旗袍、再戴著波浪大卷的假發(fā)到教室給學生加油打氣
從那吃力跳舞、還不忘給學生們比愛心的動作,就能判斷他是一個特別優(yōu)秀的好老師
首先,沒有古板的教學思維
其次,懂得給學生們提供情緒價值
而在他的課堂上,有一個男孩,曾經(jīng)居然是經(jīng)常考試不及格
這對于重點班來說,無疑是豬八戒照鏡子,拖了整個班級的后腿
老師呢,為了給男孩加油打氣,他上來就肯定地說:
“聽你的媽媽說,你上課的時候語文聽不懂,數(shù)學、英語、還有物理化學都跟聽天書一樣嗎?”
“那你可真厲害了,每門課都聽不懂,可你是每門課都沒有缺席,這說明你的意志、胸懷、還有抗挫折能力都是極強的”
“如果換作老師,沒準第一節(jié)課聽不懂的時候就鬧心得不想再上課了,在這方面老師可是自愧不如,你也比學校很多學生都有學習的能力”
果然,在開始的一番鼓勵下,男孩勇敢地跨出了“敢于提問”的第一步,每次課間都追著老師問問題,每次提問也勢必要做到完全掌握知識
不久之后,男孩的成績直接逆襲式上升,同學們驚嘆,老師們欣慰
這就是鼓勵和信任的力量,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一樣
你有多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就能在努力中實現(xiàn)多大的夢想
02
不要抱怨
試試延遲滿足,減少親子沖突
聽過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是培養(yǎng)孩子抵抗誘惑、堅持到底的成長品質(zhì),只要做好這些,孩子自然就能被養(yǎng)得充實又有成就感了”
期末就要來了,也代表著暑假就要開始了
在神獸即將要回籠的情況下,在網(wǎng)上就看到很多家長抱怨連連,生怕孩子回家后馬上就驗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這句話
當然了,也有很多家長擔憂的問題就是被孩子當成奴仆一樣使喚著
比較難纏又不容易解決的,當屬孩子沉迷看電視、玩手機的兩大問題當首了
朋友圈有位媽媽,他兒子高考過后的第一天,就開始徹底放飛自我,每天只要你看到他的時候,手里永遠都抱著一部手機不放:
?第一天,媽媽嫌兒子天天玩手機傷眼睛,勸孩子多出去走走,結果被吼了一頓
?第二天,兒子開始以各種理由躲在房間里不吃飯,原因就是怕媽媽啰嗦,影響他玩游戲
?第三天,媽媽忍無可忍,直接把家里的網(wǎng)線給拔了,兒子則像是一頭發(fā)了瘋的犟牛一樣,憤怒地質(zhì)問說:“我好不容易放假了,多玩會游戲怎么了”
對此,媽媽也給予了嚴厲的警告和教育,可奈何兒子根本就不聽,再帶著情緒溝通下去事情可能會發(fā)展得更糟糕
事實上,這就是所謂的簡單粗暴教育方法
特別是當孩子已經(jīng)形成某種意識、和觀念時,父母帶著指責和命令的溝通方式,只會讓親子關系變得更糟糕
那么,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要求時家長該如何有效去應對呢?蘭媽建議的方法是:延遲滿足
?比如,孩子想要玩手機時第一反應不是拒絕、更不是抱怨,而是對孩子說:“可以,沒問題,可是爸爸媽媽現(xiàn)在需要你,這件事沒有你根本不行,你把玩手機的時間放在1小時之后,可以嗎”
?如此需求性的求助,對于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基本上都是難以拒絕的
沒有孩子不喜歡被求助,也沒有孩子不喜歡被家長請求時的不可取代,在這種極具認可、和誘惑的力量下,手機自然也就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總而言之,延遲滿足的意義也在于:讓孩子有事可做
03
不要訴苦
愛就要說出來,別搞道德綁架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
“小時候總是生活在抱怨和訴苦環(huán)境下的孩子,他們長大之后可能不敢享受幸福,容易陷入自責,也會卷入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沖突”
有位朋友就告訴我,他小時候聽到父母說過最多的話就是“養(yǎng)兒防老,我養(yǎng)兒子就是為了讓兒子為我的未來負責,我在你身上投資了那么多,你未來不成材,你未來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你也不能照顧好爸爸媽媽,那我養(yǎng)你有什么用?”
