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記者日前從青海省總工會獲悉,近年來,青海工會不斷加大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力度,推動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切實維護好職工勞動安全健康權益,積極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以“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為契機,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青海工會把協商簽訂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作為工會依法維護職工職業安全衛生健康權益的重要途徑,在重點行業、企業推行集體協商簽訂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制度,全省4771家重點企業簽訂高危行業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769份,不斷擴大專項集體合同在重點行業、企業的覆蓋范圍,依法維護職工職業安全衛生健康權益。把安全生產列入企業法治體檢重要內容,年內組織職業律師深入78家中小微企業和平臺企業開展“法治體檢”,促進企業嚴格落實有關勞動保護等法律法規。同時,運用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助推安全生產工作,與檢察院、法院、人社等部門分別建立權益保障協同機制,共發出涉及職工安全健康權益維護“一函兩書”190余份。
以“工會送清涼防暑保安康”活動為契機,維護職工勞動安全健康權益。組織開展“工會送清涼防暑保安康”活動,全省各級工會投入資金2000萬元,啟動2025年度“送清涼”活動。組織動員用人單位參加全國安康杯競賽活動,鼓勵各參賽單位立足行業和單位實際,圍繞“職工安全健康普法科普行動、職工安全健康素質培訓行動”等十項行動,組織開展群眾性競賽活動,切實提高職工安全健康的意識和能力。
同時,青海工會將農民工等職工群體免費健康體檢作為工會勞動保護工作重要抓手,投入資金750萬元,為2.5萬名職工開展體檢,全省體檢職工數達6萬人。首次將職業病篩查納入體檢范圍,對參加體檢的職工健康信息進行分析梳理,提出康復建議,進一步提升職工自我保健意識。持續推進職工醫療互保活動,組織動員5611家單位37.3萬名職工參保,收繳互保金3730萬元。深入平臺企業開展調研,積極征求職工意見建議,年內擬為2萬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贈送“暖新保”。高度重視高海拔地區職工身體健康問題,年內擬投入資金200萬元,對13個高原氧吧項目予以補助,為高海拔地區職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此外,以“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促進職工安全文化建設。青海工會緊盯事故多發易發的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督促企事業單位全面開展大排查大治理工作,做到立查立改、立改立行,確保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實效。持續提升工會安全生產工作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利用報紙、電視、雜志等傳統媒體和“三微一端”等新媒體工具,深入企業、車間、班組和廣大職工中,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和職工安全知識技能培訓,培養職工良好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習慣。結合“安全生產月”“工會送清涼防暑保安康”、安全宣傳進企業等活動,組織工會干部深入基層和企業一線,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安全生產濃厚宣傳氛圍,提升職工群眾安全素養。(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邢生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