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村廠區的釀酒人傳承醬酒12987傳統技藝,延續酒脈文脈,承載奔頭希望,與村落血脈相連。
“每一個人都不簡單,每一瓶酒才放光彩”,金沙酒業歷經幾代人艱苦創業,在品質、人才、技術加持下穩健向上,成為金沙縣經濟重要支柱。
文|王猛
群山、秀水、詩文和蝴蝶,是進入金沙縣源村的第一印象。
源村周圍的山并不高,但連綿不絕,透露出別樣的秀麗。偏巖河繞村而行,蜿蜒如玉帶,自古便滋養村落與酒脈。路邊屹立著鐫刻詩文的奇石,自有文脈流轉。翩翩起舞的蝴蝶在花間起落,每次振翅都詮釋著無盡的盎然生機。
這里是釀酒的天選之地。
▎提到源村,葛明叢如數家珍
常駐源村的文化學者葛明叢介紹,金沙地區從明朝崇禎年間開始釀酒,已有近四百年歷史,有“村酒留賓不用賒”的美譽。20世紀30年代,茅臺鎮釀酒師劉開廷引入茅臺大曲醬香工藝,在源村釀造金沙美酒,也有近百年歷史。
數百年酒文化沁潤,早已讓酒脈滲透進源村的每個角落。葛明叢特別提起一位源村愛酒老者的墓志銘,已經風化的墓碑上刻著:福地造為耆老墓,佳城堪比醉翁亭。這恰是源村人與酒共生的寫照——酒不只是杯中物,更是浸透生活的肌理。
▎距離縣城新廠83km的源村廠區,是金沙釀造的起點
作為貴州赤水河流域醬香白酒產業集群特色品牌文化推廣活動的重要組成,7月3日-4日,探香“赤水河谷 中國醬香”——2025貴州白酒攝影集中采風暨特邀媒體走進產區系列宣傳推廣活動,以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下稱“金沙酒業”)源村廠區為起點,用鏡頭探訪金沙酒業從歷史到當下,從田間到車間的醬香傳奇。
受貴州省白酒產業發展促進會委托,云酒傳媒邀請省內外主流媒體、行業媒體、獨立攝影、攝像師等,分組深入遵義下轄仁懷、習水產區,以及畢節下轄金沙產區進行采風創作,用圖文、視頻呈現貴州醬香白酒產業的文化內涵與獨特魅力。
▎偏巖河是烏江上游的支流,順著偏巖河走,走到頭便是源村廠區的墻頭,墻內是金沙酒業最老的車間——1951車間
山明、水秀、酒好的村落
距離源村廠區越來越近,攝影師放飛無人機,視野隨著轉動的機翼飛向云端,俯瞰整片村落。
樹木繁盛的群山與波光粼粼的河流環繞著村落,屋前的院子里老人帶著小孩在玩耍,酒廠中穿著制服的工人把一袋袋酒糧搬運進車間……
走進廠區,入眼便是釀酒師劉開廷的塑像。
▎1957年3月,酒師劉開廷再回源村,指導生產國營源村窖酒,成功釀出首批醬香型白酒,這被普遍認定為是金沙回沙酒的起始
劉開廷原名劉少生,清光緒二十二年三月初五日(1896年4月15日)生于貴州仁懷縣安羅里(今茅臺鎮)窩子頭,是茅臺鎮釀酒師。
民國時期,源村的齊家燒坊、義齋燒坊、車氏燒坊三大燒坊,都先后請劉開廷指導釀造醬酒。1957年3月國營金沙縣源村窖酒廠成立,劉開廷舉家搬遷到源村,指導醬酒釀造工作。1958年,該廠釀造出首批醬酒“金沙回沙酒”。
▎孫波
金沙酒業源村廠區生產質量崗孫波向云酒頭條表示,父親孫良程曾和劉開廷共事很長時間,在父輩的影響下,自己從小接觸釀酒,“從制曲到釀造,幾乎每個環節我都做過,一干就是幾十年。源村廠區也是金沙酒業高端醬酒的核心基酒產地。”
▎孫波展示父輩曾使用過的培訓講義,新廠博物館建成后,孫波把父親工作時留下的老物件,如數捐獻
在孫波父子兩代人的職業生涯中,源村廠區經歷了多次重大事件:1963年,源村酒廠釀造的酒品榮獲貴州八大名酒稱號;1985年源村、鼓新、大水三家窖酒廠合并為金沙窖酒總廠;2007年,原金沙窖酒廠改制為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
到2023年,華潤酒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潤酒業”)入主貴州金沙窖酒酒業有限公司,開啟老酒廠新階段。孫波表示,華潤酒業入駐后,在品質、技術、管理、待遇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在釀造車間,攝影師紛紛把鏡頭對準揮汗如雨的工人,記錄下他們釀造美酒的瞬間。
云酒頭條與工人交流發現,他們大多是本地人,甚至一家的勞動力都在酒廠工作。一位釀造工說:“在酒廠干活,心里踏實。不用大老遠跑外頭打工,下班就能回家干點活兒,晚上還能陪著孩子寫作業,挺好的。”
