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終于悟了,不能再隔岸觀火下去,大陸贏下中美貿易戰,臺灣才不會“挨揍”。
21日,藍白智庫公布評估結果稱,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體沒錯,臺灣地區的貿易固然受美國影響,但受中國大陸影響更多。若在中美貿易戰中,大陸GDP衰退1%,臺灣就跟著衰退0.39%。而若美國經濟衰退1%,臺灣會跟著衰退0.29%。
說正題之前,先來看看藍白智庫是什么來頭,是國民黨和民眾黨合作的智庫,在經濟類議題上給島內民眾以理性客觀分析,不涉及黨爭。
【藍白智庫問題發起人、前臺大校長管中閔】
藍白智庫在這篇報道中,還提到了新臺幣的升值幅度以及臺積電。表示新臺幣升值幅度已達10%,如果升值幅度逼近14%,將對出口造成極大的沖擊。
貨幣升值,表面上看是變得更值錢,為什么卻說是出口的災難?因為對于臺積電這種靠“出口換匯”的企業來說,升值等于收入縮水。假設臺積電對美國客戶出口芯片,一單報價是100萬美金,如果當時匯率是 1美元 = 32臺幣,那它能收到 3200萬臺幣。但現在新臺幣升值了,變成 1美元 = 28臺幣,那它實際收到 2800萬臺幣。客戶還是付100萬美元,但公司賬上少了400萬臺幣。
藍白智庫提到新臺幣升值若逼近14%將對出口造成極大沖擊,這不是隨便嚇唬人。因為根據歷史經驗:臺幣每升值1%,對出口業的平均凈利率影響約0.5%~0.7%。尤其在全球經濟不確定的今天,匯率對臺灣地區來說,不是政治問題,是生死問題。
藍白智庫還表示,美國對臺灣地區關稅細節,臺當局遲遲沒有公布,臺灣代表已經第四次赴美談判,臺當局對談判結果和細節諱莫如深,很難不讓人懷疑民進黨和美國簽下了什么恥辱性條約。比如在農產品市場上對美讓利過多,以及配合美方對大陸的制裁立場。這樣的話,他們當然不愿意大張旗鼓地講給民眾聽。
最后文章開頭的問題:為什么說大陸贏下貿易戰,臺灣才不會挨揍?臺灣的經濟命脈,實質上是系在中國大陸這條大船上的,哪怕它嘴上否認,腳底下的產業鏈不會撒謊。
臺灣是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GDP里出口占比超過六成。而出口去哪?中國大陸和香港:占臺灣出口總額約38%至42%。此外,臺灣大多數中上游制造企業,在大陸有生產線、代工鏈、客戶和物流網絡,尤其是電子、化工、機械類產業。
藍白智庫的數據是這樣的:大陸GDP若衰退1%,臺灣衰退0.39%;美國GDP衰退1%,臺灣只衰退0.29%。這個差距說明什么?臺灣雖對美出口多賺匯,但對中出口依賴、供應鏈綁定、投資布局更深一層。尤其是臺積電、聯發科、緯創、鴻海這些頭部企業:一邊賺大陸的錢,一邊靠大陸工廠造貨,一邊通過大陸港口出貨。你制裁大陸,它的終端市場、訂單采購、產能調度都出問題,臺灣這些鏈條上的中環節也會遭殃。
由此見得,大陸穩了,臺灣的訂單才穩;大陸強了,美國更不敢脅迫臺灣地區讓利;大陸贏了,臺灣產業鏈的利潤通道才不會被美國切斷。就像一個掛在樹上的秋千,如果樹被鋸掉了,秋千當然是第一個摔下來的。
莊子有言,大樹既折,小藤何依?其下懸者,必首當其沖。臺灣不是棋手,是掛在大陸這顆大樹上的秋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