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教育理念變化和家庭重視孩子未來發展,私立高中一度成了很多家長心里的“首選”。
尤其是在天津,存在一些把國際課程體系當作特色的私立高中,之前因為辦學模式很新穎,教學理念也很先進,所以受到了很多關注。
不過2025年高中招生發生了一件挺讓人意外的事:好多私立高中遭遇了很嚴重的生源不足問題,還出現了計劃招生的人數跟實際錄取的人數相差比較大的狀況。
從一份曝光的招生統計表來看,很多學校實際招生人數較預期低很多。
例如有一所打算招185人的學校,最終只招到15個學生。
空缺數量達170人,這樣的情況并非個別,數據顯示天津有20所私立高中未完成招生計劃,其中多數學??杖睌盗砍^計劃招生人數的一半以上。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學費貴是很多家庭不敢嘗試的重要原因,
在這份統計表中。
學費最少的院校一年收費超過三萬元,最貴的每年達到十五萬元,還不包括食宿等其他費用。
對于大多數普通工薪家庭來說,這無疑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
按一年九個月在校時間來算,學生每個月花費常常是幾千甚至上萬元,長期投入讓家庭財務有不小壓力。
其次部分學校的辦學背景會讓家長起疑慮,有些學校名字里有“有限公司”,這就意味著它們本質上是企業性質。
這類學校在宣傳時往往著重突出教學成果和升學率,可家長更在意師資穩不穩定、教學質量能不能持續有保障以及教育投入夠不夠。
如果相關信息不透明,家長肯定就會擔心這類學校有沒有長期穩定辦學的能力。
另外社會整體對教育回報的期望也在發生變化。
隨著就業市場競爭變激烈,學歷“內卷”的情況引起很多人討論,越來越多家長漸漸重新考慮教育投入和未來回報的關系。
中學的時候,學費動不動就十幾萬,加上大學四年的花費,總共花了不少錢,
但畢業后就業情況不確定,也讓一些家庭對高成本教育有疑問,接下來選擇更務實的教育方式,
要留意的是,這種現象不單在天津出現,即便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江浙滬地區,很多私立高中也遭遇著相似的難題。
盡管學校持續放寬錄取標準,還是很難招夠學生,此狀況顯示,家長們在教育花費上變得更理智了,不再盲目去追求“高端”或者“國際”這類標簽,而是更看重投入的性價比以及實際的教育成果。
面對現實情況,越來越多家庭根據自己的條件和孩子的學習情況做出更合適的選擇,一般高中、職業高中這些教育途徑漸漸被更多人接受。
這種變化不是否定教育的重要性,而是體現出家長對孩子成長道路有更深入的考慮。
培育孩子可不是走直線,每個孩子的發展節奏和方向都不一樣,要是資源不夠,家長得琢磨怎么選才最適合自家和孩子,這是實際情況,或許放下擔憂,尊重差異,按自己能力來,就是當下教育該提倡的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