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三點,站在冰箱前,一連喝了兩瓶礦泉水。
手機屏幕的光晃得眼睛不舒服。
兒子發(fā)來的語音還在耳邊:“爸爸,你昨天說陪我踢球的,說話不算數(shù)啊。”
順手抹了把臉,摸到了褲兜里那張皺巴巴的單子——兒子、女兒快開學了。
這紙單子,比什么體檢單都讓我心里沉。
想起上周陪我爸去復查脂肪肝,醫(yī)生指著CT片對我爸說:“您這肝,損耗得有點明顯了,真得注意保養(yǎng)了。”
一、這些年,對付喝酒難受,我也琢磨出幾個辦法:
第一個是冰箱里的蜂蜜。
以前連著應酬后,人特不舒服。
廠門口賣早飯的大姐看見,給了我半瓶蜂蜜,讓我用溫水沖著喝,說對她爸管用。
我試了試,頭暈確實能好點。
打那以后,冰箱里總存著點蜂蜜。
兒子說像喝甜水,對我來說,關鍵時候能頂上。
第二個是包里常備的老酸奶。
有回沒吃東西就喝了半斤白酒,胃疼得厲害。
醫(yī)生看了化驗單直搖頭:“不行不行,胃差點就要出血了,喝酒前一定要墊點東西!”這話我記牢了。
現(xiàn)在包里總放兩小盒那種鋁箔裝的老酸奶,不容易壓壞。
客戶看見還笑我:“準備夠足的,比我們辦公室還齊活。”
第三個是桌上的香蕉。
有次應酬喝多了,第二天發(fā)現(xiàn)留給自己的香蕉被吃了。
女兒挺認真地告訴我:“爸,我同學媽媽說香蕉補鉀!吃一根大概能頂兩瓶啤酒呢!”
孩子話不一定精準,但道理是對的。
后來抽屜里常備兩根帶點斑點的香蕉,女兒說這樣的甜。
二、這些年也踩過一些坑,提醒大家注意:
坑一:空腹喝酒是大忌。
我們廠的老張有次空著肚子喝大了,第二天糊里糊涂修機器,差點傷著手。
后來他出門前必先吃點東西,說“墊實了再說”。
我也學著兜里常備點簡單的干糧,比很多解酒藥都實用。
坑二:雪碧等飲料兌白酒不健康。
試過一次飲料兌白酒,不到半小時就天旋地轉。
后來知道碳酸飲料會讓酒精吸收更快更多,對身體負擔更大。
碰到年輕人這么喝,我會提醒:“別這么弄,要么純喝,要么控制好量。”
坑三:“最后一杯”容易沒完沒了。
就像打牌說“最后一把”可能通宵一樣,酒桌上的“最后一杯”往往不止一杯。
有研究說,過了四十,多喝一杯白酒,對肝臟負擔就多一分。
我現(xiàn)在喝到差不多三兩,就會看看兒子踢球的視頻——那個膝蓋摔破了還對我笑的樣子,會立刻提醒我該回家了。
三、人到中年,在酒桌上要明白,身體的底線比什么都重要。
陪父親復查那次,醫(yī)生指著B超圖像說:“再這樣拼命喝,以后孫子們打球你可能都沒力氣去看了…”這句話像針一樣。
我的腦海里瞬間閃過兒子摔倒時伸手的樣子,女兒小心夾起開學單的模樣。
后來酒桌上給自己定了些小方法:
白酒喝到三兩左右,就找借口:“孩子作業(yè)等著,得走了!”
別人敬酒,倒小半杯,喝完就顯出“不行了”的狀態(tài)。
錢包里放著女兒畫的紙條,寫著“爸爸少喝酒”——背面還補充“捶背我包了!”心里很暖。
妻子還發(fā)現(xiàn)個小辦法:把黑芝麻糊化在溫牛奶里喝。
她說:“這個頂酒勁兒,順便對頭發(fā)好點——看看你頭頂那點光亮了!”
嘴上說著她操心,但這杯“營養(yǎng)水”我每天還是默默喝完。
四、有些體會很實在:
酒能續(xù)杯,但孩子的成長時光續(xù)不回來;飯局熱鬧,補不上陪家人吃的飯。
像父親說的:“這個年紀,最值錢的不是掙多少,是多陪家人好好吃幾頓飯,聽他們說話。”
下次有人再勸酒,摸摸兜里的干糧香蕉,再想想手機里孩子玩耍的樣子,直接說:“真不行,家里孩子等我回去呢!”
這,才是一個父親該守住的底線,心里最踏實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