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9日,施焱芳(右五)在草子壩社區小金溝召開屋場會。(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施焱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政協委員,國網湖北建始縣供電公司職工,獲“中央臺盟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臺盟湖北省委會優秀盟員”稱號。
翻開發黃的日歷,將時間定格在1974年。那年冬季,莽莽武陵山深處的湖北省建始縣城瑞雪紛飛,在陳舊的木房里,一個小女娃呱呱墜地。祖籍遠在臺灣彰化的父親施建茨為她取名施焱芳,寄寓她弘揚施家的榮光,綿延家族的薪火。
五十載春秋更迭,如今的施焱芳早已將根深深扎進武陵山的土壤,書寫下用腳步丈量民情、以初心溫暖山鄉的動人故事。
臭水溝蝶變小金溝
“小金溝的環境變遷,當初如果沒有施焱芳的呼吁,估計現在還是一條臭水溝。”建始縣業州鎮草子壩社區居民朱元玉感慨道。
小金溝原名小井溝,是草子壩社區的一條小河溝,沿線坐落著28戶民居,每逢暴雨常常污水倒灌、垃圾漫溢,天晴則蚊蟲竄飛,黑臭的水體刺鼻難聞,被人們稱為“臭水溝”。同時,由于環境臟亂且房屋建設規劃不科學,無法敷設送氣管道,居民只能用昂貴的罐裝氣。
2023年6月,施焱芳在入戶工作中,了解到小井溝居民的現實訴求。她經分析、梳理認為問題具有解決的可行性,開始苦口婆心地游說職能部門支持改造,還會同社區工作人員20余次走村串巷,挨家挨戶摸實情、做動員。
經過不懈的努力,確定采用“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的解決機制推動落實。圍繞“草子壩社區美好家園建設”這一議題,當地鎮政府協調組織住建、城管、燃氣公司、社區等單位和居民代表,以院壩協商會的形式共謀解決辦法。
居民朱元玉無償出資6.5萬元作為居民占地補償,積極協助修繕小區的污水分流管網和道路。在她的帶動下,20多戶居民紛紛出讓部分林田和地界,以實際行動投身溪溝治理和小區建設。
同年9月,隨著轟鳴的機械聲,小井溝的防洪溝治理、燃氣管道和小區道路更新工程同步開工建設。施工隊協同作戰,于10月底改造完畢。
如今的小區鄰里和諧,環境優美,治理有序,成為遠近聞名的“小金溝”,居民的歡笑聲在健身器材間流淌,車行其暢,人隨其流。此情此景,讓施焱芳油然而生滿滿的成就感。
貧困村變身產業村
“投身扶貧工作,是讓我成長最快,也最難忘的一段時光。”身體敦實的施焱芳,用洪鐘般的聲音講述著那段印象深刻的經歷。
2019年初,施焱芳主動請纓,來到了距縣城160公里的官店鎮豬耳河村,擔任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尖刀班”成員。
山坡的枯草在深冬的寒風中瑟瑟抖動,展現在施焱芳眼前的,是道路坑洼、房屋破垮,電燈不亮、水源缺乏。面對貧困群眾迷茫的眼神,她沒有猶豫,沒有退卻,一頭扎進村里,與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成員深入貧困戶家中,了解他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講解黨的惠農政策,與貧困戶一起找準脫貧門路。
結合走訪,施焱芳建議發揮行業優勢,把電力扶貧作為產業扶貧補短板工作重點,通過上級部門撥款等方式投資755萬元,新增配變壓器8臺,有效增容1150KVA,改造10KV線路8.5公里、400V及以下線路45公里,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村中的低電壓及安全隱患問題。
在走訪調查中,施焱芳發現,該村水、土壤等自然條件十分適合茶樹生長,且村有半個世紀的種茶傳統。經商議,村決定引進公司組織村民改種烏龍茶1100余畝,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爭取扶貧項目建茶葉加工廠房。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發展產業,帶動全村1200多人增收,并創造家門口的務工崗位200多個。2020年全村20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摘帽,全村整村脫貧出列。2021年元旦,在村口古老的白果樹下,辛勤勞作了一年的村民辦起“村晚”,幸福的滋味飄過山林、飄過田野,飄進了每個村民的心間。
小提案情系大民生
2004年至今,施焱芳連任建始縣政協委員。20余年的時間里,她每年都要花時間深入鄉村、社區、群眾中開展調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聚焦民生問題精心撰寫提案,推動解決群眾的所思所憂所盼,因此深得群眾的信賴。
2024年,針對全縣城鄉居民擁有電動自行車2萬輛以上的市場與充電基礎建設滯后的現狀,且安全隱患突出問題,她撰寫的《關于規范全縣電動摩托車安全充電的提案》被縣政府列為重點辦理民生實事之一。
2023年,聚焦縣城發展生態文旅康養產業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的問題,她提交了《關于建設朝陽觀掛壁景觀電梯及其附屬民族特色建筑群落的提案》。該縣將朝陽觀納入鳳觀山生態文化旅游區整體規劃開發,整合資金對縣城茨泉古街進行改造,項目被列入省旅游休閑街區名錄。
2022年,圍繞電動汽車日益普及與全縣境內現有充電樁分布不均、數量不足的供需差距,讓來建始旅游的客群和本地電動汽車駕駛員為尋找充電樁不便的問題,施焱芳撰寫了《關于解決小區住戶電動汽車充電問題》的提案,為此,縣住房城鄉建設局多方籌資1.59億元,在全縣規劃中設置154個充電點位,配備959把充電槍,基本覆蓋縣中心城區、各個鄉鎮和景區景點。此提案在2023年被表彰為“優秀提案”……
此身許山河,星照海天闊。一件件來自基層的民生提案,源源不斷地滋潤著群眾心田。臺灣彰化老宅門前相思樹的根須已深深扎進了武陵深山。
通訊員:向陽
文字編輯:王亦凡
新媒體編輯:石偉強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