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時間表:
初伏:2025年7月20日-2025年7月29日,共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2025年8月8日,共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2025年8月18日,共10天。
今年將從7月20日這一天正式入伏,為近60年最晚日期,農諺稱“晚入伏,熱死?!?,預示著高溫后勁足。
于8月18日迎來末伏的最后一天,整個三伏天將持續整整30天的時間,打破連續十年“40天長伏”模式。
李頻的《避暑》中曾言:
“蟬從初伏噪,客向晚涼吟?!?/blockquote>初入伏天,酷暑難消,蟬鳴聲此起彼伏,宜高歌宣告著盛夏的到來。
此時,人體陽氣外散亦致體內虛寒,人易感乏力、食減,而招暑熱之病。
入伏是挑戰,也是機遇。
夏日養生需平衡陰陽,外避暑熱,內護陽氣。
借此,獻上三忌、三宜、三秘訣。
把健康放在首位,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守護好自己的身體,度過一個健康、愉快的夏天。
1.忌起居不常,作息要規
夏季白晝時間長,人體容易疲勞,保證睡眠的質量尤為重要。
熬夜傷身又傷神,陰液耗損,抵抗力降低,疾病便悄然入侵。
當然,長時間的睡眠,也會使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代謝減緩,醒來后反覺困倦,周身不適。
生活要有張有弛,規律的作息時間可以調節生物鐘,增添精氣。
保持早睡早起的習慣,盡量在晚上10點之前入睡,減少喝水的次數;
保持臥室的安靜和涼爽,也要防噪音和光線干擾,使用適當的床上用品,提高睡眠質量。
此外,中午短暫的休憩,也能身體注入新的活力,養心氣,蓄精力。
2.忌大汗過多,運動有度
在盛夏之際,適當出汗有助于排除暑邪與寒邪。
然而,過度出汗則會導致傷津耗氣,令人心慌氣短,增加身體的負擔。
古人常說“沾濡汗出”,即活動到衣服微濕,而未濕透的程度,對身體最為有益。
在鍛煉時,應選擇適合自身狀況的運動方式,如慢跑、瑜伽或散步等,以保持身體微微出汗的狀態。
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而言,在三伏天進行晨練時應格外小心。
保持適度運動,享受夏日的清涼與舒適,才是更加明智的鍛煉方式。
3.忌貪涼過度,護陽為先
三伏天,烈日炎炎,人體的毛孔自然張開,氣血向外流散。
此時若過度貪涼,寒氣便容易乘虛而入,損傷寶貴的陽氣。
古人云:“夏不貪涼,冬不貪床?!?/p>
飲食上,不可貪生冷,雖能暫時帶來一絲清涼,但過食會損傷脾胃陽氣,影響消化功能。
就寢上,保持臥室的安靜和涼爽,可以使用空調或風扇,但要注意不要直吹身體,溫度保持在26-28攝氏度。
除此之外,體寒者可以蓋薄被,特別是保護好膝蓋和腰部,避免受涼。
1.食溫,補脾氣
在中醫理論中,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
脾氣健旺,才能使身體各部分得到充足的營養。
三伏天,“濕”這一陰邪之氣異常活躍,侵襲人體,損害脾氣。
俗話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p>
飲食宜精細,養脾氣,方能在酷暑中保持健康。
以清淡、溫補為主,如大小麥曲、粳米等,口感宜人,更能滋養脾胃,幫助身體排出濕氣。
適量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芹菜等,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利尿的功效,有助于減輕體內濕熱。
保持飲食規律,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減輕脾胃負擔。
2.曬背,補元氣
《黃帝內經》所言: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blockquote>盛夏時節,暑氣蒸騰,人體易因陽氣耗散而元氣不足,導致機體功能逐漸下降。
曬太陽,便是我們汲取陽光精華、補充體內陽氣的絕佳方式。
尤其是曬背,背是督脈所在,匯聚著人體一身的陽氣。
上午九點到十一點,此時陽光溫和,溫度適中,為最佳時機。
初次嘗試時,可先從15~20分鐘開始,感受身體的反應,如果感覺舒適,再逐步延長時間。
成年人以每次20分鐘至1小時為宜,兒童與老年人則可視身體狀況適當調整。
然而,曬背雖好,但需適度,同時也要避免直射頭部,以防頭暈、中暑等不適。
3.怡情,補心氣
伏日中,烈日炎炎,酷熱難耐,往往火氣亢盛,煩躁不安。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藏神,心氣充足,精神才會飽滿。
古人所言:“使志無怒,使氣得泄。”
怡情養神,這正是夏季養生的關鍵所在。
每天抽出10-15分鐘進行冥想,清空雜念,調節情緒;
或是聽些選擇輕松、愉快的旋律,有助于舒緩心情,放松身心;
選擇一些輕松、有趣的書籍閱讀,可以轉移注意力,緩解壓力;
多與家人朋友交流,分享心情,增加情感聯絡,避免孤獨感。
心氣舒暢了,自然神清氣爽,煩惱也就追不上我們,生活更加愉悅。
1.點按極泉穴,寧心安神
極泉穴,位于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按摩手法:以拇指指尖點按2分鐘左右,力度應柔和。
按摩功效:極泉穴,又被譽黃金穴位,經常對此穴進行按摩,可以寬胸理氣,養護心肺。
2.點按內關穴,溫通心陽
內關穴,位于手掌面關節橫紋中央上方三指寬處。
按摩作用:用拇指指腹點按為2分鐘左右,力度以有酸脹感為度。
按摩功效:內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經常對內關穴進行刺激,可以溫通心陽,寧心安神。
3.點按心俞穴,通心調氣
心俞穴,位于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按摩手法:以食指點按2分鐘左右,力度以有脹痛感為度。
按摩作用:心俞穴是心臟精氣在背部的輸注之所,適當刺激此穴,可以有效調節心臟功能。
盛夏伊始,長日漫漫,炎夏臨境,陽光灼灼。
雖熱在三伏,卻也樂在今朝。
在這一片熱浪中,健康更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寶貴財富。
愿清風,吹走你的疲憊與煩惱,也為你帶來健康與平安。
點亮,轉發給身邊的家人朋友,愿生活如夏日陽光般明媚,溫暖而美好,健康常伴,活力四溢!
作者 | 國文,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主播 | 聞悅,愛唱歌的主持者,公眾號:聽聞悅。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