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剛開始時,俄國前總理默克爾就預測過,俄烏沖突對歐洲來說不是好事,可能會讓歐洲成為最大的輸家。
如今俄烏沖突還未結束,歐盟出臺對俄“最大規模制裁”后,這個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很多人覺得俄羅斯沒有被制裁的地方了,可扒一扒還真有,德國和俄羅斯修建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這兩條管道保證了德國可以獲得俄羅斯的低價能源。
一開始還沒想要動這個管道,畢竟怕德國不愿意,可默克爾還真答應了。
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后,默克爾在接受采訪時說過一句扎心的話:“歐洲不能再繼續天真下去。”她當時指的是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過度依賴,德國40%的天然氣、歐洲30%的石油都來自俄羅斯。
這種“你賣我能源,我給你投資”的默契,像一根隱形的繩子,把俄歐綁在了一起。
但默克爾也警告:“如果有一天矛盾爆發,歐洲會為自己的天真付出代價。”
誰能想到,2022年2月,這根繩子真的斷了。
俄烏沖突爆發后,歐盟跟著美國對俄發起多輪制裁,俄羅斯反手切斷對歐供氣,歐洲能源市場瞬間崩盤。
兩年過去,歐洲的情況怎么樣了?可以看到近些年歐洲的情況。
第一,能源貴到離譜:2021年,歐洲天然氣均價每兆瓦時200歐元。2022年9月,直接飆到3000歐元,漲了15倍!德國工業用電價格從每度0.2歐元漲到0.6歐元。
第二,工業集體“搬家”。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宣布削減本土產能,把生產線搬到中國和美國,意大利百年家電品牌Indesit關閉了在波蘭的工廠,連法國葡萄酒莊都開始用太陽能釀酒,不是環保,是燒天然氣釀酒虧得血本無歸。
第三,社會矛盾炸鍋,2022年冬天,德國柏林爆發“暖氣抗議”,民眾舉著“我們不做美國的炮灰”的牌子。法國養老金改革引發全國罷工,馬克龍的支持率跌到23%。意大利極右翼政黨“兄弟黨”支持率飆升到28%,成為議會第一大黨,老百姓要的不是“民主自由”,是能交得起電費、保得住工作的日子。
默克爾當年最擔心的“歐洲失去戰略自主”,現在全應驗了。
原本想擺脫美國控制,結果更依賴美國,原本想和俄羅斯“和平共處”,結果成了美國的“馬前卒”。這哪是“支持烏克蘭”?分明是歐洲自己當了“冤大頭”。
有人說,歐洲再慘能有俄羅斯慘?
俄羅斯被制裁了兩年,GDP也就跌了2%,能源出口還轉向了中國、印度,日子過得比不少歐洲國家強。
也有人說,美國賺翻了,賣軍火、賣能源,美元地位更穩了。
可默克爾說的真正的輸家,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自己“作”到失去未來的。
歐洲引以為傲的工業體系,靠的是“便宜能源+技術工人”。
德國的精密制造、法國的航空航天、意大利的高端裝備,哪個離得開穩定的天然氣?
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沒了,只能高價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可美國的LNG貴不說,運輸還得看人家臉色。
2022年冬天,歐洲為了搶氣,跟亞洲國家“搶單”,結果美國供應商坐地起價,歐洲只能咬著牙簽合同。
能源貴了,工廠就得搬家。德國化工協會統計,2022年以來,已有40%的化工企業縮減本土產能,其中25%直接把工廠搬到了中國。
因為中國的天然氣價格是歐洲的1/3,電力成本是歐洲的1/2,工人技術還熟練。
巴斯夫CEO說:“在德國建工廠,不如在中國建倉庫。”
默克爾執政16年,最大的成績就是讓歐洲“敢對美國說不”:拒絕參與伊拉克戰爭,堅持和俄羅斯簽“北溪”天然氣管道,甚至和中國談成了《中歐投資協定》。
可俄烏沖突剛爆發,德國總理朔爾茨就說“時代轉折點到了”,跟著美國制裁俄羅斯。
法國總統馬克龍嘴上喊“歐洲要自主”,轉頭就批準向烏克蘭賣武器。波蘭更絕,直接把美軍基地從“臨時”變成“永久”。
歐洲為啥這么“慫”?
因為怕俄羅斯“報復”,怕能源斷供,怕經濟崩潰。
可越怕越慘,為了討好美國,歐洲把“北溪”管道炸了(雖然沒證據,但明眼人都知道誰受益)。
為了配合美國制裁,歐洲企業損失了2000億歐元,為了“顯示團結”,歐洲跟著美國給烏克蘭送錢送槍,自己的軍備庫存都快見底了。
歐洲一邊罵美國“割韭菜”,一邊搶著買美國的LNG。一邊喊著“擺脫美元”,一邊用歐元結算的貿易額越來越少。
這哪是“戰略自主”?分明是“被虐上癮”。
2023年歐洲社會調查數據顯示,68%的民眾認為“本國政府只顧有錢人”,53%的人覺得“歐洲一體化沒好處”。
更危險的是,極右翼勢力正在崛起。
德國選擇黨公開反對援烏,主張“和俄羅斯和解”,意大利兄弟黨說要“退出歐盟”,拿回邊境控制權,匈牙利歐爾班直接否決了歐盟對烏的500億歐元援助。
這些政客的共同點就一個:打不過美國,罵不贏俄羅斯,只能拿“反精英”“反歐盟”當旗子拉選票。歐洲的“團結”,正在被通脹、失業、絕望一點點撕碎。
俄烏沖突打了兩年多,俄羅斯沒被打垮,美國賺得盆滿缽滿,歐洲卻在“偷偷掉眼淚”。
默克爾當年的預言準,是因為她看透了一個道理:在國際博弈里,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歐洲想兩邊占便宜,既享受俄羅斯的低價能源,又靠美國的安全保護,最后只會兩邊都得罪。
現在歐洲的問題,不是“要不要繼續援烏”,而是“怎么活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