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安的荔枝》暑期上映,成了不少家長帶娃觀影的選擇。
有些家長是想讓孩子看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背后鮮活的故事;有些是孩子看過馬伯庸同名小說,想看看文字搬上銀幕的效果;當然也有些家長是想讓孩子感受李善德一路突破困境的智慧、百折不撓的精神……
△《長安的荔枝》電影鏡頭
但孩子的關注點與大人不同,他們好奇的是:什么是荔枝煎?好吃嗎?荔枝為啥那么容易壞?耗費那么大,為什么不在長安種荔枝呢?楊貴妃同款荔枝,是現在的哪個品種?……
這些,《少年行》都為孩子考慮到了。為此,我們專門派了一位“荔枝使”,親自探訪嶺南荔枝。荔枝的背后,是豐富有趣的人文地理知識。這位“荔枝使”,能否一文講清呢?我們先來一睹為快!
01
荔枝煎 VS 荔枝鮮
荔枝到底有多少種吃法?
《長安的荔枝》里,李善德接下荔枝使的差事,是因為看到文牒上寫的是“采辦特貢荔枝煎十斤”,以為不難。后來,文牒上“煎”的貼黃掉了,才看清上面寫的是“荔枝鮮”。一字之差,開啟了李善德運送荔枝的“漫漫長途”。
荔枝鮮,顧名思義是鮮荔枝。那荔枝煎是什么呢?這是很多孩子在觀影時會好奇的地方。
? 帶孩子長見識
宋朝人蔡襄在其所著《荔枝譜》中,記錄了古人食用荔枝的三種方法:白曬法、紅鹽法和蜜煎法。白曬法是將荔枝晾曬成干。紅鹽法是用鹽、梅子和扶桑花腌制。蜜煎法最復雜,先將果肉榨汁,再加蜂蜜,用小火慢熬,曬干后用蜂蠟密封。古代皇宮的“荔枝煎”,便是如此制成。
? 滿足孩子好奇心
荔枝還有哪些“豪橫”的吃法?
《長安的荔枝》里,阿僮和族人每年在荔枝酒開壇時,都要舉行祭拜儀式。釀酒,也是古人吃荔枝的一種方法。而現代人吃荔枝則“豪橫”得多。
● 廣東人喜歡鹽水泡荔枝,甜中帶咸。
● 荔枝蘸醬油也很常見,一口皺眉,二口上頭,三口停不下來。
● 荔枝還可入菜,煲雞湯、炒蝦仁、燉排骨等。
● 荔枝殼泡水喝,清爽解暑。荔枝木燃燒無煙,適合用來烤燒雞、鵝。
● 還有各種荔枝制品,荔枝罐頭、荔枝咖啡、荔枝果醬、荔枝珍珠粉圓……
這些荔枝的吃法,你嘗試過幾種?
02
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
離開枝頭,荔枝就開始“自殺”。
荔枝咋保鮮?“你別摘下來?。 薄堕L安的荔枝》中,阿僮俏皮的回答為荔枝的成功運輸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荔枝最初叫“離支”,離枝易腐,保鮮是一大難題。即便到現在,北方也很難吃到最新鮮的荔枝。因為,荔枝一離開枝頭,就開始“自殺”。
? 帶孩子長見識
●荔枝的“呼吸”強度是蘋果和梨的4倍,這意味著,荔枝果肉中的糖類等營養物質會被迅速消耗,兩三天就會變味、腐爛。
●荔枝還有個“壞毛病”——釋放乙烯。這是一種帶甜味的無色氣體,也是天然催熟劑,可以把青果催熟,也可以把熟果催敗。
●荔枝的果皮薄且多空隙,無法阻止水分流失。果皮失水還會引發氧化反應。
看過《少年行》009期的小伙伴,應該對會“呼吸”的水果不陌生。廣西百色芒果的文章里,為孩子普及過芒果身上有趣的生物學現象——呼吸躍變。只不過,荔枝的“呼吸”強度更高。
? 滿足孩子好奇心
李善德在《長安的荔枝》里上演了大唐版的“生鮮速遞”,留枝干、雙層甕、放冰塊、陸路水路相結合、利用當時的官府驛站,能用的方法全部用上了,全程歷時11天。
唐朝要11天,很多孩子好奇的是:現在我們吃上的鮮荔枝,運過來要多久呢?
●鮮荔枝到站后,會先洗個“冰水澡”去熱鎖鮮,最快1小時完成分揀、打包。省內短途運輸,簡單裝筐即可;省外城市,專用包裝加冰袋,快的24小時可達;出口國外,則送入冷庫,保鮮二十來天不成問題。
●還有“凍眠荔枝”黑科技,讓鮮荔枝在-196℃的液氮中瞬間冷凍,進入“冬眠”狀態,最長保鮮期達18個月。
●現在不僅有“荔枝高速”,還有“專機”。坐上專機的荔枝,從廣州、湛江等地出發,最快36小時可擺上外國超市貨架。
03
早熟的三月紅,4月份就能吃到。
荔枝究竟有多少個品種?
《長安的荔枝》里,李善德為了試驗可行性,最開始用的是荔枝早熟的品種“三月紅”。這個品種,通常4月份就能吃到。
現在市面上,孩子常吃到的品種還有:白糖罌、妃子笑、糯米糍、桂味……細心的孩子會發現,這些荔枝上市時間不同,外表、味道、果核也都不同。
你們知道荔枝到底有多少個品種嗎?
