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部正經歷1950年以來同期最少降雨,莊稼旱得直卷葉。自7月1日出梅,全省平均雨量36毫米,比常年少八成。淮河以北更慘,僅12毫米,干得河塘見底、水井變淺。
玉米地最揪心,早上看著還行,日頭一毒葉子就卷成筒。
大豆苗更可憐,葉子發黃矮半截,風一吹晃得直打顫。芝麻綠豆稍耐旱,可莖稈也蔫巴巴,沒了往日精神氣。
農民天沒亮就往地里跑,盯著土坷垃直嘆氣:"這地,干得能硌腳。
"有條件的買了抽水機,從井里、溝里抽水澆,可抽著抽著井里沒水了。水管子鋪了半里地,水費、油錢算下來,比賣糧掙的還多。
沒條件的更難,村里就一口老井,二十戶人輪著用,凌晨三點就排隊。有人試了滴灌,管子細得像頭發絲,澆一畝地得大半天,累得腰直不起來。
最氣人的是,水泥路把老溝渠堵死了,水抽不過去,只能架管子過路,車一壓管子就裂。
"早知道不填溝了,現在想引水都沒處引。
"老支書蹲地頭直拍腿。省水利廳7月23日啟動干旱防御Ⅳ級響應,調水、節水、找新水源,可遠水難解近渴。看天氣預報更鬧心,未來十天皖北還是晴熱天,高壓像個大鍋蓋,把雨全擋在外頭。
農技站說,玉米拔節期缺水,穗子要少長4-6行;干15天,粒重得降18%,減產成定局。
"這雨再不來,秋糧要打對折。"種了三十年地的王大爺摸把玉米葉,手心里全是白灰。有人盼著月底臺風"范斯高",可臺風路徑說變就變,誰知道能不能刮到皖北?
南邊的湖北正愁澇,北邊的我們干得冒煙,莊稼人這日子,真是"旱澇兩頭煎"。
澆地吧,成本高得心疼;不澆吧,一年收成全泡湯,兩難啊。村里老張頭說:"以前總覺得靠天吃飯,現在才明白,光靠天不行,水利設施得提前備。"您老家有過"卡脖旱"嗎?
當年是咋挺過來的?評論區聊聊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