久而久之,在這種訴苦、和道德綁架環(huán)境下待得越久,朋友想要逃離原生家庭的心思就越強烈
特別是成年之后,好不容易和心愛的對象結了婚、生了娃,一家三口過著還算是幸福的小日子
可父母每次見面就會說:“我給你買了房,娶了媳婦,我們這輩子都在為了你操勞一生,你現(xiàn)在的態(tài)度對得起我們嗎”
在那種動不動就內(nèi)疚、無奈、還有焦躁的情況下,整個人也顯得格外暴躁
而生活中,他又不敢在父母面前吐露辛苦,只好回家后在媳婦面前發(fā)發(fā)牢騷、訴訴苦,可夫妻最忌諱的就是帶著情緒講話,兩個人每次還沒溝通幾句就開始了激烈的爭吵
于是,時間長了,朋友一個大男人也變得格外脆弱敏感,覺得父母不愛他,妻子不理解他,整個人都顯得格外沮喪、缺少了生命活力
事實上,任何人都只是屬于自己,不是誰的附屬品,也不應該生活在誰的附屬品下
特別是子女和父母之間,一開始就不能用“孝不孝順”的話束縛,父母用心養(yǎng)孩子小,孩子在充滿愛的童年下成長又自動明白“爹媽養(yǎng)我小,我陪他們老”的覺悟,才是父母教育里最大的成功和能耐
而一個有如此覺悟的家長,生活中就能活得像太陽一樣思想開明、為人松弛,孩子也必定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出屬于自己的翅膀
04
不要焦慮
父母一旦開竅,就很難再發(fā)脾氣
看過一個問題:“當你孩子做錯事被發(fā)現(xiàn)時,身為父母的你第一反應是什么”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蘭媽思考了很久,突然發(fā)現(xiàn)身處問題之外的思想往往更有包容性一些
如果這個問題是出現(xiàn)在孩子沒犯錯的時候,我肯定會回答說:“沒關系,知道錯了,主動去改過來就好了”
可當孩子真正當我面打碎了一個特別喜歡的杯子時,我的第一反應卻是“你怎么回事?連個杯子都拿不住,你還能干得了什么呀?”
于是,孩子會被嚇得一哆嗦,而我也片刻地愣在原地,有些后悔地看著孩子那滿臉驚恐的表情
是呀,這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焦慮的容易情緒化,也是父母教不好孩子里的最大敵人
網(wǎng)上曾經(jīng)看過一個短視頻:
有一個小女孩,大概3、4歲左右的樣子,看到媽媽回家抱著很多東西,立馬上前去接住媽媽手里的西瓜,希望能幫媽媽分擔一些辛苦
可沒想到,西瓜又大又圓,一個不小心,“嘭”地一聲,西瓜掉在地上摔得滿地都是西瓜汁
女兒當場被嚇得不知所措,呆楞在原地嚇得話都不敢說出來了
緊接著,爸爸聽到聲音從房間里出來查看,趕緊安慰女兒說“沒事,多好呀,連切西瓜的步驟都省了”
媽媽問女兒“要不要吃手打西瓜”后,也是直接伸出手掌劈向剩余的半塊西瓜
隨后,一家四口席地而坐,有說有笑地開始抱著西瓜啃了起來
等到快樂的時光結束后,爸爸主動和女兒用抹布擦地板,就連剛學會走路的弟弟看到后也激動地加入其中
那感覺,像極了小豬佩奇那相親相愛的一家…
是呀,這就是活得像太陽一樣的父母,懂得包容、也能為孩子提供情緒價值
而這種能突破焦慮的狀態(tài)又被稱為開竅,從傳統(tǒng)的思維角度轉變成貼合孩子成長的需求性,這恰恰就像是一道光一樣照亮了孩子、也成為了孩子成長里的堅強后盾
可見,父母一旦開竅,真的就很難再發(fā)脾氣了
那么,關于如何成為一名好家長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