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烏拉爾山腳下的兵工廠燈火通明,機械臂咔咔組裝著“柳葉刀”自殺式無人機,流水線一天滾出70架!軍報頭條剛宣布月產突破2000架,北約情報官手里的咖啡杯哐當砸地上——要知道去年這會兒,俄軍前線部隊還在用對講機換烏軍的民用大疆呢!
可北約這口冷氣還沒喘勻呢,眼睛往中國珠三角一瞟,當場血壓飆升。深圳大疆工廠的監控視頻被外網扒出來:20條全自動產線24小時連軸轉,機械手每4秒抓一臺整機下線。工人叉著腰跟記者嘮嗑:“這算啥?隔壁珠海云洲的軍貿訂單車間,水上攻擊無人機都論集裝箱發貨!”更絕的是浙江某縣城的鄉鎮企業,院子曬著玉米,車間里卻飛出帶激光制導的穿越機,烏克蘭大兵拿著淘寶采購單嚷嚷:“這玩意兒炸坦克比標槍導彈還利索!”
北約司令部翻著衛星圖直冒汗。俄羅斯那2000架產能里,六成零件靠深圳華強北的走私芯片,而中國自家民企光是備案的軍用級無人機廠商就有387家。河南洛陽某個農機廠轉型才半年,現在月產量頂俄羅斯全國兩倍,車間里檢測電磁干擾的設備比五角大樓的還先進。美國《防務新聞》酸溜溜算賬:“義烏小商品批發城流出的FPV穿越機,一個月夠打光烏克蘭三個裝甲旅!”
實戰檢驗才叫真功夫!俄軍“海鷹-10”偵察機在頓涅茨克剛升空,中國電科集團的“沉默獵手”激光防空車就上了熱搜——這玩意兒原本是成都保安公司的反恐裝備,現在架在玉米地里能把無人機燒出窟窿。烏克蘭士兵舉著大疆Mavic 3T熱成像儀拍視頻:“俄軍坦克藏在樹叢里冒煙都看得清,比我們軍用的清楚多了!”轉頭深圳道通智能的倉庫就被搬空,德國《明鏡周刊》哀嘆:“烏克蘭戰場已成中國民用無人機博覽會!”
最讓西方肝顫的是中國這產能根本探不到底。航天科技集團的“彩虹-6”流水線掛著民企牌照,陜西某高校實驗室孵化的蜂群無人機公司,拿個掃帚都能在操場指揮200架編隊。北約剛砸220億歐元搞“無人機倡議”,回頭發現廣東佛山一家空調廠改造的車間,出貨量比整個歐洲軍工聯盟還多五成。俄羅斯軍工代表在珠海航展急赤白臉:“我們要訂5000架雙尾蝎!”中航工作人員眼皮都不抬:“訂單排到明年了,越南還等著要呢!”
技術代差更殺人誅心!俄軍“柳葉刀”還得靠士兵手拋起飛,中國順豐快遞測試的TP5000運輸無人機已經能載重1.5噸飛越瓊州海峽。浙江極飛科技給農田撒農藥的機型,改個代碼就能掛反坦克彈頭,莫斯科大學教授在電視臺直拍大腿:“我們實驗室搞十年的AI避障算法,人家大疆御3的說明書里當基礎功能賣!”
看看戰場數據就明白誰在掌控節奏。烏軍總參謀部報告顯示:俄軍每月損失的無人機里七成是中國產,而補充的新機九成貼著“Made in China”標簽。美國智庫CSIS連夜更新報告:“中國民企僅深圳一地年產能超24萬架,是俄羅斯的120倍!”更扎心的是,這些工廠明面上還掛著“農業植保”“影視航拍”的招牌,車間里給中東客戶定制的察打一體機,掛彈量比美軍“灰鷹”還多兩公斤!
說到底啊,現代戰爭早不是鋼鐵洪流的較量了。俄羅斯吭哧癟肚搞出2000架無人機,北約嚇得捂緊錢袋子,可抬頭看看中國——東莞電子廠的流水線上,小學生都能用零花錢買零件攢出帶GPS的轟炸機。這哪是產能競賽?分明是降維打擊!當西方還在糾結“軍規標準”時,中國民企早把戰場變成自家產品的帶貨直播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