酒廠與村落,已經血脈相連。
從制曲到釀造,源村廠區的釀酒人傳承了醬酒12987的傳統釀造技藝,延續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酒脈,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文脈,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奔頭與希望,在時光里釀成一壇綿長的歲月陳釀,越品越有滋味。
抽穗的高粱迎風起舞
離開源村,采風隊伍走進了高粱基地。
在金沙縣巖孔街道東光社區,有一片如海的高粱地,它們是金沙酒業的美酒根基。
時值七月初,流火的陽光灑在翠綠的高粱地,剛剛抽穗的高粱鉚足力氣吸收著每一寸陽光,高挑的秸稈隨風起伏、沙沙作響,像是大地哼唱的釀酒序曲,攝影師的每張照片、每一幀視頻,都充滿生命的韻律。
▎35度的外溫,這不過是楊航日常工作中最普通的一個下午,他身后是金沙酒業的萬畝高粱基地
金沙醬酒酒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金沙醬酒投資公司”)高粱項目負責人楊航向云酒頭條表示,金沙縣的二十三個鄉鎮共有約二十五萬畝紅纓子高粱種植基地,畝產700斤左右,除滿足茅臺和金沙酒業以及全縣其他酒企,還銷往遵義的仁懷產區和習水產區。
據楊航介紹,這些高粱幾乎都采用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紅纓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繁育的紅纓子高粱,酒企購買種子,委托公司發放給農戶。金沙醬酒投資公司還免費發放有機肥、定期組織培訓,對高粱長勢進行跟蹤管理。
高粱成熟后,金沙醬酒投資公司再進行統一收儲,經過處理后交付酒廠。統一管理的訂單式農業,讓大量農戶受益。
▎羅應洪在高粱地旁查看長勢
高粱種植大戶羅應洪種植了20畝高粱地。看著長勢喜人的高粱,他滿是欣慰:“今年的雨水很充足,高粱的畝產可能超過700斤,有些優質的田塊可能達到800斤。公司和我們簽訂了3.6元/斤的保底收購價,如果行情好,也隨行就市,心里踏實。”
和他一樣心里踏實的還有東光社區居民袁玉貴。與羅應洪流轉大量土地種植高粱不同,他家的4畝高粱地均是自有土地。提起高粱種植,袁玉貴滿面笑容說:“現在種植高粱,年收益超過以前種玉米的兩倍,農村消費低,每年一萬多的收入基本夠家里的生活。”
在東光社區,這樣的農戶還有很多。
▎何麗(中)介紹東光社區的高粱種植情況
據金沙縣巖孔街道東光社區總支部副書記何麗介紹,社區高粱種植面積共有2800多畝,涉及農戶700多戶,90%以上的家庭都種植高粱。其中,金沙酒業訂單718畝,涉及農戶310戶。高粱種植解決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基本滿足農戶的日常開支。
▎高粱種植戶曾先強一家在房前合影
此外,社區定期統一對農戶進行培訓,包括預防惡劣天氣、預防蟲害、機械使用等內容,幫助農戶把高粱種好。種植戶曾先強感慨:“以前種玉米都是自己一鋤頭一鋤頭挖,現在從育種到收高粱,都有小型機械,省力很多。”
▎面積25萬畝,高粱種植已成為金沙縣財政收入和產業發展的重點板塊
鏡頭之外,無數個如羅應洪、袁玉貴般的農戶,種植出皮厚粒小、單寧適中且支鏈淀粉含量極高,適合12987傳統醬酒釀造工藝的紅纓子高粱。這成為金沙酒業高品質醬酒的天然底色,也成為鄉村振興的鮮活注腳。
在東光社區的采風活動中,有無數珍貴的鏡頭,但給人印象最深的,除了漫山遍野的高粱地,就是農民臉上的笑容。他們黝黑的面容在鏡頭里,開出了絢爛的花。
每一個人都不簡單,每一瓶酒才放光彩
結束東光社區采風后,攝影師們又探訪了金沙縣大水的金沙酒業總部。廠區高低錯落的樹木掩映中,“每一個人都不簡單,每一瓶酒才放光彩”的標語十分醒目。
摘要和金沙回沙系列白酒,就從該廠區包裝入庫,銷往全國。目前,金沙酒業共擁有員工3600余人,固定資產達45億元,年產基酒達2.4萬噸,儲能規模7萬噸。
2024年,國家商務部為金沙酒業授牌“中華老字號”;根據“華樽杯”中國酒類品牌價值排行榜,2024年金沙酒業雙品牌價值合計2459.53億元。
