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局,多向內求,局就解了。
是啊,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時候我們總是想著“求”。比如求關注、求指導、求解決、求認可……總之,就是我們總是容易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只是很多事情都在告訴我們,人生的困局,靠求別人是解決不了的。正如老話說得好:“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確實,人這一生,總可能在某個轉角撞見困局。這些困境可能是事業上的瓶頸,讓自己的努力像是打在棉花上的拳頭。
也有可能是情感里的困局,讓親近變成隔著玻璃的遙望。更有可能是一時間的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里走。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尋找外界的原因,比如自己的所處的環境不好。只是卻忘記了,人生的困局,并不在外,而在內。
就好像曾經聽過這樣一段話:年輕時總覺得“時運不濟”是最大的難題,后來才發現,所謂時運,不過是自己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正如有的人年輕時做買賣賠了本,就會怨市場太亂、合伙人太貪,整日唉聲嘆氣。直到某天夜里,他對著鏡子突然想:如果當初自己多做一份調研,少一分沖動,結局會不會不同?如果在遇到分歧時能先冷靜溝通,而不是急著指責,關系會不會緩和?
是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在告訴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著“誰錯了”,而是應該想著自己應該怎么做。
就好像有人說:“你的內心是怎樣的,你的世界就是怎樣的。”確實,在面對人生困境的時候,與其抱怨條件不足,命運不公,不如做好自己的提升計劃。
很多時候當我們不再執著于改變他人、強求環境,轉而審視自己的認知、情緒與行動時,我們遇到的困局就會開始松動。
當然,這并不是說什么事情我們都要靠自己,有時候我們也需要借鑒外界的力量,但更多的時候,我們要明白能夠依靠的人是自己。
要知道,向內求,不是和自己較勁,而是與自己對話。就好像我們整理房間,需要把雜亂的情緒理清楚,把擰巴的想法攤開來看。
知道哪些是執念,哪些是事實?哪些是別人的期待,哪些是自己的真心?只有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夠把自己遇到困境梳理清楚。
就好像是我們攀登山頂一樣,遇到難走的路,與其抱怨山路陡峭,不如調整好自己的呼吸和前行的節奏。
深以為然!所謂的向內求,并不是對自我以及他人的否定,而是一種自我較真。就比如在走錯路的時候,我們不能夠標識不清楚,而是應該重新定位期待起點。
當我們不再糾結于“為什么走錯了”,而是轉而思考“接下來該如應對。”不再執著于“外界怎么看”,而是轉而專注“自己要怎么做。”不再抱怨“環境不給力”,而是轉而思考“如何在這樣的環境扎根。”
那么,我們遇到的困境都會有破局的一天。說到底,人生是一場與自己的博弈。向內求,也不是讓我們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而是有直面問題的勇氣。
正如在《禮記》中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好:“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是啊,我們首先要能夠知道自己的困境,然后才能夠有解決的辦法。畢竟,能夠困住我們的從來不是外界的圍墻,更多的是我們自己內心的牢籠。
事實也是如此,當我們的內心足夠篤定、足夠強大、足夠清晰,那些困住自己的局,都會成為我們通向成功的墊腳石。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