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安丘高密昌邑這幾個地兒,這兩年變化大得有點出人意料。以前不少鄉鎮就靠傳統種地、小買賣,日子過得緊巴巴。
現在高鐵通了,公路寬了,物流車跑得比以前勤快多了。就說壽光,蔬菜大棚一片連一片,隔壁村的人都跟著學種。有個老鄉說,以前賣菜得趕早市,現在冷鏈車直接到地頭拉。
昌邑更有意思,搞起了“梨棗飄香”片區,5個村擰成一股繩。峰臺村拆了亂線纜,裝了新光纜,空中飛線沒了,網速快得很。
原來村內線桿上密密匝匝的扯滿線纜,有的脫落下垂到地面,既危險又難看。
現在“四線合一”改造完,傳輸快了,村子立面也清爽了。片區里還建了蓄水灣塘,種了紅葉石楠、百日紅,夏天走路都有陰涼。2024年,片區里還評上了兩個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這可不是容易事。
高密那邊,百年栗園改頭換面,成了農旅新地標,周末城里人開車來玩。
有個返鄉創業的小伙說,以前在外打工,現在回家開農家樂,收入翻了倍。安丘的工廠多了,年輕人不用跑遠,在家門口就能上班。前兩年省政府表彰縣域經濟,壽光還拿了高質量發展先進縣第3名。
這些變化看著不顯眼,可每一步都踩得實,像種莊稼,慢慢長。
有人可能覺得小地方發展慢,可你看,路通了、網快了、產業活了,哪樣不是硬功夫?說到底,家鄉變好不是天上掉的,是大伙兒一起干出來的。大棚里的菜要天天管,片區建設要家家商量,工廠招工要處處操心。
現在村里的娃娃放學有新操場,老人看病有村衛生室,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你說這變化靠啥?
靠政策支持,靠干部帶頭,更靠咱老百姓肯下力。
未來咋樣?誰也說不準,但看著現在這勁頭,肯定差不了。
你家鄉這幾年變了嗎?是路寬了,還是產業多了?
留言聊聊你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