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飛
01
廈門房價,卷瘋了
關于廈門,我寫過很多。
這一次之所以繼續寫,是因為看到當地媒體報道了幾個小區價格大幅跳水的消息。
一個是位于海滄區的馬鑾灣1號,2019年6月份最高價格賣到了3.75萬元/平方米,而最新的一套成交價跌至2萬元。
另一個是位于集美區的融僑觀瀾,拿地樓面價25428元/㎡,2019年均價維持在3.5萬/㎡,最新的最低成交價為18917元/平方米。
還有一個是位于翔安區的首開領翔上郡,早年首次開盤時的均價1.5萬,2018年的開盤價是2.4萬,最新的成交單價是1.3萬。
此外,位于同板塊的首開領翔國際,2014年開盤時1.2萬,最高時2.5萬,最新成交價11997元/平方米,十多年的波動,最終回到了原點。
如果你以為這是個案,那就大錯特錯。
無論是官方統計局,還是民間機構,數據都在顯示,這座城市的房價仍在瘋卷之中。
諸葛找房追蹤的數據顯示:
目前廈門的二手房掛牌房源中降價房源占比近乎100%。
貝殼找房追蹤的數據顯示:
廈門二手房價格已經跌破3萬元大關,6月份的成交均價為2.92萬元/平方米。
來源:貝殼找房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6月份,廈門新房價格環比下跌0.5%,同比下跌2.5%。二手房價格環比下跌0.6%,同比下跌6.8%。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02
廈門房價調整的邏輯
廈門房價調整的邏輯并不復雜,就是太高了。用我經常說的一個詞形容,就是“德不配位”。
廈門雖然頭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頭銜,但論經濟實力、財政實力和人口規模,都非常普通。
在產業上與蘇州、南京、合肥等城市根本沒法比,尤其是與蘇州相比,產業與經濟實力相差幾個量級。
但在樓市大牛期間,瘋狂的炒作資金涌入,讓這座城市的房價水漲船高。
鼎盛時期的廈門,房價收入比接近40。也即當初一個拿著廈門平均收入的人,想要在廈門買一套平均面積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四十年才能夠。
然而,廈門拿什么支撐起這么高的房價?
之前我對比過廈門與深圳這兩座城市。
上一輪牛市中深圳房價率先啟動,并從2015年年初的3萬多成交價漲到了2021年年初的8萬多成交價,掛牌價甚至沖破了9萬,背后是兩股勢力推動。
一個不斷涌入的人口帶來的硬性需求,另一個是經濟、產業、金融、科創等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之下引起全國熱錢加注深圳,也即炒作。
廈門的房價上一輪上漲也是這兩個因素,但側重點不同。深圳的房價上漲,剛需與炒作四六分成,廈門則是二八分成,也即炒作是其房價的絕對支撐力量。
現如今,即便擁有強大人口基礎、強大產業支撐,疊加供需矛盾仍激烈的深圳,房價已經跌至6萬關口。
廈門焉能不持續下跌!
廈門本就不夠強的產業,在高房價引發的擠出效應之下,正面臨著空心化的走勢。
廈門的產業空心化外在表現最大的特征,就是第二產業占比不斷下滑,第三產業(廣義服務業)占比不斷攀升。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廈門市統計局
根 據廈門統計局披露的數據來看,2000年廈門三產占比分別是4.2%、52.7%、43.1%。當年廈門經濟的一半以上都是工業提供的。
到2010年,廈門的三產占比分別是1.1 %、 50%、48.9%,這時候,第二產業已經提供了廈門一半的GDP。
再看還沒有出現疫情影響的2019年,三產占比分別是0.4%、41.6%、58%。第二產業占比較2010年下降了8.4個百分點,同時第三產業(廣義服務業)占比則提升了9.1個百分點。
2024年廈門的第二產業占比下降至36.6%,而第三產業占比提升至63%。
如此說,并不是說服務業不重要。工業的盡頭是服務業,但服務業的根本是工業。對于工業立市的城市來說,一定不能忘本。
從數據來看,廈門這幾年本就不夠強的工業,下滑較為明顯。2022年廈門規上工業總產值8313.3億元,2023年降至7726.8億元。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廈門市統計局
中國工業第一城,去年深圳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沖破了5萬億,高達5.4萬億。蘇州達到4.7萬億,上海逼近4萬億。
制圖 :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再看千億產業。
2021年,廈門的千億產業只有1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總產值為3042.73億元。
2023年千億產業增加至兩個,但當家產業計算機產業總產值跌幅明顯,2023年跌至2167億元。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廈門市統計局
對比其他主要城市的千億產業,廈門值得深思。
深圳擁有8個千億產業,其中一個兩萬億產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深圳市統計局
蘇州擁有11個千億產業,其中1個為萬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蘇州市統計局
東莞,5個千億產業,其中一個萬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東莞市統計局
無錫 擁有9個千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無錫市統計局
廣州擁有6個千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廣州市統計局
佛山8個千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佛山統計局
武漢有4個營收過千億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武漢市統計局
杭州有6個千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杭州市統計局
成都擁有四個千億產業。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成都市2024年統計年鑒
再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2024年廈門市14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7個在下跌,占比達到一半。
來源:廈門市統計局
液晶顯示屏雖然去年有所增長,但相較于高點,已經腰斬不止。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廈門市統計局
手機產量更是腳踝斬,去年產量228.74萬臺,高點時期3592.45萬臺。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廈門市統計局
數碼相機產量同樣腳踝斬。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廈門市統計局
廈門靠什么來支撐?
