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2025年7月24日
點擊下方視頻,解鎖全新“閱讀”模式
- 廣東佛山基孔肯雅熱確診超3000例,已出現跨省傳播
- 世衛組織警報:嚴防基孔肯雅熱暴發
- GSK裁員150人,疫苗生產線轉至賓州
- 康希諾與鍵凱科技合作推進mRNA疫苗治療膠質母細胞瘤臨床研究
- 永久化學物質通過胎盤與母乳影響嬰兒免疫力
-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決定移除流感疫苗中的硫柳汞
- 佛羅里達州嬰兒可通過單劑抗體預防RSV
- 阿富汗為730萬兒童開展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
- 西非II型猴痘疫情持續擴散
- 南卡羅來納州新增兩例動物狂犬病病例
- 法國中部確認第二例本地登革熱病例
官方訊息
廣東佛山基孔肯雅熱確診超3000例,已出現跨省傳播
廣東佛山5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3195例,順德區2934例為主要集中區,其余各區病例數較少,且均為輕癥。疫情已外溢,澳門出現1例輸入性病例,患者曾到佛山順德探親。專家提醒,珠三角人員流動大,易致跨省傳播,需加強區域聯防。
中國疾控指出,該病無人傳人跡象,但需防蚊滅蚊。佛山、廣州等地已倡議市民清理積水、做好防護,順德一村還組織集體滅蚊。目前廣東疫情處高位平臺期,正統籌防控與醫療資源保障。
來源:魯中晨報
世衛組織警報:嚴防基孔肯雅熱暴發
世界衛生組織22日就基孔肯雅熱發出警報,稱該蚊媒疾病已在119個國家和地區傳播,約550萬人面臨風險,可能給衛生系統帶來壓力。歷史上,該病毒曾在印度洋區域致50萬人感染,感染者多出現高燒、關節疼痛等癥狀。
今年,留尼汪島約三分之一人口感染,印度、孟加拉國等有傳播,法、意等國現輸入及本土病例。世衛組織正支持各國加強診斷、監測等防控工作。
來源:WHO
企業動態
GSK裁員150人,疫苗生產線轉至賓州
7月22日,據相關公告,GSK將在麻省劍橋裁員150人,同時把肺炎鏈球菌疫苗生產線轉移至賓夕法尼亞州瑪麗埃塔工廠。此次調整后,劍橋工廠將轉型為研發基地,其在波士頓研發網絡的核心地位不變。
瑪麗埃塔工廠正獲8億美元擴建,產能將翻倍,新增原料藥生產業務,未來承擔全球供應及臨床試驗藥物生產任務,還將新增約200個崗位,擴建工程預計2028年底完工。此次變動是為肺炎球菌MAPS產品組合獲批做準備,本月已是GSK第二輪裁員,裁員將持續至明年3月。
來源:藥時空
康希諾與鍵凱科技合作推進mRNA疫苗治療膠質母細胞瘤臨床研究
7月23日,康希諾在互動平臺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其子公司康希諾生物(上海)有限公司與鍵凱科技全資子公司天津鍵凱科技有限公司,正聯合推進mRNA疫苗治療膠質母細胞瘤(GBM)的臨床研究。
膠質母細胞瘤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IV級膠質瘤,也是最常見的惡性原發性腦腫瘤。康希諾稱,未來將加快該候選產品研發,并布局其他適應癥候選產品,相關進展將適時公布。
來源:金融界
國際新聞
法國中部確認第二例本地登革熱病例
2025年7月15日,法國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圣沙蒙市確認第二例本地感染登革熱病例,目前尚未證實其與該地區首例本土病例有關聯,調查仍在進行中。7月18日的昆蟲學調查顯示,患者活動區域存在攜帶登革病毒的白紋伊蚊,相關部門已對約百戶家庭進行通知,并計劃實施滅成蚊處理。
法國本土登革熱病例多為輸入性,2024年曾報告82例本地傳播病例,涉及多個大區。世界衛生組織將登革熱列為3級緊急事件,全球約40億人面臨感染風險,目前多國提供疫苗,但僅波多黎各為兒童接種第一代疫苗。
來源:vax-before-travel
南卡羅來納州新增兩例動物狂犬病病例
南卡羅來納州衛生部門近期確認,格林維爾縣一只貓和馬里恩縣一只狐貍感染狂犬病,其中狐貍導致1人暴露。2025年該州已錄得45例動物狂犬病病例,而2002年以來年均約144例。
該州狂犬病多見于浣熊、臭鼬等野生動物,美國則以蝙蝠傳播為主。衛生部門提醒,所有哺乳動物都可能傳播病毒,需遠離野生動植物,且該病可通過疫苗預防,詳情可查詢相關官網。
來源:vax-before-travel
西非II型猴痘疫情持續擴散
2025年7月10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認定非洲猴痘病例激增符合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并發布臨時建議。猴痘首例人類病例1970年出現于剛果(金),后擴散至中非和西非多國。
