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奔襲翰林莊”
陳宏仁
1940年9月16日,農歷中秋節這天,八路軍第五縱隊三支七團從沭陽錢集經泗陽里仁,長途奔襲宿遷縣東部翰林莊的國民黨頑軍魯同軒部。85年過去了,這一場不同尋常的戰斗,時常會喚醒人們的記憶,去追尋當年子弟兵抗日反頑、保家衛國的足跡。
翰林莊 你在哪里
翰林莊戰斗,打敗了國民黨頑軍宿遷常備旅,趕跑了頑縣長兼常備旅長魯同軒,搬掉了宿遷人民抗戰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對于中共領導下的宿遷縣抗日民主政府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注定要載入史冊。但翰林莊在哪里?相關的戰斗回憶均是語焉不詳,《宿遷文史資料》第五輯給出的是“大興北翰林莊”。具體在哪?為尋找答案,筆者經多方尋訪、求證,始得翰林莊之真實所在,籍以彌補史料之缺憾。
翰林莊,傳聞300多年前曾出過一個翰林,故名。又云其地既有漢莊、又有林莊,合而為“翰林”。地處宿遷縣東30余華里,砂礓河之北、崇河之南。全民族抗戰時期屬大興鎮崇河鄉,位置在關老廟西北方向的漢莊。漢莊有漢南、漢北兩個莊子。翰林莊是漢北那個陳姓莊子,為一個外號叫陳干三(音)的地主圩子。周圍有十多個村莊,漢莊處在中心位置。北邊是張莊、孫程莊(東偏北);東有周羅莊、河東莊;東南有東胡莊、伍莊;正南有西胡莊,再南便是陳油坊;西南有:張新莊、趙莊、河灘、賀莊、卓莊;正西方向有水莊,隔著一條南入砂礓河的耿大溝,溝西有河西莊;西北方向有東小屯、林小屯、窯莊、劉昆圩。劉昆圩西三幾里,便是陳新莊(即現在的新莊鎮)。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翰林莊屬關廟鄉水漢村。如今,這里為宿豫區關廟鎮水漢社區居民委員會。原來的翰林莊拆遷后已不復存在。
八路軍第五支隊三支隊進軍淮海區要圖(1940年9月2日—1941年2月)
第七團 長途奔襲
1940年8月底,八路軍第五縱隊三支隊在今泗洪縣朱湖正式編成,轄第七、第八、第九共3個團。9月初,在司令員張愛萍和政委韋國清率領下,第三支隊東渡運河執行開辟淮海抗日根據地的戰斗任務。渡過運河后,第七團負責向宿遷、沭陽之間發展。
此時,在宿遷縣東部一帶,以翰林莊為中心,盤踞著國民黨頑固派魯同軒的部隊。魯同軒,原名魯鈍,是睢寧高作南十家墩人,畢業于宿遷縣耶穌教會辦的崇實中學。1938年八九月間,魯同軒任國民黨宿遷縣縣長。上任后,反共的魯同軒打著抗日旗號,進行招降納叛,搜刮錢糧,反共摩擦,殘害人民的勾當。他取締由共產黨員秘密組織領導的宿遷縣“民先”、“抗盟”等抗日組織,網羅收編惡霸土匪擴編由他任旅長的宿遷常備旅(又稱常備第八旅),率部處處制造摩擦,屢屢圍攻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武裝。1940年4月,以搜捕中共宿遷縣五區區委書記晁福祥為名,圍攻大劉墩,收繳五六十人槍的大劉墩青救團自衛武裝,殺害晁福祥親屬、共產黨員及自衛隊骨干等十余人,逮捕抗日志士7人,燒毀3座炮樓和70多間房屋,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大劉墩事件。6月,魯同軒率部占據翰林莊,把兵力分布于翰林莊周圍的十多個村子,妄圖與八路軍部隊對抗,阻撓在宿遷東部建立抗日根據地。
