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橋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馬橋文化時期是怎樣的一種社會結構?
馬橋文化
如何影響了本地區歷史發展的方向,
它與現代社會的形成有什么聯系?……
追尋馬橋文化的探索步伐依然應該延續。
“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的第二十七季,我們邀請了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小學的少年來誦讀《追尋馬橋文化》。今天,你將聽到的是《馬橋文化的刻劃符號是文字嗎?》(上)。
馬橋文化的刻劃符號是文字嗎?
在馬橋遺址第一、二次發掘中,發現了在陶器口沿上有許多刻劃而成的符號。1990年代馬橋遺址發掘中,又發現了大量的刻劃符號,發掘者特別對之進行了專門的研究。
根據統計,刻畫符號共234個單字,它們主要被刻劃在陶罐口沿的沿面上,小部分刻在鼎類炊器的口沿面上,只有少數幾個刻在器蓋和盆、杯上(圖5—7)。根據觀察,刻畫符號絕大多數是入窯焙燒前刻的,有的符號線條邊緣有胎土未完全干透時,用力刻劃從而擠壓陶胎而留下的鼓凸。當時的刻劃工具,應為竹、木、骨質等常見的尖銳器,也有的直接用指甲為工具,構成短弧線(圖5—8)。
圖5—7 馬橋文化刻畫符號與陶器的關系,馬橋遺址出土
圖5—8 結構豐富的馬橋文化刻畫符號
除了馬橋文化之外,中國新石器時代不同區域的考古學文化,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在陶器、玉石、龜甲、鹿角等器物表面上,陸續發現了一些刻劃或書寫的類似于文字的圖形或符號,吸引了學界的注意。關于這些圖形或符號的定義,學者間存在對之有不同的稱呼。“刻劃符號”這一稱呼最為流行,常見于相關考古報告及研究論著中。
2011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了“語言學名詞”,對“刻劃符號”進行了科學界定:刻劃符號(成熟文字體系出現之前或其早期階段,刻劃在陶質、石質等器物或山崖石壁上的表示一定意義的幾何形符號或象形符號),是研究文字起源的重要材料[1]。由于這些圖形和符號除了采用刻劃的方式外,還有一部分是用書寫或繪于器物表面的,所以有的學者采用“刻畫符號”稱之。認為“刻”與“劃”含義接近,用其一足矣。所以可以用“刻”代表“刻劃”一類;“畫”與“繪”意義近同,故可以用“畫”代表彩繪一類(當然包括單色繪畫符號)[2]。也有學者認為應該把這類符號與后來成熟文字有一定聯系的特殊符號區別開來,建議作為原始文字來認識,稱之為“陶文”,而不再用符號這個概念[3]。因為馬橋文化以刻劃方式為主,所以本書依然使用刻劃符號稱之。
眾所周知,甲骨文是目前公認的早期中國文字。但是,甲骨文是一種成熟的系統文字,已經成為研究者的共識,無論從字數、字形、詞類還是組合方式來看,甲骨文都更趨向于規范的、成系統的文字。因此,很多學者都把追溯中國文字的起源提早到殷商時期之前。而新石器時代發現的這些符號就成為重要的線索。
從長江三角洲地區而言,至少到了崧澤文化時期已經開始出現各類刻劃符號。這些符號最主要的形式是采用短線組合,短線或為平行斜線,或為短線交叉,或在短線交叉的基礎上再進行組合。它們大都單獨出現,但也有少量組合符號。最著名的一件是南湖地區出土10個組合符號,李學勤先生曾經對之進行過專門的研究,他認為某些陶文的結構已經非常接近殷墟甲骨文,多字的組合,構成了完整的句子,從而能夠傳達比較完整 的信息,應該是漢字的先行形態(圖5—9)[4]。曾經也有學者試圖根據甲骨文對太湖地區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發現的符號進行釋讀,由于缺乏直接的證據,略顯牽強[5]。
圖5—9 浙江余杭南湖出土黑陶罐上的組合符號
對于馬橋文化的刻劃符號而言,從文字的角度進行釋讀尚不具備條件。
[1]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語言學名詞》,商務印書館,2011年。
[2]袁廣闊,馬保春,宋國定:《河南早期刻畫符號研究》,科學出版社,2012年。
[3]宋建、周麗娟:《論馬橋文化的陶文》,《上海博物館集刊(第八期)》,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
[4]李學勤:《良渚文化的多字陶文》,《吳地文化一萬年》,中華書局,1994年。
[5]張明華、王惠菊:《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的陶文》,《考古》1990年第10期。
2023年5月起,區政協辦公室、區教育局、團區委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了“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陸續邀請閔行區多所學校的青少年一起來讀好書、善讀書、懂歷史、愛家鄉,合力推動“閔行情”讀書活動落到實處。
第二十七季,我們邀請了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小學的少年來誦讀《追尋馬橋文化》。篳路藍縷,以啟后學,本書致力于全面收集馬橋文化發掘及研究的成果,多視角地展現馬橋文化的特點。本書既是向馬橋文化命名四十周年紀念活動的獻禮,也希望它能成為未來研究的基石,引起學者們對馬橋文化更多關注,共同推進學術的不斷發展。
2025年7月起,第二十七季正式開啟,每個工作日的21:30,我們不聽不睡!
一起聆聽閔行聲音,發現閔行之美……
朗讀: 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小學 李蓓蕾
編輯:湯婧嫻
初審:黃圣源(實習)
復審:石思嘉
終審:徐雷冰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