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支撐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暢通經濟循環發展格局的重要載體。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宜賓各區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涌現出大量創新探索和鮮活實踐。宜賓市融媒體中心從今日起,推出《區縣新“勢”調研行》系列報道,聚焦各區縣生產、發展、民生一線,記錄前行路上的思與行、謀與干、拼與闖,展現全市上下實心干事、科學作為的奮斗圖景和萬千氣象。
清晨的薄霧籠罩著龍華鎮老君山自然保護區,觀鳥愛好者陳明的鏡頭里,一只紅腹角雉正掠過林間;與此同時,幾十公里外的書樓鎮,游客正在馬湖府古城沉浸游玩、在附近的茵紅李樹間體驗采摘;在中都鎮的向日葵花海中,除了打卡拍照的游客,還有村民正檢查著即將成熟的葵花籽……這三個看似無關的場景,卻共同構成了屏山縣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立體拼圖。
屏山縣城
近年來,屏山縣持續完善馬湖府古城、龍華古鎮等景區配套設施,打造文旅示范街區,提升景區品質;充分挖掘自身獨特的自然資源、文化底蘊和民俗風情,把資源驅動和創新驅動相結合,打造中都油菜花、錦屏李花賞花游活動、龍華古鎮生態游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前來觀光體驗,帶動餐飲、住宿、交通、購物等相關行業的發展,逐步形成良性循環的經濟增長模式。
串點為面,串珠成鏈;以點帶面,擴而充之。一“屏”生動,漸呈絢爛之姿……
01
生態為基:一山鳥的靈動
七月的四川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鳴清脆。碳石村也迎來了一撥接一撥慕名前來觀鳥的外地游客和攝影愛好者。來自云南曲靖的趙文浩便是其中一位,“這里環境很美,是很多動物賴以生存的地方,很多鳥類是這個地方獨有的?!壁w文浩介紹,此次他們一行九人,要在這兒待上兩三天,目的只有一個——拍攝這里特有的珍稀鳥類。
碳石村地處四川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緣。近年來,隨著保護區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向好,四川山鷓鴣等雉科鳥類的活動范圍開始呈現出向保護區外圍擴展的趨勢。2019年10月,當第一批鳥類愛好者和攝影界人士來到這里時,作為村委會副主任的田洪便嗅到了商機。“攝影愛好者老師給我們建議,我們擁有這么好的珍稀鳥類資源,可以發展觀鳥產業,幫助村民實現經濟增收。”碳石村村委會副主任田洪如是說。
商機既來,說干就干。田洪迅速發動村民考察鳥類在村域內的活動規律,尋找最佳觀鳥點位置。同時,他還通過向專業老師請教和外出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鳥類知識和拍攝經驗,并一一傳授給村民。
攝影愛好者正在蹲守拍照
如今,碳石村已建起六七個鳥塘,每年接待國內外攝影愛好者數以千計。曾道貴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自從跟著田洪建起了鳥塘,每年三四月都有灰胸藪鹛前來覓食,前來觀鳥拍片的人絡繹不絕?!懊磕耆路菥烷_始有人預約位置,每個機位100元,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收入一千多元。”曾道貴向記者介紹,“還有開車帶路、幫游客轉運攝影器材、訂餐送餐等,這些都能給我們帶來額外的收入?!?/p>
碳石村的舊辦公房改造成了民宿
隨著游客數量的不斷增長,碳石村的觀鳥點也在持續優化升級。村民閆幫瓊夫妻通過租賃的方式,把碳石村村委會的舊辦公房改造成了民宿,不僅解決了游客的食宿問題,盤活了村里的閑置資源,自己也多了一條增收渠道?!白饨?000元/年,現在有20張床,三人間150元/天、標間120元/天,4月到6月客人最多,一天有二三十個人。”原本她家是以種竹筍為生,每年也就三四萬元的收入。自從開起了民宿,當起了“鳥導游”,每年收入增加了十多萬元。
