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447字 | 閱讀需4分鐘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位于中國西北部,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面積約166.49萬平方千米,居我國第一位。
新疆地勢總體格局是“三山夾兩盆”,從北往南依次是:阿爾泰山脈、準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昆侖山脈。
天山山脈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是全球距離海洋最遠的山脈,呈東西走向,綿延約2500千米,南北平均寬約250-350千米,最寬處約800千米。
人們習慣以天山山脈為界,劃分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屬南疆,噶爾盆地屬北疆,烏魯木齊在北疆。
【準噶爾盆地】
準噶[gá]爾盆地在天山山脈與阿爾泰山脈之間,西至薩吾爾山、瑪依力山,東抵北塔山,東西最長約850千米,南北最寬約450千米,略呈等腰三角形,面積約18萬平方千米。
過去準噶爾盆地曾定義為38萬平方千米,現(xiàn)在認為北塔山以東等一些區(qū)域不屬于準噶爾盆地,最新數(shù)據(jù)為18萬平方千米。
準噶爾盆地東高西低,微向北傾,平均海拔約500米。北部的烏倫古湖(布倫托海),水面海拔479.1米;中部的瑪納斯湖,水面海拔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水面海拔189米,是盆地最低點。
準噶爾盆地北邊來風,風中夾帶北冰洋水汽,屬中溫帶氣候,太陽年總輻射量約565千焦/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shù)約2925小時。天山北麓是農(nóng)業(yè)區(qū),種植小麥、棉花等。
準噶爾盆地北部的額爾齊斯河屬于外流河,流入北冰洋;其余均屬于內(nèi)流河,消失于盆地低洼部位。
額爾齊斯河長約4248千米,是鄂畢河最長支流。額爾齊斯河在我國境內(nèi)約633千米,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平均流速為2150 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119億立方米,水量僅次于伊犁河,位居新疆第二位。
準噶爾盆地動植物種類豐富,常見動物有鵝喉羚、野驢等。一億年前,準噶爾盆地盛產(chǎn)恐龍,牛氏亞洲足跡恐龍臀高約2.3米,體長近6米,行走速度為8千米/小時。
準噶爾盆地高山帶終年白雪皚皚,冰川聳立;中低山帶降水充沛,季節(jié)性積雪深厚,森林和草甸生長茂盛,植被覆蓋度較高;丘陵和山前平原降水急劇減少,荒漠化明顯;盆地中心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量很少,但由于季節(jié)性積雪和凍土作用,沙漠生長和發(fā)育了良好的沙生植物。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地處準噶爾盆地中南部,東西最長約412千米,南北最寬約220千米,面積約4.88萬平方千米,是準噶爾盆地中間的一個區(qū)塊。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日照時間和強度都不如塔克拉瑪干沙漠,降水量比塔克拉瑪干沙漠也要多,植被發(fā)育較好,沙丘穩(wěn)定性程度較高,沙漠北部和南部是冬牧場。固定、半固定沙丘的面積占整個沙漠面積的97%,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流動沙丘僅見于沙漠邊緣少數(shù)地區(qū)。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整體地貌特征是沙質(zhì)荒漠,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固定、半固定沙壟與丘間地相間分布。
圖-新疆耕地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按逆時針方向,依次是:天山山脈、帕米爾高原、昆侖山脈、阿爾金山,東側(cè)山體略低,僅有一個寬約70千米的谷地與河西走廊相通。塔里木盆地呈橢圓形,東西最長約1500千米,南北最寬約600千米,面積約55.59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海拔高度在800至1300米之間,地勢西高東低,東部羅布泊是盆地最低處,也是積鹽中心,海拔約780米。
塔里木盆地的邊緣為山麓、戈壁和綠洲(沖積平原),中部是塔克拉瑪干沙漠,距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有2千到4千千米不等。
塔里木盆地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太陽年總輻射能量約600千焦耳/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shù)約3000小時,無霜期超過200天,盛產(chǎn)陸地棉、長絨棉。
總體來說,準噶爾盆地邊緣地帶水資源比較豐富,額爾齊斯河還可為南部地區(qū)提供淡水,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也不算太大,所以準噶爾盆地顯得不那么缺水。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