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有一個算盤博物館,館里有很多古董大算盤。有人前去參觀,發現有的算盤上刻著四五十個古代的數量單位。
其中“虛空”、“剎那”、“彈指”、“瞬息”之類的原來聽過,但是不曉得它們還是計量單位,還有諸如“逡巡”、“模糊”、“渺”、“?!?、“塵”、“沙”之類的計量單位,就連聽都沒聽說過。
那人覺得自己有了一個大發現,非常開心地做成一個視頻傳到網上。他在視頻中問網友們,是否知道中國最小和最大的計量單位是什么?網友自然答不出來。
那人告訴大家:中國最小的計量單位叫做“涅槃寂靜”,最大的計量單位叫做“載”。他的說法到底對不對呢?個人覺得他的說法不完全正確。
首先,算盤上的單位其實是屬于“數量單位”,而非“計量單位”(中國古代的計量單位我們后續再談)。
其次,“涅槃寂靜”是出自佛經的一個概念。它代表的其實并不是“無”、“沒有”,而是不受外部和內心干擾影響的一種狀態。
視頻中提到的“載”,也不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數量單位,只是那張算盤上面刻著的最大數量單位。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古代有哪些計量單位和數量單位。
中國古代的計量單位與數量單位
計量單位是用于測量具體物理量的標準單位,必須與物理屬性綁定,比如:斤、兩、錢;米、尺、寸;秒、刻、時等等。
數量單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必與物理屬性綁定,比如:個、十、百、千、萬。
中國古代的計量單位一共有三種,一是長度單位、二是容積單位、三是重量單位,三者合并起來稱為“度量衡”。
據說中國最早的計量單位都是從人的身體出發的,比如“尺”這個長度單位?!渡袝は谋炯o》中說大禹:“身為度,稱以出?!边@里說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時候,用自己的身體來測量距離。
《孔子家語》中說:“布手知尺。”意思就是說,要知道“一尺”有多少,只要把自己的手張開到最大就知道了。
這樣說起來,古代的1尺大概就是一拃,即張開拇指和中指(或小指)兩端之間的最大距離。這個長度大概在15厘米左右,最大不超過20厘米。
那么,古代的“昂藏八尺身”,原來最高不過一米六,矮的只有一米二,曹孟德完全沒有必要為了身高自卑嘛。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在南北朝時期受到佛經的影響,逐步完善了長度單位,于是才出現了《孫子算經》中提到的:
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蠶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十厘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十丈為一引……
以上是十進制的單位,然后又有一些非十進制的單位,比如:五十引為一端,四十尺為一匹,六尺為一步等等。古代的“步”是一個重要的長度單位,成語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當時的一步不是指我們邁開一條腿,朝前跨出一步,而是指一個人站立狀態下,左右兩腳各自朝外邁出一步,這個距離大約是6尺。
所以當古人需要丈量田畝的時候,只需要圍著一塊地走出一個正方形就可以了。在這個基礎上乘以100,就等于一頃。
古代的容量單位簡稱“量”,分別有升、斗、斛幾種?!稜栄拧分姓f:“一手之盛謂之溢,兩手謂之掬,掬一升也?!彼宰钤绲囊簧?,就等于兩手一捧。
然后是重量單位,古代重量單位,銖、兩、斤、石用得比較多。銖是秤桿上最小的單位,就是成語“錙銖必較”中的“銖”,“錙”比銖稍大一點,漢代1錙=6銖。24銖=1兩,16兩=1斤。
一石在不同的時代,對應的重量不相同,大約等于120-140斤左右。
最后就是時間單位了,雖然這個沒有被納入“度量衡”里面,但是民間日常采用的時間單位主要還是年、月、日、時、刻、分、更等等。
包括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算盤上的“清凈、虛空、六德、剎那、彈指、瞬息”等佛教的計時單位全部都可以算在內。成語“瞬息萬變”、“彈指一揮間”,都是出自這里呢。
最后,我們就要來說說中國的數量單位。在中國商代的甲骨文中已經有了“一、十、百、千、萬”等符號,它們主要被用于記錄祭祀、戰爭俘獲等數量。
到了南北朝時期,《孫子算經》中就有了:“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的說法。最后在宋元時期形成了下、中、上三種進位體系并存的數量單位:
下數(十進):十十為百,十百為千……至“億”為十萬,“兆”為百萬。
中數(萬進):萬萬為億,萬億為兆,萬兆為京。
上數(自乘進):數位無限累乘(“億億為兆,兆兆為京”),用于哲學思辨。
其中“京”這個單位一說沿于漢代,但是進位體系十分混亂??傊?,宋元以后中國人更多只使用“中數”。那么,中國最小的數量單位又是什么呢?答案:“個”或者“一”。
《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是“太極”,是萬物的本源。古人從結繩記事開始,就有了“一”。如果沒有它,人類的社會勞動和生產、生活都沒法進行了。
這里我們和現代數學起源的西方不一樣,他們是以“0”為最小。中國古代算術里會用到“0”,但是由于它在日常生活中實際用途不大,所以算盤上是沒有的。
結語
文章開頭提到的博物館中那個算盤,其實只是一個古代的裝飾擺件,上面的數量詞并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
中國古代最小的數量單位,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其實還是“0”。中國古人數學家在運用的時候會用到“0”,但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用不到它,所以并沒有特別給它造一個數量詞來代表。
至于中國古代最大的數量單位,從實用角度來看,按照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兆、京排序,最大的是“京”。事實上,普通人根本用不到“京”,連“兆”都用不上,到“億”就可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