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呂梁訊(記者梁燕則 馮小慧)7月25日,中陽縣弓陽村風車廣場打破往日寧靜,一場融合鄉土煙火與藝術創意的“弓陽山靈:2025鄉村藝術季”啟幕,王峰宣布開幕。本次藝術季以“鄉村為畫布,藝術為顏料”,將弓陽村的梯田肌理、木耳產業、剪紙非遺等本土元素融入沉浸式體驗,讓游客在田埂、市集、星空下解鎖鄉土新玩法。
音浪先聲,點燃藝術基因
開幕式上,《勵志歌曲聯唱》掀開序幕,《哪吒》的熱血旋律與《海闊天空》的悠揚曲調,在鄉村舞臺碰撞出奇妙火花。當《我的未來不是夢》的歌聲混著田間晚風飄向遠處的木耳大棚,仿佛在訴說這個村莊的蛻變——這是藝術季“文化解碼”的第一步:用年輕人熟悉的方式,喚醒弓陽村藏在剪紙紋路里、浸在菌棒土壤中的文化基因。
市集煙火,藏著藝術巧思
鄉村市集里,農副產品不再是簡單“擺賣”,而是成了“藝術裝置”的主角。手工木耳攤位旁,藝術家用廢棄菌棒堆疊出“山巒”造型,暗合呂梁山的輪廓;非遺剪紙區,老藝人的紅色窗花與透明亞克力裝置拼接成光影墻,游客觸摸剪紙時,墻面便會投射出弓陽村的老照片。主題NPC穿著融合剪紙紋樣的服飾穿梭其間,用方言講著村莊故事,把市集變成“移動藝術劇場”,讓煙火氣里飄著藝術賦能的巧思。
星空狂歡,重構鄉村夜生活
夜幕降臨時,篝火狂歡顛覆了“鄉村夜黑”的刻板印象。泡沫派對的白色浪花里,孩子們舉著剪紙造型的熒光棒奔跑;水槍大戰的歡笑聲中,年輕人用手機拍下星空與梯田的剪影。專業團隊用暖黃燈光勾勒出百年老窯洞的輪廓,將風車廣場變成天然舞臺,連田埂上的螢火蟲都成了“觀眾”。在這里,“鄉村夜晚”不再是寂靜的代名詞,而是藝術季“場景營造”的試驗場——當年輕人圍著火堆跟著節奏擺動,鄉村夜經濟的新路徑,正被藝術一點點點亮。
藝術深耕,預埋產業種子
藝術季不止“熱鬧”,更在“深耕”。清華美院團隊駐村半月,已將村口的磨盤改造成“時光刻度”雕塑,把二十四節氣刻進碾盤紋路;從弓陽村到山頂的1.5公里步道旁,正陸續豎起用本地石材、玉米秸稈創作的裝置,這條“可生長的鄉村美術館”將永久留存。木耳采摘區里,游客不僅能體驗采摘,還能帶走印著剪紙圖案的木耳禮盒;非遺雅集上,宋代點茶的茶湯里,飄著用本地棗花蜂蜜調制的甜香——這些細節里藏著“產業價值轉化”的伏筆,當游客帶走的不只是木耳、手作,更是貼著“弓陽藝術”標簽的記憶,村莊的文化IP便在一次次體驗中悄然生長。
據了解,這場持續至10月的藝術季,正在用“藝術思維”重構弓陽村,市集是文化展臺,篝火是夜經濟引擎,在地創作是產業IP的根基。當田埂上的裝置與梯田構成新風景,當剪紙非遺與現代設計碰撞出火花,弓陽村的“振興密碼”,就藏在這些打破常規的藝術探索里——畢竟,鄉村的生命力,本就該在鄉土煙火與創新活力的共生中綻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