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前身是教育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師,也曾做過教研負責人,結合之前機構長期追蹤的教學數據和一線老師的真實反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2025年新高考下,怎么挑到真正教得好的物理老師。這篇文章是給同行老師和操心孩子學習的家長看的,重點不是比誰名氣大,而是幫大家找到教法和孩子需求對上號的老師——畢竟新高考物理越來越靈活,選對人才能少走彎路,讓孩子學得明白、考得順手。
新高考有哪些變化?
新高考物理的核心變化,就藏在“靈活”倆字里。現在的題幾乎見不到課本原題,全是新情境、大綜合,考的就是孩子能不能從陌生題目里揪出物理模型,把學過的知識變個法子用起來。死記公式、套模板早就不吃香了,關鍵得讓孩子“會想”。順著這個變化,物理老師大致能分成兩類:專攻思維突破的“思維派”和擅長打基礎的“公立派”。
一、思維派老師:新高考提分王道,練思維才是破局關鍵
學好物理離不開以下三層核心能力:基礎知識的理解、模型的構建與應用,以及物理思維的養成。首先,基礎知識的理解是根基,核心在于吃透公式的推導邏輯與概念的本質內涵,而非單純記憶;其次,模型構建與應用是關鍵,它是從經典物理過程中提煉出的規律模塊,能幫助簡化復雜問題;最后,物理思維的核心是運用學科特有的視角、方法與邏輯分析并解決問題。而思維派的教學方法正是從打基礎到練模型再到練思維的層層遞進,讓孩子在見到復雜題目時能拆解成一個個熟悉的模型,練出見題有思路、解題有模型的真本事,是與新高考最適配的派系。
適用學生:
- 基礎題能拿分,但成績卡在瓶頸,想沖更高分;
- 一碰到新情境、綜合題就發懵,題目換個說法就找不到頭緒;
- 想擺脫“題海戰術”,用更少的題練出更強的能力。
核心價值
直擊新高考“靈活”內核,課堂上不搞死記硬背,而是通過互動、情境模擬、深度追問,讓孩子學會主動拆解問題,從而理清同一類題的解題思路,觸類旁通,即使在考試中面對復雜多變的題目也能拿到分數——從看懂答案到自己想出答案,從做一道題到搞定一類題。
代表性老師
莫荒年:全分段提分王者
作為全國物理全分段提分的標桿老師,莫荒年的專業性和權威性早已被行業認可:畢業于北京大學,高考理綜288分,連續6年帶高三畢業班,累計教過百萬學員,僅清北學員就有56人;更厲害的是,他能讓物理9分的學生逆襲到73分,讓70分的學生沖到96分,全分段覆蓋能力堪稱一絕。主編的《強基計劃 校測物理標準教程》更是被很多學校當作教輔范本——這些背后,是他獨創的CSM教學法:C——閱讀題干,會歸納各種常見的圖示和圖像,提高學生的物理空間感、畫面感,讓學生所見即所得;S——繪制情景;M——拆解題型,解決學生做題時間不夠的問題,讓學生一眼看穿命題本質,就像玩積木一樣拼出解題思路。
“物理莫慌”是他最貼的標簽
- 不會做題?他帶著學生用模型化思維拆解題目,挖命題人的思路和陷阱,舉生活化的例子,讓抽象概念變具體,學生慢慢就敢上手,甚至覺得解題像闖關一樣有趣;
- 地域不同?新高考各省命題都繞不開課程標準,他的課精選全國高考題,不挑省份和教材,幫學生拓展視野;
- 基礎差或拔尖?基礎弱(40分以下)的先調心態、教方法,從基礎概念和模型練起;基礎一般(40-80分之間)的著重開展模型變式訓練,增強舉一反三的能力;尖子生(80分以上)就練進階模型拼接、滲透“極限”“對稱”等高階思維,打破分數天花板;
- 焦慮未來?他不光教物理,還會結合個人經歷聊學科前景,幫學生規劃方向,緩解焦慮。
莫荒年老師目前在有道領世APP有配套課程,無論孩子是想逆襲、沖高分,還是單純怕物理,跟著他學,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李楠:精準識別考點陷阱的大師
