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各大車企應該徹夜難眠了吧!
原因是,懂車帝與央視新聞聯(lián)合開展了一項針對智能輔助駕駛系統(tǒng)的全景式測試,竟然沒有一款產品完成通關測試。
單是一只躲避“野豬”(模型)的測試,就讓參加測試的36款車型幾乎全軍覆沒,通過的車輛僅有五輛,算下來通過率才4.5%,測試現場直接秒變大型“殺豬”現場。
而這場測試,也引發(fā)了業(yè)內認識和網友們激烈討論,一場口水戰(zhàn)在所難免。
下面,我們就來復盤一下懂車帝這場智駕測試,聊聊此次測試比較爭議的地方,以及這場測試給我們帶來哪些反省和思考?
復盤懂車帝智駕測試:特斯拉竟是最強!
首先,此次測試最大特點是懂車帝真實包下一段15公里的高速及城市道路,對當前主流車型在極端場景中的輔助駕駛能力進行嚴苛評估。
參與車型涵蓋了36款熱銷智能電動車,囊括了小米、問界、理想、特斯拉、阿維塔、小鵬、比亞迪、極氪、蔚來、藍山等多個主流品牌,測試模擬了15類現實中極易造成事故但出現頻率較低的高風險場景。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實測結果顯示,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城市道路事故場景模擬,沒有一家車企的輔助駕駛系統(tǒng)能夠完美通過所有測試項目。
而且,綜合成績最好的竟然是沒有激光雷達,采用純視覺方案的2023款Model 3(參數丨圖片)和ModelX!
具體測試結果如下:
1、城市場景:
在城市場景下,共設置了9類場景,分別為開進大轉盤、轉盤內匯入、過馬路4小學生、故障車躲不躲、平庸的調頭、斜刺電瓶和兒童過馬路、倒車難題、瘋狂電瓶、盲區(qū)藏輛坐專車。
城市場景中,懂車帝使用了26款車參與測試,一共測試了233次,其中通過103次,通過率為44.2%。
其中,特斯拉Tesla Model X表現最好,通過8次,通過率為88.9%。其次,智界R7、阿維塔12、皓智3X都通過7次,處于第二梯隊。
2、高速場景:
在高速場景下,共設置了6類場景,分別是高速驚現事故車、施工路遇卡車、高速臨時施工、消失的前車真高速版、高速路口遇野蠻加塞、莽撞橫穿的豬。
懂車帝使用36款車型參與測試,一共進行了183次測試,其中通過測試為44次,通過率僅為24%。這個結果真的出人意料,與大家觀念里的智駕完全是兩個樣子。
其中,特斯拉Tesla Model 3與Model X的通過性最為亮眼,6類場景都分別通過5個,通過率為83%。
高速場景相對城市更為簡單,但是在一些特殊復雜的工況,很多車型的智駕系統(tǒng)同樣沒有正確的應對。
通過城市、高速多輪實際工況的測試,多個品牌的表現確實讓人大跌眼鏡,跟某些很廠家營銷宣傳的更是有很大出入。
具體的測試表現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搜搜。
而對于這次測試結果,電駒小編總結幾個關鍵點。
1、沒有一家車企通關,特斯拉竟然最強?
無論是高速還是城市事故場景模擬,沒有一家車企的輔助駕駛系統(tǒng)能夠完美通過所有測試項目。不過,特斯拉在一眾車型中表現最為突出,成為了實測中的佼佼者。
要知道,隨著這幾年自主品牌大力發(fā)展智駕技術,以及各種遙遙領先、完全端到端的營銷和宣傳,給人的印象就是自主品牌在智駕上已經超過特斯拉了。所以,這次特斯拉表現最好,確實讓人有些意想不到。
不過,通過這一次測試,就得出結論:特斯拉的智能輔助駕駛要比華為和小鵬強。電駒小編認為,未免有些片面了。
因為懂車帝的這次測試,是在一個設定好的模擬場景,和日常的現實還是有差距的。特斯拉這次表現好,只能說在懂車帝出的這套“試卷”中,確實成績比較。
而且,就電駒小編親身的實際體驗經歷來說,以上很多測試車型實際表現不比特斯拉差。就拿華為來說,它的智駕技術和水平一定是行業(yè)第一梯隊的,在一些復雜場景下,表現甚至要比特斯拉更好。
2、價格越高,代表智駕表現越好?
