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相信嗎?好孩子從來不是教出來的
因為我們的孩子,就像一株植物一樣,天生就具有向光性,成長靠的也是環(huán)境的滋養(yǎng)和改變,至于孩子這株植物最終能不能開出花,還是取決于樹有沒有陽光、有沒有養(yǎng)分
很明顯,我們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好孩子也是一樣,在要求孩子成為什么樣人之前,是不是需要先檢討一下自己作為父母合不合格呢
認識一個干保姆工作的阿姨,她告訴我,她的上一任雇主,除了家里的男主人之外,全家都是老師
公公是某中學(xué)學(xué)校的校長,媽媽是初中老師,婆婆又是高中老師,他們還都是學(xué)校公認的優(yōu)秀骨干
如此優(yōu)秀的家庭后盾,我想這樣環(huán)境下養(yǎng)育出的后代,那一定是人中龍鳳,將來也是公認當老師的料
可誰曾想到,家里唯一一個獨生女,居然一點沒有遺傳媽媽、爺爺奶奶身上的優(yōu)秀基因,還在讀幼兒園的年紀里,整天就知道惹事生非,嘴里也是一口一個臟話,天天沒事找事地故意霸凌別人
不經(jīng)意間一看,那目中無人、誰也不放在眼里的霸道自私,簡直是像極了家里不學(xué)無術(shù)的老爸
為什么呢?因為女孩和老爸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最長
原來,這個老爸呀,就是傳說中優(yōu)秀父母養(yǎng)出的學(xué)渣兒子,小時候叛逆逃學(xué),長大后打牌輸錢了就四處借債,還經(jīng)常和外面的狐朋狗友喝酒到半夜不回家
至于女兒嘴里那些不文明的口頭禪,毫無意外也都是出自這個老爸之口
看得出,好孩子從來都不是教出來的,什么樣的家長就會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孩子
特別是平時和孩子相處最多的那個人,往往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想要把孩子養(yǎng)得更優(yōu)秀一些,那這個人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變自身修養(yǎng)
比如,以下幾點自我改變,就能成為孩子生命里的一束光,并給他們提供更充足的養(yǎng)分和光照:
01
戒掉手機
少看些視頻,多找些話題和孩子聊天
認識一位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一套
由于前期工作太忙,兒子讀三年幼兒園都是交給爺爺奶奶幫忙照顧,老人家心疼家里就一個小孩會孤單,只要是孩子要手機玩、那基本上都是二話不說地雙手供上
久而久之,孩子養(yǎng)成了一天不看手機就焦躁不安的上癮模式
只要放學(xué)回家,那第一件事就是拿著手機躲在臥室里玩游戲,就怕別人打擾他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幼兒園就是玩的階段,等將來讀小學(xué),想玩都沒機會了”
可在“有沒有機會玩”和“孩子陷入上癮模式”之間,這兩者完全是不一樣的概念
當一個孩子整天惦記著玩手機時,他們的精力必定會被分走一半,對待學(xué)習(xí)的態(tài)度又怎么會好得起來呢
男孩的情況就是如此:
媽媽為了讓兒子戒掉手機癮,試過了很多方法,從最開始的斷網(wǎng)、沒收手機,再到后來嚴格管控孩子學(xué)習(xí)時間的過程中,孩子的習(xí)慣逐漸得到了改善
可最終對孩子影響最深的,還是媽媽主動放下手機,每天陪著兒子去小區(qū)各個角落撿瓶子、找紙盒賣錢的吃苦歷練
剛開始的時候男孩也會覺得丟人,走在路上都躲躲藏藏,生怕被人察覺似的