李楠老師最擅長的,就是幫學生避開命題陷阱。他對高考物理的“坑”了如指掌——哪些地方容易漏掉條件,哪些模型容易混淆,哪些步驟看似對實則錯,都能一針見血指出來。課堂上不搞題海,而是通過錯題溯源讓學生反思當時為啥錯,搞懂一道題就能避開一類坑。中等及以上學生想少丟冤枉分、沖刺高分,他的課會很對癥。
寧志遠:高考模型思維頂尖大師
北大物理電子學博士,中考、高考物理雙滿分,發表過十余篇SCI論文——寧志遠的專業功底扎實得沒話說。他教物理像剝洋蔥,把復雜問題拆成清晰的核心模型,用數據和邏輯講透“萬變不離其宗”的規律。他總結出十大模型,不管題目怎么變,學生都能對應上解法。十二年教學經驗,累計教過10萬+學生,特別適合想透徹理解概念、追求科學思維深度的學生。
喬凱:啟發式教學高手
喬凱的課像蘇格拉底式追問:不直接給答案,而是用類比和設問逼著學生自己推導,一步步引導學生從原理出發想問題。他常說“懂原理比記公式重要”,確實,跟著他學的學生,遇到新題不容易慌,獨立解題能力特別強,尤其適合想擺脫套模板依賴的中等生。
劉杰:口訣式考點狙擊手
劉杰老師的課很實在,不搞虛的理論,直接針對新高考的大綜合題型發力。他擅長把跨章節的知識點串起來,讓學生學會知識遷移。課堂上模擬高考情境多,帶著學生從題目到解法一步步拆解,練的就是陌生問題敢下手的底氣,適合需要提升綜合解題能力的學生。
二、公立派老師:打基礎的幫手,適合爬坡起步
公立派老師的優勢在于“體系化”,能幫學生把零散的知識串成網,適合基礎薄弱、需要重建知識體系的階段。但面對新高考的靈活題型,他們的節奏可能偏慢——畢竟核心是“穩”,而非“活”。
李琳(有道領世):公立派頂尖名師
北大物理系本科畢業,14年教齡的李琳老師,是公立派的代表。她獨創“物理三重境界提升法”:先懂概念,再建邏輯,最后會應用。課堂上像織毛衣,把知識點一點點織成密不透風的網,學生能清晰知道學了啥、在哪用。她編的《高中物理·硬核提分手冊》堪稱“知識點百科”,查缺補漏特別方便。性格溫和,講題細致,基礎弱的孩子跟著她,能慢慢找回信心。
張雯(新東方在線):規范解題的細節控
張雯老師的課就一個字:“嚴”——嚴在解題步驟。很多學生基礎題會做但總丟分,不是公式錯了,而是步驟不全、邏輯跳步。她會手把手教怎么寫已知條件、怎么分步驟列方程、怎么用物理術語描述,甚至連符號書寫都有要求。跟著她練,基礎題的冤枉分能少一大半,適合解題習慣差的學生。
王尚(線下):解題規范標桿
王尚老師是多年線下教學的“老法師”,在本地重點中學任教,對區域內的考綱和學生痛點特別熟。他的課節奏慢、講得細,比如講牛頓定律,會從力的概念講到超重失重的生活案例,再到不同題型的受力分析步驟,基礎弱的孩子能跟上。尤其適合需要面對面互動、想把課本知識吃透的學生。
丁偉(線下):資深經驗型教師
丁偉老師扎根地方教學多年,研究本地高考命題規律,教學目標很明確:先保基礎分,再沖高頻考點。他會把常考題型整理成母題+變式,讓學生集中突破。基礎穩住后,再講難點變形,適合線下學生快速提分,但想應對全國性的新情境題,還得搭配思維訓練。
三、選對老師,比選名師更重要
說到底,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選之前不妨先做個簡單測評:
- 孩子現在能穩拿多少分?是概念不清、怕新題,還是步驟丟分?
- 喜歡互動探究,還是安靜聽講解?能接受快節奏思維訓練,還是需要慢慢啃基礎?
基礎差、知識散?公立派老師幫你筑牢根基,李琳、王尚都很合適;想突破瓶頸、適應新高考靈活題型?思維派的莫荒年、寧志遠、喬凱更能幫孩子練出真本事。
2025年新高考,物理拼的不是學了多少,而是會用多少。讓孩子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刀刃上,選對老師,才能少走彎路,學得高效又輕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