? 帶孩子長見識
市面上我們常見的荔枝,只有三四十種。而我國記錄的荔枝品種有600多個,廣東約占一半。走進廣東茂名國家荔枝種質資源圃,還能看到很多“少數派”荔枝,如紫荔、鵝蛋荔、禾蝦串、黃皮荔等。這里收集著全球700多個荔枝品種,是選育荔枝新品種的“基因庫”。
? 滿足孩子好奇心
孩子可能會好奇:700多個荔枝品種,我們能吃到嗎?
荔枝季去廣東,荔枝多到吃不過來。但很多荔枝,只在特定區域出產,能否吃到還要靠緣分。
比如廣州增城區的掛綠,因果皮上有道綠線而得名,年產量不足萬斤。其母樹上的一顆荔枝,2002年拍出55.5萬元的高價,足夠當時在北京買套100平方米的房子。
04
算了一筆“荔枝賬”
吃顆荔枝的花費
能買100套房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電影的最后,李善德滿頭白發、因日夜奔波而通紅的眼睛,深深嵌入觀眾的心中。這背后的山高路遠、人死馬亡、花費巨大,怎么才能讓孩子有更加具象的感知呢?
? 帶孩子長見識
對數字比較敏感的孩子,大概會記得開篇李善德在長安置辦的新房花費是三百貫。而最后,李善德跟楊國忠算了一筆賬:“本次荔枝轉運,總計花費三萬一千零二十貫?!闭沾擞嬎?,荔枝運費夠在長安買100套房。這個數字,會比任何概念都更能撬動孩子對這耗費的感知。
? 滿足孩子好奇心
耗費如此巨大,為什么不在長安種植荔枝呢?
還真有人干過。漢武帝派兵平定南越國后,帶回百余株荔枝樹。他在長安建起扶荔宮,派專人悉心照料。可惜沒成功,一堆人還為此掉了腦袋。
荔枝是亞熱帶水果,喜高溫多濕環境,影響其分布和成熟期的主導因素是溫度。據氣象學家竺可楨研究,隋唐時的中國處于溫暖期,平均氣溫比現在高1℃左右。當時的長安氣候溫暖濕潤,與亞熱帶暖潤氣候環境較接近。不過,這對荔枝來說,還是有點兒冷。
今天,我國荔枝樹主要生長在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福建等氣候溫濕的地方,最北界到達四川瀘州、宜賓等地。這條分布荔枝的緯度帶,自東向西蜿蜒伸展,甜蜜著整個中國的夏天。
通過這篇文章,孩子們還可以了解到——
● 楊貴妃愛吃的荔枝,來自嶺南還是巴蜀?
● 荔枝作為中國本土植物,起源于哪個省?
● 迄今最古老的荔枝樹,多大年紀了?在哪里可以看到它?
●為什么今年的荔枝比往年多,還便宜?
●蘇軾說“日啖荔枝三百顆”,而廣東人常說“一啖荔枝三把火”,荔枝多吃會得“荔枝病”?
●荔枝季想親自去嘗嘗“長安同款荔枝”,有啥實地攻略?
小說和電影,雖然有一定的史料依據,但也不乏藝術加工。想讓孩子真正看懂《長安的荔枝》,8月號《少年行》不容錯過!現在訂閱,很快就能抵達孩子手中。
本期精彩還有——
【中杯文章】
●《買好看?買好玩?買情緒價值?》,跟著Labubu進入東莞潮玩世界。
●《來一碗“調和”?米、面、肉都有了!》,走進被稱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
●《吃玉米、信玉米神還把頭夾成“玉米”》,到鄭州瑪雅文明大展,看神秘瑪雅人的奇特審美。
●《噓!小聲點。不然珍珠會嚇變形》,了解德清珍珠的故事。
【特約專欄】
尋色 > 《百蟲倉》
未來目的地 > 《如果安第斯有馬》
很久很久以前 > 《鎮墓怪獸找不同》
路邊的植物朋友 > 《芒果種子脾氣怪》
海洋居民生存指南 > 《北冰洋懸崖上偷鳥蛋》
星球雕刻師 > 《試劍石的秘密》
【主筆專欄】
課本成語行 > 《諸葛亮認證過的“三顧茅廬”》
有位廁評家 > 《擦屁股有學問》
動物園里的明星們 > 《厚臉皮的小熊貓》
排隊吃果果 > 《哈密瓜為什么叫“哈密”瓜?》
奇怪的食物 > 《涼拌螞蟻》
禮物獵人 > 《烏魯木齊伴手禮不完全攻略》
少年行
《少年行》由《陽光少年報》出品,是國內少見的原創青少年人文地理素養雜志,讀者是8歲+少年及其父母。每期雜志,孩子能收獲8萬多字的高品質人文地理知識積累,全年12期閱讀積累可達百萬字。
聚焦人文地理內容方向,覆蓋全學科素養,專門為青少年創作,《少年行》用有價值的閱讀帶孩子和世界見面,幫助孩子建立對復雜世界的多維認知。
在腳步暫時不能抵達的時候,孩子可以通過《少年行》“紙上旅行”,深度了解和認識世界。
陌生的街道、不同的鄉音、深厚的文化、新奇的食物、從未見過的動植物……點燃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每讀一篇文章,就相當于一次深度旅行,比屏幕里的世界更真實、更精彩。
世界很大,先用閱讀抵達吧!
統籌 | 巫曉
文案策劃 | 陳瓊
文字校對 | 崔巖
圖片來源 | 《少年行》雜志、電影畫面、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