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訊(記者 楊國良 通訊員 夏長春)夏日炎炎,熱浪翻騰。近日,重慶市氣象臺的“高溫橙”(高溫橙色預警Ⅱ級)高高掛起,山城仿佛置身巨大的蒸籠。為織密織牢夏季防溺水安全網,讓“野泳”風險遠離孩子,潼南區組織近1500名五年級和七年級學生,投入暑期基本生存能力“大練兵”——通過防溺水自救互救技能,織密暑期安全防護網。
潼南區職業教育中心操場上的7座長50米、寬30米的充氣露天泳池波光粼粼。“蹬——夾!蹬——夾!”五年級的“小青蛙”們奮力劃水,蹬踹出標準弧線。“太多溺水悲劇源于施救不當。”潼南區職業教育中心副校長李帥賓強調,“我們的目標是讓潼南孩子小學畢業前都掌握這項‘保命技能’!”
“頭抬起來!手臂用力劃!”“對!就這樣,保持住!”教練們目光如炬,緊盯著水中每一個奮力拼搏的小身影。初下水時,不少孩子動作僵硬,眉頭緊鎖,小手死死扒住池壁,不敢挪動分毫。教練們一遍遍耐心示范、分解動作。奇跡悄然發生:僵硬的手臂開始舒展,笨拙的劃水漸成流暢的線條。
第一期學員家長王女士望著池中如魚的孩子感慨:“從前見他近水就提心吊膽,現在懂自救還會救人,心里大石頭總算落了地!”
泳池為何“搬”進操場?潼南區職業教育中心操場“身兼兩職”,在學期中是職教中心運動場,暑假變身全區學生的“生存特訓營”。李帥賓道出深意:“城區孩子學游泳的機會相對較多,但鄉鎮孩子可能從未下過水。自2018年起,我們堅持7年鋪開生存訓練,就是要破解這難題!”
參訓要自掏腰包?政府來“撐腰”。區教委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我們堅持自愿原則,家長申報。7天培訓包吃住,總費用人均740元,其中家長承擔480元,區財政大手筆補貼260元。核心就一條:不讓經濟負擔絆住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機會。”
“隨著室外游泳池項目的推廣,越來越多學校也在嘗試培養學生的生存技能。”潼南區教委主任蔣俊表示,“下一步,我們計劃將一些急救技能訓練融入學校常態化教學中,著力提升學生的生存能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