為鏟除魯同軒部頑軍,協助地方黨組織建立宿遷縣抗日民主政權,第三支隊決定于農歷中秋這天,趁頑軍花天酒地疏于防范之機,長途奔襲翰林莊,消滅魯同軒部。在沭陽錢集第三支隊司令部,張愛萍司令親自向擔任主攻的第七團三營營長孫云漢和教導員柳夷交待任務,同時部署第二營占領砂礓河擔任打援,副團長沙楓率一營為后繼部隊。并指定泗陽縣黨組織派出兩位干部給部隊作向導。同時,部署第三支隊地方武裝八大隊包圍駐扎在陳新莊的魯同軒部十五團一營,使其不得東援翰林莊。
孫云漢和柳夷領受任務后,立即進行戰斗布置,隨后帶領部隊出發。中午時分到達泗陽里仁集,首先封鎖消息,大小人等,只準進,不準出。午飯后稍事休息,下午3點出發進行急行軍,大約于晚11時秘密到達了翰林莊附近。
由于人民群眾協助封鎖消息,魯同軒對第三營的行動毫無察覺。
曾任八路軍第五縱隊三支隊七團三營營長的孫云漢
攻堅戰 獲得全勝
魯同軒常備旅轄有第十五、十六兩個團,一個教導總隊,號稱2000多人。第十六團分駐于宿北、宿南各地。第十五團分駐于翰林莊周圍十多個村莊。常備旅旅部和國民黨宿遷縣政府機關、電臺,以及100多人的警衛連駐翰林莊圩內。翰林莊設置了三道防御物:第一道是一人多高的臭棘子圍子;第二道是鐵絲網;第三道是土圍墻,頑軍經常從南門出入。
按戰斗部署,由第八連實施偷襲,偷襲不成即轉為強攻。第九連在莊子西北、西南展開,負責打援和截擊突圍的頑軍。第七連擔任第二梯隊。第八連首先悄悄來到莊子南門口,聽到莊內頑軍正在飲酒作樂。據向導說,魯同軒也在喝酒劃拳。第八連即趁南門頑軍崗哨懈怠之機,假裝查哨,出其不意越進第一道防線,繳了頑軍一個排的槍。不料在進入第二道防線時,被頑軍發覺,雙方在鐵絲網內外開展激烈槍戰,第八連連長胡啟蛟不幸中彈犧牲。連長犧牲后,敵我雙方形成了對峙。
9月17日上午,魯同軒部兩個保安團和教導總隊從西、北分兩路來援。第八連嚴密監視圩內頑軍,不讓其逃竄。孫云漢率第七連、第九連、營部重機槍排在圩子外與頑軍激戰兩個多小時,后來又抽第八連一個排投入戰斗。打到下午5點,北路頑軍開始潰退,西路頑軍自知勢單力薄,也撤退逃走了。
打退來援頑軍后,孫云漢調整部署,組織營部通信班砍開鐵絲網, 指揮第七連和營部重機槍排,邊沖、邊打,突進到鐵絲網內。頑軍的第三道防線是兩米多高的土圍墻,在圍墻的四角上還修建了4個崗樓,崗樓上的火力把南門和墻封鎖得死死的。如果對著南門強攻,傷亡必然要大,沒有梯子翻墻進圩子,速度慢,傷亡也大。這時,孫云漢想起當時種田用的耙可以代用,就讓通信班到老鄉家里借了兩個耙,綁成一副“梯子”,布置重機槍排掩護,組織第七連一個排先越墻突進圩子內。突擊排的勇士們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封鎖,迅速登上“梯子”,勇猛翻過土墻,突入莊內。孫云漢和第七連連長胡啟哲接著也翻過了墻,指揮部隊打開大門,接應第七連、第八連都進了莊,迅速占領圍墻四角的崗樓。這時頑軍仍激烈抵抗,第七、第八連就在圩子內和頑軍逐屋爭奪,擊斃了頑軍的副旅長魯濟深及官兵十余人,俘旅參謀長及宿遷縣頑政府科長以下官兵100多人并部分軍官家屬,繳獲迫擊炮1門、槍100多支。在我軍突進圩子后,魯同軒見大勢已去,帶少數人從北邊越墻逃走。
翰林莊戰斗勝利后,宿遷東部的抗日局面迅速打開,宿遷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本月正式成立。從此,宿遷縣人民的抗日斗爭,在黨的領導下進入了新的時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