田洪介紹,今年至今,還有七八個國家的外賓也聞名而來,給宜賓“以近悅遠來為目標打造國際旅游城市品牌矩陣”增添了一抹亮色。
龍華古鎮
近年來,龍華鎮在“硬件”和“軟件”上同時發力。在硬件上,圍繞古鎮、八仙山、老君山三個旅游組團導入文旅項目,建設文旅核心景觀體系,目前累計完成15個項目建設。同時,依托老君山“三珍”資源、八仙山世界第一立佛、古鎮“天然涼”資源等,積極開發打造觀鳥、登高祈福、避暑、研學四大文旅業態。在軟件上,策劃集美食、美景、趣玩于一體的特色活動,將本地省級非遺文化、民俗文化展演融入其中,提升煙火氣息,為吸引客流提供助力。上半年已經累計開展活動20余次。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農文旅項目建設,開發優質旅游路線,強化‘賽事+’活動供給;同時,豐富文旅街區餐飲等業態,補足吃、住、購短板,全力提升游購娛一站式服務。還將探索在集鎮周邊新建1個文旅型聚居點,鼓勵聚居點居民將空余房屋發展民宿、餐飲等業態?!饼埲A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劉潤濤說。
02
相得益彰:兩朵花的嫵媚
盛夏的中都,驕陽似火,仍抵不住一片金色海洋的熱烈召喚。這里的上百畝向日葵,正迎來一年中的“高光”時刻,將田野化作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為村民與游客獻上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夢幻之旅”。
中都美美向日葵花海基地
走進中都美美向日葵花海基地,流光溢彩的向日葵挺立田間。花海間,觀光小火車穿梭其中,鳴笛聲與游客的歡聲笑語交織,為靜謐的花海注入勃勃生機?;ê@镞€開辟了小徑,設置了打卡點,供游客休憩、拍照,遠遠望去,呈現“車在花中走,人在畫中游”的美妙場景。
游客舒祖琴已經是第二次來到中都賞花了,上一次是油菜花盛開的時候,“剛剛去向日葵花海里面拍照打卡,太漂亮了。拍完照還想買點農特產品帶回家?!?/p>
游客在向日葵花海拍照打卡
金燦燦的花海不僅扮靚了鄉村,更直接帶動了“花海經濟”。中都鎮采用油菜與向日葵輪作模式,填補了油菜收割后的土地空檔期,實現“四季有花、雙油經濟”的農業循環模式,提高土地綜合效益。同時,當地以油葵品種為主力,巧妙實現了“一朵葵花,多重價值”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拉動了當地農家樂、民宿、特色農產品的銷售,也為村民開辟了在家門口增收的新渠道。
中都鎮美美向日葵花海基地負責人鄭美說:“向日葵6月下旬就開花了,每天可接待周邊游客上百人次,整個花期可持續到8月初,預計接待游客超萬人次。賞花結束后,我們將把葵花籽榨成油,又增加了不少收入?!?/p>
第八屆中都油菜花旅游文化活動現場
自2015年起,中都鎮以花為媒,成功舉辦7屆油菜花旅游文化活動,每年吸引來自成都、重慶等地外地游客超13萬人次,帶火了農家樂、民宿,白茶、金銀花、菜籽油、中都粿粿等特產也成了搶手貨,帶動旅游收入2200余萬元。
同時,中都鎮還依托油菜花、向日葵等,精心打造了萬象觀螺、中都美美向日葵花?;氐绒r旅融合示范點,成功將傳統的油料作物種植基地,轉型為吸引周邊游客紛至沓來的“網紅打卡地”和“假日休閑目的地”,“中都花?!钡膬群粩嗤卣关S富,“花海經濟”漸成格局。
據屏山縣中都鎮黨委書記段幫毅介紹,為了讓農文旅融合走得更穩,接下來該鎮將堅持“一產為引,二產為主,三產融合”的思路,以“六大行動”為抓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發展好“一紅兩黃三白”產業,建好小微產業園區,擦亮“川南最早春天”的名片,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03
今古交輝:千年韻的煥新
今年暑假,屏山文旅市場一派紅火景象,熱度持續攀升,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紛紛走進屏山,領略獨特的文化和自然風光。
“水上飛人”成為游客喜愛的項目之一
