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車的智駕,在發生事故的時候,直接選擇退出甩鍋,在事故最后一秒讓你來接管,會怎樣呢?
這不是假設,這就是主流車企們正在做的事情,甚至已經釀成過災難性的事故,而在事故之后,這也被當做甩鍋的理由。
“我們在事故之前,智駕就已經退出,要求駕駛員來接管了,你自己沒接管好,出事了,怎么能是我們智駕的責任呢?”
PPT吹牛的時候L2.99,端到端,睡著都能開,全程無接管。
這就是所謂的端到端嗎?這是鍋到鍋。
干啥啥不行,甩鍋第一名。
不知道國內某些自動駕駛團隊在研究什么,總能拿出驚艷世界的雞賊損招。
事故最后幾秒智駕就退出,什么人能反應過來?
這還是主流車企,熱門車型的做法,真的讓人非常費解。
這次懂車帝的一次大規模智駕測試,讓所謂的汽車智駕,正在變成一場真人版“大逃殺”。
撞大卡車,撞故障車,撞施工點,創路人......市面上大多數智駕,在面對復雜場景時,到底能出多少幺蛾子?我們又該如何保證自己的安全?
懂車帝的測試中大部分項目的通過率還不到一半,成績相當慘烈:
所謂的“端到端”,幾乎被一鍋端了。
起碼它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今的智駕(如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輔助、自動緊急制動等),依然是有非常明顯的局限的。
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說的這個“臨撞車就甩鍋”。
就是它們會在撞擊的前一刻提醒“輔助駕駛已退出”,讓駕駛員接管,然后智駕系統就擺爛不管了。
留給駕駛員反應的時間,有時候可能只有0.幾秒,閃電俠來了都得愣一下。
這就有點黑色幽默了。
其實以前也出過類似的事故,但是最后大多認定結果都是“駕駛員干預剎車系統,導致退出了智駕狀態”等等,所以車企無責。
這完全就是逃避責任的雞賊行為。
這里面當然有部分原因是駕駛員錯估了智駕系統的上限,把它當自動駕駛用了——每年還總有一些大聰明開著智駕就撒手不管了,甚至還有在駕駛位上睡覺的: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一旦發生危險,絕大多數人的下意識反應都是踩剎車,而這又恰好是解除智駕的開關......
最終的結果就是,留給駕駛員反應的時間往往極其短暫,非常容易發生事故。
這里面既有部分駕駛員的問題,但確實也存在一些車企之前對于智駕的宣傳有點過火了——一會說自己是L2.999999,無限接近L3的高階智駕;一會又說什么開車放開雙手處理郵件的......導致部分駕駛員高估了車輛的智駕能力。
另一個是感知系統失效,這個可以說是大多數事故的主要誘因:
比如有34.1%的事故因系統都是因為沒法及時識別前方靜止或慢行的作業車、故障車等障礙物,導致高速追尾。
不少車型連決策邏輯都存在缺陷,很難應對突發狀況:
比如在路徑規劃方面,多款車型在避障時都違背了“讓速不讓道”的原則,強行變道,導致鄰道車輛險些出現二次事故。
甚至有些車型感知到了故障車,直接穿模,只能說,技術不成熟的非常成熟。
當然,我們也無意去譴責哪家車企,只能說,現階段的智駕還是輔助駕駛,還在初步階段,一定不能當成自動駕駛來使用,一定,擺脫了各位,一定要為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
最后還是要給大家提個醒:
大模型的智駕,因為大模型的特點,決策過程是個盲盒,每次決策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人一樣,遇到同樣的問題,處理的策略也不一樣,所以一次測試通過,不一定類似的問題,就能百分百處理好,這次通不過,也不意味著一次也通不過。
但恰恰因為大模型的決策現階段的這種不可分析,不可溯源,隨機的特性,朋友們,一定不要過分依賴智駕系統,不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一個還在成長的不夠完善的系統里。
我們當然相信智駕的未來,也相信國產的智駕能力正在飛速的進化,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它可以失誤很多次,而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