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秒,中印高層還在握手言歡,關系似乎正在回暖。下一秒,印度媒體卻突然對華拋出一份“最后通牒”,調門高到像是要掀桌子。
近期,印度媒體《印度快報》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引發外界熱烈談論。
這篇文章標題為《中國必須牢記印度的底線》,不僅措辭強硬,而且罕見地提出了四項要求,聲稱中方若想改善對印關系,必須在這四個問題上“做出讓步”,而且“沒有商量余地”。
那么最近的中印關系,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何高層與媒體步調完全不同?
《印度快報》刊登的那篇文章火藥味濃到什么程度?
它不再是含沙射影,而是明晃晃地開出了一份“對華要求清單”,而且標注了四個“非商量余地”的選項,姿態強硬得仿佛是在下最后通牒。
這就有點意思了,印度總在強調,不管兩國塊頭差多少,中國都必須“對等”相待,可這個“對等”聽來聽去,總覺得味道不對,因為這篇文章似乎是在說,中國得主動妥協,來滿足印度對“亞洲巨人”的心理預期。
同時,印度又不時切換到“受害者”模式,擺出被欺負的姿態,要求別人主動讓利,一邊是渴望平起平坐的大國雄心,一邊是依賴他人讓步的弱者心態,這兩種擰巴的角色在印度身上奇妙地共存著,讓人嘖嘖稱奇。
這份“清單”具體要中國做什么呢?簡單說就是:邊境摩擦捅出的信任窟窿,中國得主動去補,和巴基斯坦別走太近,尤其“中巴經濟走廊”得悠著點,因為“威脅我的安全”,克什米爾問題,你得公開站我這邊。還有,貿易逆差得解決,高科技別對我藏著掖著。
從印度的角度看,這些或許都是它的命根子,但這種把自家關切打包成最后通牒,逼著對方全盤接受的做法,完全無視了中國既有的外交原則和經濟規律,實現的可能性能有多大?恐怕連印度自己心里都沒底。
而媒體上這通操作,與其說是自信,不如說是焦慮的集中爆發。
因為印度是真的急了。
眼看著中國在南亞、東南亞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一帶一路”倡議像藤蔓一樣,在尼泊爾、斯里蘭卡這些印度的“后院”里扎根生長,印度感受到的,是一種傳統勢力范圍被“掏空”的恐懼,一種被邊緣化的焦慮。
對外,印度寄予厚望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卻雷聲大雨點小,而美國和西方盟友們口頭上的“國際加持”給得很足,但一到關鍵技術轉讓、真金白銀的軍事支持和市場準入這些實在處,就變得含糊其辭,誠意有限。
這讓印度慢慢品出味兒來:自己可能更多是被當作一枚“戰略棋子”,而非一個平起平坐的“戰略伙伴”,外部支持靠不住,內部產業升級又步履蹣跚,這種兩頭落空的窘境,讓印度迫切地想在對華關系里“扳回一城”,找回主動。
而它理解的“主動”,最終就演變成了媒體上這套簡單粗暴的“強硬喊話”。
印度要求中國尊重其“紅線”時,似乎忘了照照鏡子,自己又是如何對待中國的核心利益的?
這種一手高舉道義大旗,一手暗中使絆子的做法,我們見得還少嗎?中國反復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底線中的底線,印度嘴上應著,轉頭就派出一個規模空前的邦級代表團竄訪臺灣,名義是“學習交流”,實際上是什么,路人皆知。
同樣,在中國西藏問題上,印度媒體和部分政客也總愛跳出來說三道四,煽風點火,甚至連總理級別的人物都曾有過公開的涉藏表態,這已經不是擦邊球,而是赤裸裸地干涉內政了。
一邊要求別人絕對尊重自己的敏感點,一邊在別人的核心利益上反復橫跳,這種嚴于待人、寬于律己的“雙標”,讓它口中的“對等”和“底線”,聽起來更像一個笑話。
再看它對中巴合作的無理要求,更是荒唐。
中國和巴基斯坦是什么關系?那是幾十年風雨同舟走過來的“鐵桿”情誼,這種關系建立在獨立主權之上,不針對任何第三方,現在印度要求中國為了照顧它的情緒,就疏遠自己的老朋友,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國際關系邏輯?
說白了,這就好比你跟鄰居鬧矛盾,卻跑去對鄰居的至交好友說:“為了我的安全感,你們倆以后不許來往了!”這事兒,擱誰身上誰都不會答應。
至于克什米爾問題,更是典型的歷史遺留問題,根子在英國殖民時期的分治,中國對此一直保持中立,主張印巴雙方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印度現在卻想把中國拉下水,讓自己歷史遺留的內部問題,靠外部大國“站隊”來解決,這種思維模式,本身就脫離了現實。
自己的家事,總指望外人出手幫忙,這恐怕不是一個成熟大國該有的心態。
值得玩味的是,盡管媒體上吵得不可開交,但中印兩國高層真正的溝通渠道,其實并未中斷,外交、國防、安全領域的高級別互動,一直在進行,這說明,兩國決策層都清楚,日子還得過,問題還得解決。
中國始終敞開大門,歡迎一個務實的印度,大家一起搞經濟、促升級,把蛋糕做大,不好嗎?何必天天沉溺在地緣政治的零和游戲里,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還一無所獲。
媒體的喧囂,很多時候并不真正代表國家利益,其背后,可能有商販的影子,有特定教派勢力的鼓動,甚至有某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外部力量在攪局,對他們而言,中印關系越緊張,他們的利益就越大。
這場輿論戰,真正的觀眾和主角,終究還是中印兩國,真正的關系改善,靠的不是媒體的隔空喊話,更不是單方面劃定什么“紅線”,而是雙方坐下來,把實實在在的問題擺上桌面,一點一點地談,一寸一寸地磨,尋找彼此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誰在真心推動關系向前走,誰在刻意制造麻煩和噪音,時間會給出最公正的評判。
畢竟,大國關系這艘船,是靠壓艙石穩住的,而不是靠噪音吹動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