再看人口。
盡管廈門的人口到目前仍保有增量,但已經接近負增長的臨界點。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廈門市統計局
所以,廈門的房價調整,屬于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03
調整仍將繼續
這幾年廈門救市動作不斷,去年全面放開了島內和島外的限購。
今年上半年,也出臺了兩個措施。
一個是房票覆蓋全市。
4月份,廈門發布了 《關于進一步優化住宅房屋征收房票補償安置政策的通知》。
一方面,房票可購買的房源涵蓋全市各區房源,被征收人自主選擇購買房源庫內的新房、競配建房、安置房,也可購買二手房。
另一方面, 房票用途更加多元化,類型除住宅、店面、辦公、車位,還可購買通用廠房。被征收人可購買一套或多套房源,在滿足戶人均居住面積不低于35平方米前提下,可購買非住宅,還可以將房票轉讓。
在目前推出房票措施的100多個城市中,廈門的房票用途和房源覆蓋可謂最大,尤其是可購買二手房和房票可以轉讓的制度,更是開了先河。
此外,購買新房、競配建房可享受購房獎勵:房票核發之日起6個月內購房獎勵5%,第7-12個月內購房獎勵2%。此外,部分樓盤還可享開發商專屬折扣。
另一個是搶人。
5月末,廈門發布《廈門市人民政府關于完善優化落戶條件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對島內島外落戶現狀,進行了大松綁。
來源:廈門市公安局
這份文件相比之前,變化之處如下:
第一,不再強調學歷,不再強調住房。
2022年廈門市出臺的《廈門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戶口遷移政策的通知》,即便是島外落戶也有學歷要求。
當時的文件要求落戶島外四區(集美、海滄、同安、翔安),要么擁有學歷,要么擁有住房。
2022年的要求是,全日制大專生,且距離法定退休時間超過10年,擁有穩定就業,可以落戶島外。非全日制本科生,且距離法定退休時間超過10年,擁有穩定就業,可以落戶島外。2015年6月份之后的技工院校畢業生,擁有穩定就業,可以落戶島外。
此外,在島外四區有房或者直系親屬有房,可以落戶島外。
而最新的征求意見稿,對于學歷和住房,沒有做任何要求。
第二,社保年限大幅下調。
島外四區的落戶要求是,有穩定就業,居住滿半年,社保滿半年。
居住滿半年,恰好是區分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指標。一個城市統計常住人口時,就是看居民是否居住滿半年。
這意味著,現在的廈門島外,擁有穩定就業、半年社保的常住人口,即可落戶。
島內(思明、湖里)社保年限也同步大幅下調。
之前島內的落戶社保年限是五年,現在直接壓縮至兩年。
在島內居住滿兩年,繳納兩年社保,擁有穩定就業,即可落戶島內。
同樣沒有學歷和住房的要求。
整體來看,廈門無論島內還是島外的落戶門檻,都大幅下調了,這一調整相比于過往,堪稱王炸。
從數據來看,兩個大招對于廈門房價的走勢,沒有產生任何漣漪。
以更能真實反映市場價格變化的二手房價格來看,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
二季度的跌幅比一季度還大。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國家統計局
本號對于包括廈門在內的眾多熱點城市的房價走勢,依舊不變:
繼續調整是唯一選項。
連續三年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救市,產生不了作用,而且效果越來越短。根本原因在于,對房價下跌的根本因素,沒有產生任何作用。
本號之前多次強調過,房價與收入、預期之間,要尋找一種新的平衡,只有出現了新的平衡點,房價才會止跌。
而無論是放開限購、放開落戶,還是降低首付等其他措施,都做不到這一點。
要快速實現平衡,一方面要不斷縮小房價與收入之間的差距,要么提升民眾的收入,要么不斷降低房價。另一方面,恢復信心。
無論是縮小房價收入比,還是恢復信心,都得基于經濟回暖、就業回暖。
原創不易,辛苦動一動你的小指頭,在文章右小角點個在看、點個贊。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轉載、廣告投放、加讀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備注來意,否則不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