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天府醫院。
資陽臨空站地鐵駛出站臺。
在成都工作的資陽市民張明,傍晚下班后從容踏上成資S3線市域鐵路。列車飛馳,僅約半小時,他便從成都福田站抵達資陽北站的家門口。這條連接兩城的軌道動脈,已成為他每日的通勤路。“以前跨城上下班想都不敢想,如今真成了日常。”7月,張明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笑著說。這飛馳的列車,恰是成都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最生動的注腳。
2020年7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推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五年來,成德眉資四市加速融合,交通服務、教育共享、文旅體育、醫療健康、就業社保等領域的便民利企服務,正悄然跨越“能辦”門檻,向著“好辦”“易辦”全面升級,都市圈內超3000萬居民的生活邊界正被溫柔重塑。
交通先行:都市圈變“通勤圈”
交通網絡的物理連接是同城化最基礎、最直觀的支撐,是打破空間壁壘的“先行官”。如今,它以飛馳的列車為筆,在成德眉資的大地上繪就現實。
成都鐵路樞紐環線如同都市圈強勁的內核引擎,高效集散著核心區的人流;而成都外環鐵路則如一條即將連接的“金腰帶”,前瞻性地串聯起外圍城市組團和重要節點,為未來大都市圈的筋骨奠定基礎。三條市域(郊)鐵路如同三條奔騰的動脈,直插都市圈腹地。成資S3線已率先開通,日均客流量超3萬人次,而成眉S5線、成德S11線建設現場熱火朝天,正把“雙城記”譜寫成“同城曲”。
這“兩環三射”并非孤立存在,它們正深度融入“四網融合”,即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解決不同層級交通需求的無縫銜接。清晨,趕著上班的人們不再焦慮于“趕不上車就必定遲到”,越織越密的路網不僅完成通勤的“最后一公里”,還有“一碼通行”打破支付壁壘。“1小時通勤圈”不僅是一個時間概念,更成為了超3000萬居民日常生活的真實體驗。
教育共享:優質教育“跨城享”
教育,關乎千家萬戶的希望與未來。過去,優質教育資源往往集中于中心城市。如今,成都頂尖中小學的“金字招牌”正跨越城市邊界,煥發新的生機。
成都優質中小學通過領辦、托管、結對幫扶等形式,深度參與德眉資學校發展,將先進教育理念和資源下沉。記者了解到,2024年成德眉資優質中小學、幼兒園結對已增至336對,高三“二診”同步監測實現四市全覆蓋。今年將持續拓展智慧教育,推動更多薄弱、農村學校加入四川云教主播學校聯盟。
“以前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能意味著要舉家搬遷到成都。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成都名校帶來的資源和理念,省心多了。”一位德陽家長道出了許多都市圈家庭的心聲。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優質教育資源的跨城流動與便捷共享,正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著無數家庭的軌跡。
文旅體育:文體生活“無邊界”
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同城化的重要維度,四市文旅資源各有特色,包括古蜀文明、東坡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等。成德眉資四市文旅部門聯動文旅資源,打造都市圈精品旅游線路,共同促進成都都市圈文旅消費。
成都大運會期間,開行“大運號”成都都市圈旅游主題列車,覆蓋客流量20萬余人次;開通涵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三星堆博物館的都市圈景區直通車10條,累計輸送游客30萬余人次。今年3月,“成德眉資”八人制足球邀請賽舉行,歷時64天的體育賽事不僅成為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新紐帶,更是成德眉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的加速度。
文旅體育的同城化,本質是生活半徑的解放與文化認同的共建。當資陽游客早賞草堂梅花、午攀西嶺雪山時,都市圈不再僅是地理概念,更成為情感共同體。
各地文旅集團聯動協作,推出包含都市圈城市60余家優質旅游資源在內的旅游年卡,提供一年多次等都市圈城市旅游優惠。
醫衛協同:看病就醫“少跑腿”
構建便捷舒適的都市圈“生活圈”,健康保障是基石。如今,隨著成德眉資醫療健康同城化的深入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正跨越城市界限。
重復檢查、來回奔波,曾是跨城就醫患者的一大痛點。為促進成都都市圈醫療衛生健康同城化發展,2021年,成德眉資四市簽訂《區域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合作協議》及《區域醫療專家資源共享協議》,明確25家機構互認、74個項目互認和500余名區域醫療專家共享。目前,成德眉資四市已將互認機構擴展至154家,互認項目擴展至222項。
如果說醫療資源的互通是“硬件”,那么醫保服務的同城化則是打通便捷就醫的“最后一公里”軟件。隨著2022年成德眉資四市開通“國家醫保服務APP”異地就醫自助備案,真正實現四市異地就醫服務“就近辦”“門口辦”的服務。截至2024年12月,成德眉資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藥機構開通2.49萬余家。2024年成德眉資參保人員異地就醫結算744.39萬人次,醫保基金支付達29.34億元。
每一項“好辦易辦”服務的背后,是四市打破行政藩籬、深化協同創新的決心與智慧。它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讓資源活起來,讓服務暖起來。成德眉資四市間日均人員流動量已突破68萬人次,一個充滿活力、和諧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正加速崛起。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霽月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