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肯定不在!
兵仙怎么可能在彭城之戰中失敗呢!
他可是兵仙!
你要問我彭城之戰中韓信在哪里?
我告訴你他在關中征兵,訓練騎兵呢!
別問我怎么知道的,問我就能死你!
哈哈,上邊說的當然是在開玩笑~
首先,在邏輯上不通。
你的司機和后勤部長向你推薦一個人,并且后勤部長堅持要讓這個人出任公司的CEO。這個人的簡歷并不出彩,曾在敵對公司擔任過執戟郎,類似于門衛。跳槽過來之后,犯過錯,差一點被開除并列入黑名單。
即便簡歷不怎么漂亮,但是你還是聽從了后勤部長的建議,以隆重的方式,任命了他。
可以想見,當全公司聽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擔任了CEO,那種驚掉下巴的畫面得多精彩。
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雖然這個人能夠規劃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實際管理公司的能力如何,你并不知道,甚至連推薦人都有可能不清楚。
按照這種邏輯,換做是你,該怎樣?是讓他直接管理公司,還是留在身邊考察?
有人可能還是不太理解,再舉一個例子,比如你有一百萬,你會拿出一半的存款交給一個認識不太久,又沒有操盤經歷的人,投資股市嗎?當然這個人可能會宣稱自己模擬盤已經玩了好幾年。試問你會放心讓他管你的錢袋子嗎?
你肯定不會這么做吧!為什么換成劉邦就必須這樣做呢?他又不是沒有其他的辦法!
理論與實踐,模擬與現實不管是心態還是實際遇到的困難都完全不同,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所以,按理劉邦會把韓信留在身邊,一邊觀察,一邊授權。
結果,有人告訴我,彭城之戰這么重要的戰場,韓信不在,你告訴我他去哪里了?一個大將不在前線指揮,不給董事長出謀劃策,他去哪里了?去大后方管人力資源去了?他難道已經預知劉邦會在彭城之戰中失敗,提前回去訓練新兵,為以后打敗項羽做準備?
寫到這里我都想笑了,有這種想法的跟神劇里的“八年抗戰已經第七個年頭了,再堅持堅持,還有一年。”有什么區別,當適時劉邦已經攻下彭城,不管是正常邏輯還是不正常邏輯,都會認為項羽完了!
我就想問那些人,難道每次打仗都不需要全力以赴嗎?難道要留著精銳部隊等到最后決戰的時候再投入嗎?你告訴我怎么分辨出哪場戰斗是不是決戰?彭城之戰不是決戰嗎?你可以站在歷史的高度,知道那不是決戰,但對當時的劉邦來說,他怎么能知道彭城之戰不是決戰?這么好的機會,劉邦一定會竭盡全力捂死項羽。
歷史又不是電視劇,可以按照劇本演!
其次、史料缺失,但是邏輯尚存
史料中沒有記載韓信在彭城,也沒有記載他不在,更沒有記載他留在了關中。
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
《漢書·蕭何傳》明確記載了蕭何留守關中的事項。
良乃間行歸漢。漢王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王兵敗而還。
《漢書·張良傳》明確記載了張良在彭城之戰時是在劉邦營中。
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令齊、趙共擊楚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發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間,以故楚不能西。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韓信亦收兵與漢王會,兵復大振。
《漢書·韓信傳》沒有明確記載韓信是否跟隨劉邦出兵彭城,但是卻詳細記載了出兵的過程,有人說這是記錄漢軍整體的行動,跟韓信沒有關系,那我問你如果韓信不是參與者為什么要記錄這么詳細呢?
為什么蕭何、張良傳中沒有記錄的這么清楚,難道參與者張良不配嗎?難不成先寫的韓信,又寫的蕭何和張良?
第三、張良的建議
劉邦在彭城之敗后,退到下邑,依托大舅哥呂澤站穩腳,收拾殘兵敗將。
在這里他跟張良有過一次對話,這次對話很關鍵。
彭城大敗,令劉邦陷入了自我否定。
劉邦告訴張良他想要放棄函谷關以東的地方,并問誰可以和他一起成就功業?
張良列舉了三個人
英布
彭越
還有韓信。
《漢書》和《史記》都是這樣記載的:
“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通過這句話可以證明,張良很了解韓信的能力!否則張良也不會如此篤定。
張良在劉邦入漢中的時候,他就離開了劉邦。
《史記》和《漢書》是這樣記載的:
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遣良歸韓。
張良與此時寂寂無名的韓信很難產生交集,更無法知道韓信的能力!
而韓信從刀斧手下被救出,一直到被蕭何推薦為大將,都是在漢中發生的事情。
注意,此時張良都不在現場!
張良再次跟隨劉邦是已經還定三秦之后的事情了。
良亡,間行歸漢王,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
漢二年冬十月,張良歸漢,漢二年三月,劉邦開始發動對楚國的戰爭。
這幾個月當中,劉邦軍并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韓信也沒有獨自率軍的記載。
此時張良對韓信的認識更多的來自他們的交流和收集到的資料,而不是實戰能力。
如果韓信沒有跟隨劉邦出征彭城而是在關中練兵,那張良為什么會在劉邦大敗之后,提到韓信能夠“當一面”呢?
要知道戰略是戰略,打仗是打仗,統兵是統兵!
順風局與逆風局又是完全不同的。
大概率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張良是通過自己的觀察,才確定韓信的能力,而張良唯一能夠觀察韓信實際作戰能力與潛力的,也只有韓信跟隨劉邦出關再到彭城之敗整個過程中表現出來的!
最后一點,劉邦對楚國戰爭的重視
(曹)參將兵守景陵二十三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參,參出擊,大破之。賜食邑于寧秦。以將軍引兵圍章邯廢丘;以中尉從漢王出臨晉關。三月,漢王自臨晉渡河。
劉邦特意把包圍廢丘的曹參調來,跟他出征。曹參可是劉邦軍中的一名能征慣戰的得力戰將,可見劉邦對于征楚的重視。
劉邦在尚未徹底平定關中的情況下,將包圍廢丘的核心將領曹參調走隨征,說明他已將對楚戰爭視為壓倒一切的戰略目標。
所以,劉邦一定會集中所有能夠集中的力量去攻打楚國,韓信之前表現的如此優異,他完全不可能舍棄不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