在位于書樓鎮的馬湖府古城沙灘上,孩子們正盡情嬉戲玩耍,堆沙堡、挖沙坑,歡聲笑語回蕩在沙灘上空。家長們在一旁的遮陽傘下休息,享受悠閑的親子時光?!八巷w人”、摩托艇更是深受游客喜愛,讓游客在速度與激情中釋放壓力,體驗別樣的樂趣。
馬湖府古城游人如織
通過搬遷而來的馬湖府古城,將歷史文化活化,并與現代旅游度假巧妙融合,吸引了大量游客,成為書樓鎮文旅發展的重要引擎。為了讓游客有更好的體驗,古城內還引入各類民宿、土特產店、主題館以及情景表演等,讓遠道而來的游客漫步在青石板街,在一步一景中沉浸式體驗古今對話、今古交輝的奇幻之旅。而古城也以其獨特的創新玩法,成為省內外游客的熱門打卡地。
來自云南的游客楊潔說:“之前五一的時候來過馬湖府古城,高峽平湖的風景確實很漂亮,放暑假了又和同學相約來游玩,還在附近感受了茵紅李的采摘體驗,我們非常開心?!?/p>
書樓鎮有機桂圓示范基地
在緊鄰古城的書樓鎮辣子村的桂圓林里,村黨支部書記陳紅正帶領村民們進行桂圓疏果作業。這個以水果種植聞名的村落,家家戶戶都種著果樹,枇杷、李子、桂圓……打破產業邊界,依托文旅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書樓鎮的水果采摘游。陳紅表示,未來將通過建設露營基地、蔬菜種植基地、有機桂圓采摘基地等,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讓村民持續享受產業振興帶來的紅利。
書樓鎮航拍 曾忠 攝
近年來,書樓鎮依托馬湖府古城、高峽平湖、百里水果長廊等優質資源,著力打造書樓府郡、風情沙灘、硯池公園等文旅新地標,有效帶動了康養度假、文化體驗、精品民宿與特色餐飲等產業蓬勃發展。自馬湖府古城開園以來,累計接待游客已突破150萬人次。
屏山縣書樓鎮黨委書記袁業坤表示,下一步,將深化農文旅融合,在集中保護展示44處明清古建筑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薛文清廉潔文化、凌則之紅色文化內涵,打造集農耕體驗與采摘互動于一體的特色空間。同時,聚力品牌建設,使文旅產業真正成為惠及民生的“幸福產業”和區域發展的“金名片”。
記者手記
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對于增強文化自信、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賦予宜賓建設國際旅游城市的新定位。市委六屆十次全會指出,宜賓全力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國際旅游城市。
龍華的鳥鳴、中都的花海、書樓的古城,宛如一幅用生態綠、產業金、文化古“三色”繪就的立體拼圖,三個鄉鎮以差異化路徑共同引領了屏山縣農文旅融合的快速發展。
農文旅融合不是簡單的“1+1+1”,而是通過生態增值、農業賦能、文化活化,讓每一寸土地都找到“優勢”。這場始于生態保護、興于文化活化、成于產業聯動的實踐,正為宜賓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新樣本。
屏山縣文廣旅游局黨委書記、局長彭超表示,下一步,屏山縣將加速“一心一帶三組團”布局落地,積極開發“文旅+農業”融合項目,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用近悅遠來的標準在全縣打造親子度假、避暑療愈、鄉村旅游業態,打造“景城相融、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旅游目的地。
東風浩蕩啟新程,壯志凌云譜新章。在省委全會、市委全會擘畫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屏山縣正以詩與遠方為“筆”、以綠水青山為“墨”,在創新實踐中構建農文旅消費新場景,在產業融合中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在服務提質中塑造全域旅游新形象,書寫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丨宜人宜賓
編輯丨張倚霖(實習)
責編丨李富強 魏蔚
監制丨張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