從車型價格層級來看,高價位車型在整體通過率上略有優(yōu)勢。當然,這也并是不絕對,即使是高端車型,在某些高風險場景下同樣存在失敗記錄。
比如在模擬的是夜間左側道路施工,比亞迪海鷗與秦L EV均能實現了剎停,但是很多價格更高的車型卻沒有通過測試。
3、在夜間極端條件下,激光雷達確實表現更好?
在比較搭載激光雷達與未搭載該設備的車輛時,前者在識別夜間障礙物等復雜感知場景中表現更佳,顯示出傳感器配置在極端工況中的重要性。
但是,同樣也有例外,面對夜間橫在路面的事故車,能夠識別的只有問界M9、智界R7、豐田鉑智3X以及阿維塔12,以及沒有搭載激光雷達的特斯拉Model 3。
4、同一套智駕系統(tǒng),也有差距?
比如搭載相同華為ADS系統(tǒng)的不同品牌車型,之間也存在差距,同樣在模擬的夜間左側道路施工環(huán)節(jié),問界M7/M8成功躲避了危險,同樣搭載華為ADS智能輔助駕駛系統(tǒng)的問界M9以及阿維塔12的表現卻讓人失望。
相同的智駕系統(tǒng),相同的軟件算法,但結果卻不同,這也讓很多人不解。所以,當懂車帝把測試視頻公布后,車圈自媒體立刻開始逐幀分析,結果發(fā)現不少疑點。
測試中有哪些爭議點?
質疑一:
懂車帝測試高速消失的前車時,不同測試車跟車距離不一致,有很大的差別。
例如問界M8前車消失(切出車道)時,距離故障車大約75米(5組虛線)。而測試特斯拉ModelS時,當前車消失時,Model S距離故障車確有120米左右。變量這么大,測出的結果肯定會不一樣。
質疑二:
測試問界M8輔助駕駛時,出現了這樣一幕:
當問界M8前方車輛切出車道,直面故障車時,已經做出了向右變道的準備,然而,車手卻人為干預了放線盤,導致智能駕駛系統(tǒng)退出工作。
此后,由于問界M8之前跟車距離本來就近,再加上車手干預方向盤,導致智駕退出損失的時間,剎車距離已經嚴重不足,問界M8不可避免的,最終撞上了故障車。
面對這些質疑,懂車帝也做出了部分回應,比如面對質疑一時,懂車帝的回復是:前車切出時機一樣,這些車NOA駕駛輔助根據它自己的環(huán)境感知,自己控制車速、車距。
顯然這樣的回復無法令網友滿意,有網友表示:既然車距是輔助駕駛系統(tǒng)自己感知的,那輔助駕駛判斷可以變道時,為何又人為控制方向盤呢?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這次可是有央視參與的測試,可以不信任懂車帝,難道還不信任“央媽”嗎?
測試結果大于警示!
這場測試到底公不公平,相信每個人心里都自己的看法。
但相較于成績,電駒小編認為,這場測試的更大的價值,是改寫了消費者對智能輔助即使的認知,給所有車主做一次安全使用輔助駕駛的科普和警示——那就是,目前任何形式的智能輔助駕駛均無法百分百信任。
在測試結果公布同一天,公安部交管局局長王強在國新辦“十四五”規(guī)劃主題發(fā)布會上強調,目前我國市場上銷售的汽車搭載的“智駕”系統(tǒng)都不具備“自動駕駛”功能。
這些“智駕”系統(tǒng)都還暫時停留在輔助駕駛階段,也就是說是由系統(tǒng)輔助駕駛人來去執(zhí)行一些動態(tài)駕駛的任務,車輛還是需要人來操控,駕駛人才是最終的責任主體。
王強表示,如果駕駛人在駕駛車輛的時候“脫手脫眼”,也就是雙手脫把,兩眼不是觀察前方,而是低頭看手機,甚至是睡覺打盹,不僅存在嚴重的交通安全風險,一旦出事,還可能面臨著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和刑事追責三重法律風險。
簡單來說,現在的智駕不等于自駕,除了事故,主要責任人還是駕駛員。因此,對于駕駛者而言,即使開啟輔助駕駛功能,也絕不能掉以輕心,不可盲目信任系統(tǒng),這才是懂車帝此次測試的最大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