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夏日防火要記牢,柴草遠離小火苗;電動車充電別超時,睡前檢查最安心……”
暮色中的曾都區紅山頭村,清脆的銅鑼聲裹挾著熟悉的鄉音在巷陌間回蕩。手持銅鑼的消防宣傳員緩步穿行村道,身旁跟著一群聞聲聚攏的村民,這是隨州消防“護航農村”消防安全宣傳專項行動中上演的生動場景。自高溫天氣來襲,隨州各地持續打響夏夜鄉村消防安全守護戰,讓安全知識浸潤鄉土煙火。
01
樹蔭下的“消防夜校”
光影里的安全警示
7月25日,高新區白桃村鄉間廣場的暮色漸濃,一塊屏幕上正播放著觸目驚心的火災案例。電線短路引發的民房烈焰、電動自行車夜間充電的熊熊火光,讓納涼的村民們屏息凝視,臉上寫滿凝重。“大家看,這就是電線老化引發的火災,定期檢查線路太重要了!”宣傳員指著屏幕細致講解。
樹蔭下,消防宣傳員支起折疊桌,滅火器、宣傳冊整齊排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消防小課堂”應聲開講。“滅火器壓力表指針在紅色區域就是失效了,綠色才正常;用完必須及時送檢,可不能等著火時噴不出!”宣傳員舉起滅火器演示,指尖劃過壓力表的顏色區域,周圍的孩子們踮腳張望,跟著念起安全口訣。
02
紅馬甲的“敲門提醒”
隱患排查暖人心
“大爺,您家堂屋這根電線外皮都開裂了,裸露的銅絲碰到潮濕墻面,容易漏電起火啊。”穿紅馬甲的高新大隊消防宣傳員掀開紗窗,指著墻角電線輕聲說道,語氣滿是關切。他們聯合白桃村村干部開展“敲門行動”,挨家挨戶排查隱患時,總帶著《家庭防火手冊》和電動自行車安全圖冊。看到農戶把農藥與打火機同放一柜,立刻提醒分開存放;發現灶房柴火堆到灶臺邊,當場幫忙挪到安全距離外,一舉一動都透著責任與擔當。
“下地干活前別忘了關煤氣罐閥門,一點小泄漏遇上明火就麻煩;晚上睡前檢查柴火灶余火,最好用沙土蓋嚴實嘍。”宣傳員用“拉家常”的方式,把農村常見的用火用氣隱患,化作一句句貼心提醒。這種“面對面”的叮囑,漸漸讓“出門查閥門”“睡前清余火”成了村民的生活習慣,悄然改變著大家的日常。
03
鄉音里的“安全鬧鐘”
聲聲入耳記心間
穿梭巷陌的銅鑼聲更添妙趣,清脆的“鐺鐺”聲中,夾雜著帶著鄉音的安全提示:“電線別亂拉亂接,插座超負荷容易燒;電動車充電時間別太長,充完及時拔插頭……”鑼聲到哪,人群就圍到哪,晚風裹挾著安全知識溜進窗欞,讓村民們在乘涼閑談間,把防火要點悄然刻進心里。
曾都區紅山頭村村頭“大喇叭”準時響起方言播報:“鄉親們注意嘍,雷雨天氣要拔掉電視機、空調插頭,防止雷擊起火;手機充電別整夜插著,充電器過熱也能著火……”熟悉的鄉音穿透夜色,將安全提醒送到家家戶戶。
此外,村委會宣傳欄前,新貼的海報格外醒目,吸引著過往村民駐足;村衛生室候診區、村口超市收銀臺,消防宣傳海報、折頁隨手可及。這些隨處可見的安全提示,像一個個“隱形鬧鐘”,把防火意識悄悄種進村民心里,讓安全知識在鄉村煙火中扎根生長。
從敲鑼巡街到入戶排查
從廣場觀影到方言播報
隨州消防用最接地氣的方式
讓消防安全知識融入鄉村的朝朝暮暮
當村民們開始自覺更換老化電線
主動將柴火挪至安全距離
這些帶著溫度的宣傳
便真正在鄉土間扎下了根
為夏夜鄉村筑起一道堅實的安全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