可當母子倆把撿來的瓶子和紙殼攢了賣錢,換來人生的第一桶金-56元錢,媽媽又把這筆錢用來帶兒子去吃肯德基時,男孩突然一改往日的鋪張浪費,以前看到就犯惡心的生菜葉,塞進嘴里也是那么可口的美味佳肴
男孩還說:“不要嫌錢少,多賣幾次就行了”,“我還要多攢錢給媽媽買襪子穿”,原因是媽媽帶孩子去肯德基那天,兒子意外看到媽媽穿著一雙破襪子
那一刻,要掙錢養(yǎng)活媽媽的決心,就在孩子的內(nèi)心深根發(fā)芽了…
看吧,放下手機,外面世界可是比手機里的視頻精彩多了,放下手機,和孩子多聊聊天也比手機里的游戲更有吸引力
02
戒掉負面情緒
少說苦惱話,外面的情緒不要帶回家
戒掉負面情緒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記得楊絳先生曾說過:“智者解決問題,弱者易怒如火”
這句話,可是特別適用于有責任、有擔當?shù)膬?yōu)秀成功人士面前
網(wǎng)上曾經(jīng)刷到過一個視頻:
一個妻子,下雪天拍外面雪景時剛好看到丈夫開車回家
可丈夫把車停好后并沒有馬上回家,而是自顧自地在車里翻閱工作上的文件
大概是工作上不太順利吧,丈夫突然把文件扔向一邊,雙手狠狠地敲打著方向盤發(fā)泄情緒,就連中途下車接電話的時候依然煩躁
直到又過了一會兒,電話接完后,才點燃一根煙,回到車上沉默地坐著
就這樣,丈夫一個人在車里坐了很久,等到情緒平靜下來,才摘掉眼鏡抹了抹臉往家里走
而鏡頭一轉(zhuǎn),丈夫回家后對著妻子和孩子則是笑臉相迎,完全看不到前一分鐘還為工作犯愁、發(fā)泄情緒的樣子
看吧,這就是所謂的智者解決問題
任何時候遇到任何事情,能區(qū)分情緒,不把外面的情緒帶回家、也不把家里的情緒帶到工作上,這才是一個成年人最該具備的條件
父母們想要教出一個優(yōu)秀的好孩子也是一樣,戒掉負面情緒,對孩子少說苦惱的話,才能真正走進一個孩子的心
蘭媽認識的一個朋友,她和她母親的關(guān)系一直很差
剛開始的時候還以為這就是兒女長大的過程:和父母之間就是一場分離的關(guān)系
可隨著后面的深入了解才發(fā)現(xiàn),朋友和她母親的糟糕關(guān)系,正是源自于兒時不斷打壓和質(zhì)疑的苦惱話
比如:
?說家里很窮:“每天早出晚歸都是為了你,如果不是你,我現(xiàn)在的日子不知道多好過,你可不要隨便亂花錢”
?被欺負了還被批評:“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你不招惹別人,別人怎么可能找你麻煩,一天天的,給我消停一些,別動不動就惹事生非”
?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你自己多大的能耐不知道嗎?媽媽讓你怎么做,肯定有讓你那樣做的理由,你只需要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就行了”
久而久之,這種充滿不信任的質(zhì)疑和操控聲音,就成了橫在朋友和她母親中間的一根刺,每次一想到母親,腦海里都會自動彈射出母親曾經(jīng)說過的那些苦惱話
這就是所謂的良人一語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你用什么樣的語言和孩子講話,孩子就會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和你相處
家長想要提高孩子和你的相處態(tài)度,那在語言表達的修養(yǎng)方面就要多一些耐心和包容了
03
戒掉苦瓜臉
少嘮叨抱怨,做個能活躍氣氛的搞笑父母
從教育孩子的角度來說,一個家長不論修煉到多高的學(xué)歷,都不如把自己變成一個有趣的人
首先,就是兩個字:搞笑
而做一個有趣的爹媽,也是如今家長向新時代靠近的第一步,更是我們是否能成為孩子一生幸運的關(guān)鍵所在
有一個特別嚴厲的父親,為了阻止女兒離婚,說了很多難聽的狠話,可女兒依然不聽非要堅持離婚
沒辦法,父親只好威脅說:“如果你不聽我的話,那以后就當沒我這個父親了,這個家你也別回了”
