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名名為“洛桑丹真”的藏傳佛教活佛被警方逮捕,一時間人們疑惑不已,這名活佛犯了什么罪呢?直到警方的通告發(fā)出,人們才發(fā)現(xiàn)這個“活佛”竟然是個打著活佛旗號招搖撞騙的騙子。
這名所謂的活佛實際上打著藏傳佛教的幌子,對信徒們進行物力上的欺騙與剝削,在短短幾年間就騙得數(shù)億元的財富。更加可恨的是,他對女信徒進行洗腦并對她們實施了侵犯,受害者多達百余人!
一、包裝與表演
王興夫本是一名漢人,和藏傳佛教八竿子打不著邊。他的戶籍顯示,他是山東省濟南市人。上世紀90年代,他進入了濟南市監(jiān)獄系統(tǒng)工作,成為監(jiān)獄內(nèi)的一名普通辦事員。
在這期間,他不知通過什么渠道了解到藏傳佛教,并發(fā)現(xiàn)其中有利可圖。因此開始逐漸減少了在監(jiān)獄上班的時間,在山東和西藏兩地來回奔波。監(jiān)獄因為時常聯(lián)系不到他,在1997年將其開除。
實際上,王興夫通過非法手段假辦了身份證,將自己從一個名為“王興夫”的山東漢人改成了名為“洛桑丹真”的藏人。穿上佛袍,搖身一變竟然成了一名“活佛”。他做這種事當然不是為了好玩,打著這活佛的名義,開始了十幾年的騙子生涯。
這場騙局可以說是一場精心的表演,精心到一般人無法指出這是騙局。他動用的手段就是“鍍金”,通過偽造藏傳佛教的用品——法衣、法器等,以及通過模仿宗教儀式語言、偽造認證文件,讓人們不能識破他活佛形象下的行騙本質(zhì)。
和真正的藏傳佛教大師相比,王興夫的道行顯然差得遠,于是他根本不在藏區(qū)行騙,而是前往東南地區(qū),在那里“傳授佛法”。在那里,王興夫成功地通過“傳道”等手段,吸引了一大批信徒,并貢獻了大筆的資金,王興夫就此賺到了“第一桶黑金”。
其實這值得困惑,按道理說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地區(qū),人們得到的教育更好,更不容易上當受騙才是。但實際上由于精神世界的空虛,王興夫在這些地方發(fā)展信徒十分順利的,而且由于此地的富庶,他反而獲得了更多的“宗教獻金”。
二、奉獻:操控思維底層
嘗到甜頭后,王興夫發(fā)現(xiàn)不僅是金錢唾手可得,他甚至可以用“虔誠”為名,欺騙和要挾女性信徒與自己發(fā)生關(guān)系。并將密宗某些深奧教義庸俗化、歪曲化,以此合理化對女弟子的性剝削。
這些將情感寄托于宗教的女性信徒,往往處于情感脆弱期,尋求精神寄托。此時王興夫出現(xiàn)給了她們一種錯誤的答案,這種行為比強迫還要更加惡劣,因為它摧毀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她們的認知體系、認知框架。
王興夫已經(jīng)改變了她們的底層思維,讓她們下意識的以為迎合王興夫是正確的事,這才是最可怕的。
在物質(zhì)極大豐富的今天,精神空虛成為普遍病癥。這是王興夫們能成功行騙的主要原因。很多人除了必要的生存行動只是刷短、看小說,便是這一現(xiàn)象的最佳例證。
社會的進步推進著舊價值觀體系的解體與新價值觀體系的建立。但在今天,我們尚處在舊體系已經(jīng)崩塌,新體系尚未建立的時期。
這就制造出了一片空白,雖然這片空白不大,但卻處在很重要的地方,類似于醫(yī)學上“病入膏肓”的膏肓之間。這種真空地帶便成為各類王興夫攫取利益的的沃土。
層出不窮的“大師”、“活佛”,這些王興夫們正是抓住了這種重組過程中的縫隙,他們提供的不是真正的信仰,而是經(jīng)過包裝的心理安慰劑,專門針對現(xiàn)代人的焦慮、孤獨與不安。
深刻的人性決定了,當我們面對空白時會本能的恐懼,想要尋找一份答案。宗教成為了一個可選擇的選項,但大部分民眾缺乏基本的宗教素養(yǎng),而試圖投身于宗教之中,這使得宗教領(lǐng)域成為騙子的"藍海市場"。
三、如何打擊和預防“王興夫”們?
對于這種情況,我們無疑要出重拳。但這拳該從哪里出,該怎么出?首先就是應當從法律層面完善對宗教活動的監(jiān)管,建立活佛等宗教頭銜的認證查詢系統(tǒng),讓假冒者無處遁形。關(guān)上騙子的行騙之門,為那些尋找心靈寄托之所的人們提供一項托底的保障。
同時,我們普通民眾也要對宗教有最基本的了解,我們需要知道真正的信仰從不要求盲從,也不會以金錢和身體作為"虔誠"的度量。宗教是心靈寄托之所,但這不是以金錢和身體構(gòu)筑的。
當一些所謂的“活佛”、“大師”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我們至少要能分辨他們想要的是什么?是真理?或是假借真理之名另有所圖?這時候我們就要知道:那些真正的有所修行的人,他們能為符號作出生動的詮釋,而不是通過符號來抬高自身。
釋迦摩尼不是因為有了佛教才成為佛祖,而是有了他,才有了佛教。他是符號的詮釋者,而非符號的奴隸。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相信宗教?這是因為宗教給了在生活中苦苦掙扎的人一道光,那道光叫做解脫。它向人們闡述了如何做能獲得“解脫”,從生活的苦中解脫出來。
但真正的宗教信仰是引導人們面對生命的復雜與沉重,而不是給予解脫。那些聲稱能提供"快速成佛"捷徑的都是騙子。
因為它此時給人的不是一種“修行”與因果,而是一種交易。貢獻你的金錢、身體,獲得“成佛”,這就是一種赤裸裸的交易。而精神與信仰是不能通過這種交易來得到的。
總結(jié):
王興夫案絕不是孤例,這種精神詐騙以前存在,現(xiàn)在存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也不會絕跡。只要人們的精神世界是空虛的,它就為這些騙子提供了生長的溫床。因此比起打擊這些精神騙子,重建健康的精神生態(tài)的重要性一點也不比它低。
在信仰真空中與信仰的對話需要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和解,更需要每個個體在喧囂中保持獨立思考的勇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