美國疾控中心報告,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這兩個猴痘流行國出現II型猴痘疫情,此次疫情男女感染比例接近均等,存在人際傳播(包括性接觸或其他密切接觸)。此外,2025年7月9日,喀麥隆衛生部確認首例I型猴痘病例(患者為阿約斯區一名兒童)。鑒于2024年非洲接待約7400萬國際游客,美國疾控中心建議前往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的旅行者接種JYNNEOS?等疫苗,并執行二級加強預防措施。
來源:vax-before-travel
阿富汗為730萬兒童開展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
阿富汗公共衛生部近期在19個省份啟動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行動,覆蓋730萬兒童。衛生專家強調,接種是預防脊髓灰質炎的有效方式,且疫苗由國際社會提供。阿富汗存在野生脊髓灰質炎病毒本土傳播,2025年已確認2例病例,較2024年的25例有所減少。
美國疾控中心和世衛組織建議,前往受影響地區的旅行者需完成全程接種,在阿停留超4周者及相關人員需額外接種或加強劑。目前全球41個國家被列為脊髓灰質炎病毒高風險地區。
來源:vax-before-travel
佛羅里達州嬰兒可通過單劑抗體預防RSV
2025年7月,佛羅里達州衛生部門稱,一項針對單劑長效抗體(nirsevimab)預防嬰兒RSV下呼吸道疾病的美國大型真實世界研究,已達成兩項共同主要終點。
研究結果于7月22日發表在《兒科學》雜志上。賽諾菲疫苗北美醫療負責人指出,該結果證實BEYFORTUS(nirsevimab)是嬰兒RSV預防領域的突破性進展。目前已有40多項真實世界研究,進一步印證其對所有嬰兒(無論出生于RSV季內外)的保護作用。RSV是常見呼吸道病毒,多引發輕微感冒癥狀,但幼兒等群體易患重癥。佛羅里達州RSV季長于全美,呈區域特異性,因此被劃分為五個各具流行季的區域。
來源:vax-before-travel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決定移除流感疫苗中的硫柳汞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于周三宣布,采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免疫實踐咨詢委員會(ACIP)的建議,將從所有流感疫苗中移除硫柳汞。硫柳汞是一種含汞防腐劑,自20世紀30年代用于疫苗,可防止多劑量疫苗瓶受污染。2001年起,美國僅流感疫苗的多劑量瓶含該物質,而多數疫苗已停用其20余年。盡管有大量科學證據表明其與自閉癥無關,但HHS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長期關注此事,稱此舉能保護民眾免受不必要的汞暴露。
由于CDC目前無主任,該建議由肯尼迪簽署。有觀點認為,這一決定違背科學共識,是特朗普政府任內科學被干預的體現,因ACIP成員已被肯尼迪替換為其親信及疫苗懷疑論者。2025-2026年呼吸道疾病季的疫苗供應預計不受影響。
來源:healio
永久化學物質通過胎盤與母乳影響嬰兒免疫力
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研究發現,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的PFAS可通過胎盤和母乳進入嬰兒體內,改變其免疫系統發育。研究追蹤200對健康母嬰,檢測孕期母體血液中PFAS含量,并監測嬰兒出生后1年內的T細胞群變化。結果顯示,母體孕期PFAS暴露量較高的嬰兒,12個月時輔助性T濾泡細胞(Tfh)顯著減少,而Th2、Th1和調節性T細胞(Tregs)失衡。
Tfh細胞減少會削弱疫苗應答,其他細胞失衡則可能增加過敏、自身免疫疾病風險。研究人員指出,這是首次明確PFAS影響特定發育中免疫細胞,為早期干預提供方向。減少PFAS暴露(如使用濾水器、避免非粘鍋等)或有助于降低長期健康風險。
來源:news-medical
*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本文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文中涉及藥物、技術、產品等只做表達所需,不具任何治療建議,具體治療方式請前往正規醫院接受專業檢查及治療。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非商業用途,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