正因為這句話,女兒離婚后和父親的關(guān)系變得特別緊張,每次母親心疼她,喊她帶著孩子回家吃飯時,她都刻意避開父親偷偷回家
有一次,回家的路上剛好在社區(qū)遇到父親,女兒驚訝過后呆楞在原地不知所措,父親卻喊住她,然后幽默地說:“以后回家別玩躲貓貓游戲了,你老爸我年紀大了,害得我下雨天還跑出來找你們”
那一刻,女兒終究是理解了一個當父親的心
是呀,即便是女兒讓父親失望了,也辜負了父親的期待,可身為父親關(guān)愛的心卻始終沒變
可這些關(guān)愛,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被絕大多數(shù)父母用嚴厲苛責的話所覆蓋了,當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語言上苛責、嘮叨和抱怨時,也從一定理解和感知上形成了“爸爸媽媽討厭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的錯誤認知
所以,想要把孩子養(yǎng)得積極樂觀、內(nèi)心充滿安全感,那家長們就要嘗試做一個幽默搞笑的父母了:
?比如,你想指正孩子身上的問題,那就說:“今天腦子不聽話,總是在偷偷地想你”,至于想的是什么,有了幽默的前奏做鋪墊后,孩子對接下來的話也是充滿好奇和期待的
?又或者,你想給孩子提一些有用的建議,也可以對孩子說:“昨晚做了一個夢,夢見天神降臨,給我透露了一個機密,我今天把腦子都快想破了,終于解破了其中的玄機”
這種能活躍氣氛、又懂得激發(fā)孩子興趣的家長,往往擁有著一顆積極樂觀的搞笑心態(tài),懂得保持微笑、趕走負面情緒,才能把孩子的心態(tài)養(yǎng)得積極健康
04
戒掉晚回家
少貪戀歡娛,有時間就回家多陪陪孩子
優(yōu)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伴出來的,可陪伴也是需要高質(zhì)量的
如果家長陪孩子的時候只是在身后玩手機、干自己的事情,嘴里卻不停嘮嘮叨叨地催孩子“寫快點、不要磨蹭”,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內(nèi)心會有很大成見
而用不了多久,他們身上的叛逆和頂嘴也會暴露出來了
比較典型的例子:
小叔的女兒,從小就伶牙俐齒、是一個不服就一個字“懟”的性格
還記得剛讀小學(xué)二年級的時候,她每天從幼兒園放學(xué)回家后都要吵著鬧著玩手機
小叔不給,她就嘟囔著小嘴說:“憑什么說我,你還不是一直玩手機”
小叔說:“因為我們是大人,你是小孩子,小孩子就得聽大人的話”
對此,小家伙的回答是:“大人怎么了?難道大人就可以犯錯,大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們小孩子就必須要聽你們大人的話,憑什么?”
仔細一想,事實還確實是這么一回事
孩子不服氣,說明家長本身就存在不能讓孩子信服的影響力,而我們想要成為孩子的影響力,那首要的標準就是先讓孩子接受你
就拿孩子吵著鬧著玩手機這件事來說,我們在指責孩子的時候,可不要忘記了先檢討自己對孩子的陪伴夠不夠多
一個整天抱著手機不放的家長,會養(yǎng)出一個沉迷手機的孩子,一個整天貪戀歡娛,下班還跑去聚餐唱歌不回家的家長,同樣也會養(yǎng)出一個內(nèi)心獨孤、把手機當親身父母依賴的孩子
所以,改變孩子之前,家長要先改變自己,如果您的孩子整天沉迷手機,那家長要么自己先戒掉手機癮,要么一下班就回家多陪陪孩子:
?比如,把手機占用孩子的時間,變成每天出去打打球、跑跑步、聊聊天,或者做一些孩子喜歡、平時又沒有機會的事情
?等到孩子有事可做、也不會孤獨的時候,手機的吸引力也自然就沒有那么重要了
那么,關(guān)于好孩子從來不是教出來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