這是一條向上蛻變,乘風破浪的路。
▎從1963年至今,溫賢民與金沙的相識和交往,超過了六十載
原金沙縣縣志辦主任、《金沙窖酒廠廠志》編撰者溫賢民,已年過八旬。1963年剛參加工作,他就與金沙酒業結緣,見證了金沙酒業的蓬勃發展,留下20萬余字珍貴手稿。
溫賢民回憶:“80年代金沙縣委、縣政府提出振興金沙的經濟,酒產業發展提上日程,金沙酒業的發展也愈發欣欣向榮。從金沙回沙酒到摘要,再到華潤酒業入主,金沙酒業在品質和贊譽的加持下廣受追捧,成為金沙縣經濟的重要支柱。”
這也是一條經歷幾代人艱苦創業,持續發展的路。
▎歷經酒廠發展的各個關鍵階段,張天澤對金沙酒業的見解,相當深刻
在金沙酒業工作30多年的張天澤,擔任過副廠長、副經理、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等多個職務,是金沙酒業奮斗歷程的親歷者和推動者。1986年10月,張天澤調任金沙窖酒廠。緊接著,金沙窖酒總廠成立,各分廠實現原材料、生產工藝的全面統一,進入快速發展期。
兩年后,金沙回沙酒榮獲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名噪一時,銷售攀升。談及金沙酒業的發展,鏡頭下的張天澤陷入回憶,過了好一陣才說:“當時的酒都有指標,要完成省上規定的生產任務,剩下的酒才能對外銷售。一度緊張到每個戶口都只能限購一瓶,非常受歡迎。”
有了老一輩的奠基,金沙酒業在新時代也充滿活力。
▎魏燕龍(右)與張天澤(左)
金沙酒業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魏燕龍2007年到金沙酒業任職,恰好碰上金沙酒業的高速發展期。魏燕龍說:“2007年到2012年,是白酒發展的黃金期,我們抓住這個窗口,在5年內把產能從不到1000噸提升到1.2萬噸,主抓省內市場。”
不只擴產,金沙酒業還不斷吸納優秀大學生。魏燕龍介紹:“2007年之前,酒廠的大學生特別少,后來我們從貴州大學、貴州輕工職業大學等高校招收大學生,他們現在大多已經成為公司骨干。”金沙酒業酒體設計總監韋賀麗,便是這一時期進入金沙酒業。
由于產業與人才雙管齊下,歷經周期波動,金沙酒業依舊穩健向上。到2023年,金沙酒業已走向全國市場,成為醬酒的一張重要名片。
這一時期,金沙酒業的技術研發體系也越發成熟。據悉,金沙酒業技術中心已建成技術檢測、技術管理和技術研發三大模塊,建有原材料分析室、理化分析室、色譜分析室、酒體研發室、酒體品評室等專業技術場所。
人才方面,金沙酒業也有良好積累。截至目前,金沙酒業擁有技術骨干86人,其中碩士研究生3人,國家白酒評委2人、貴州省白酒評委10人、國家一級品酒師23人、二級品酒師35人,國家高級釀酒工程師31人。
▎17年前,因為熱愛,韋賀麗走上了品酒師的道路;而今天,韋賀麗和他的學生們,已成為金沙酒業勾調品控的中堅力量
在技術中心的韋賀麗工匠室拍攝時,韋賀麗與云酒頭條進行了深入交流。在她看來:“我們不是站在品酒師的角度,而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判定一瓶酒,消費者聞著很好聞,喝著很好喝,喝了不上頭,這瓶酒才真的完美。”
為保持良好的品評敏銳度,韋賀麗多年來都保持良好的作息,遇到任何事情,都盡量保持心態平和。女性都愛美,但韋賀麗很少化妝,也從不噴香水,“我也想啊,但哪怕淡淡的香水味,到了辦公室,都會影響嗅覺的判斷。”
無數如韋賀麗這般的科研人員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才有了金沙酒業產品品質的不斷提高。
▎無論男女老少,金沙酒業的一線釀酒工人均出自本地,與赤水河流域,醬香白酒產業的廣大從業者一樣,生活與工作的理想狀態,從來是“安居樂業”
從技術中心出來后,攝影師們到了釀造車間,把鏡頭對準另一群了不起的金沙酒業人,持續釀造著好酒。一位00后女員工說:“我以前在物業公司工作,2023年到了金沙酒業,攤晾、上甑這些釀酒的活兒都干得特別熟。”
從酒廠離開時,又看到那句“每一個人都不簡單,每一瓶酒才放光彩”。這既是凝練的總結,也是金沙酒業穿越歷史、走向未來的根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