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土地變性手術臺”,還挺忙。
河北首創商業地塊改為住宅用地;
武清龍湖春江酈城的“天街”改住宅;
河北財富綠道丹庭商業用地,有眉目能改成住宅;
于家堡高鐵站東側商業用地直接改為純居住用地;
海河邊泰達城商業地塊正醞釀兼容住宅……
我們早就定義2025年是天津“商改住”的元年。
眼下已經開閘了,接二連三的涌現,“紅標換黃標”。
以前只有國企能變通,現在也有民企能突破了。
“商改住”分兩種。
?未出讓的地塊改規劃
還沒賣的地“商改住”,轉身最輕盈。
相關部門單方面調整控規即可,這不難操作。
陳塘W5、于家堡、水西O地塊……均屬此類”無痛轉型”。
?已出讓的地塊改規劃
真正的硬骨頭,是已出讓地塊的“商改住”。
商業用地的開發權在房企手中,從法律上直接改性質很難,需要變通。
但確實已有很大突破。
河北區首創天閱海河C地塊,剩下的3.5萬方(建面)已成功從商業改為住宅,3棟高層+1棟洋房(詳情)。
武清龍湖春江酈城的天街不建了,將原出讓的商業用地調整為2.9萬方的居住用地。
河北區財富綠道丹庭30萬方的建面中有10萬方的商業,一直未開發。
據了解也正在籌備轉為住宅用地。
泰達城河與海R3商業地塊也正在申請轉為住宅,已經有房企在做產品定位。
東麗天房的季景廣場也完成“商改住”(詳情)。
在2016-2017年天津土地的狂歡期,大約60%的住宅地塊都捆綁了商業。
像公元大觀竟然還捆綁了產業用地。
但面對天津商業現狀,不少房企選擇先賣房,讓商業冬眠。
此一時彼一時,進入市場下行期,邏輯就變了。
盤活存量、盡可能變現,成為頭等大事。
天津“商改住”的背后也涉及一些化債的需求。
現在全國范圍內,探索出三種主流方式。
>>廣州越秀模式:政府回購—調規—再出讓(定向)。
>>土地置換模式:將商業/產業用地,調換成另外一塊住宅用地。
>>地票模式:票據化補償,但不兌換現金,只能繼續買地。
天津目前以“土地置換模式”和“補交土地出讓金調規模式”居多。
“商改住”能讓三方受益。
對房企來說:盤活資產,實現現金收益。
如果繼續做商業,投入甚多,很可能收效甚微。
很少有房企愿意“沒苦硬吃”。
關鍵是,商業地塊的成本已經攤進住宅了,消化完成。
轉性后的住宅幾乎“零土地成本”,完全能實現低價換流速。
房價優勢極強,房企自然樂于為之。
對買房人來說:好地段又出來新供應。
既然此前規劃為商業,那地段勢必不錯,有潛力成為核心商圈。
本來沒指望能換代的地方,突然人為換代了。
產品與房價具備雙重后發優勢,買房人則迎來“核心區撿漏”的機會。
比如泰達城河與海R3、首創天閱海河C地塊……
對政府來說:既新增收益,又撬動投資。
有的地塊“商改住”是需要房企補繳土地出讓金的。
同一地段,住宅地價基本是商業的3倍。
硬幣總有反面。
三方受益的背后,也有個BUG。
這些“商改住”的新盤,如“程咬金”半路殺出。
純屬非市場化,無形中又增加新房供應。
關鍵還手持“新產品、低房價、好地段”三把利刃,說是樓市攪局者也不為過。
免不了背刺周邊新房和二手房。
不太利于房價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