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的阿拉善遺蹤
雪域迷蹤:兩種死亡的羅生門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倉央嘉措被廢黜押解進京,行至青海湖時,官方史書《清史稿》僅以“道死”二字終結(jié)了他24歲的生命,稱其遺體被“依俗拋尸”。然而在阿拉善的傳說中,他如霧靄般從押解隊伍中遁走,化身游僧阿旺曲扎嘉措,穿越藏印邊境,最終于1716年踏入阿拉善草原。據(jù)弟子阿旺多爾濟所著《倉央嘉措秘傳》記載,他在此收蒙古王公子弟為徒,建承慶寺弘法,直至1746年以64歲高齡圓寂于騰格里沙漠的承慶寺。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阿旺多爾濟遵師遺命,于賀蘭山西麓修建廣宗寺(南寺)。寺成之日,倉央嘉措肉身被供奉于鎏金靈塔內(nèi),乾隆帝親賜四體文“廣宗寺”匾額。這座寺廟由此成為阿拉善佛教中心:鼎盛時僧眾逾1500人,廟宇僧舍達2859間,其宗教地位與塔爾寺比肩。寺中設(shè)兩位活佛系統(tǒng)——倉央嘉措轉(zhuǎn)世的“葛根”與藏王桑結(jié)嘉措轉(zhuǎn)世的“喇嘛坦”,延續(xù)六世后神秘中斷,至今成謎。
真?zhèn)沃妫悍贇У娜馍砼c永恒的信仰
質(zhì)疑者指出:若倉央嘉措真在阿拉善弘法30年,為何再無詩歌傳世?且清廷押解要犯,縱其脫身幾無可能。但阿拉善人以三重證據(jù)回應(yīng):
地理印記:承慶寺旁生有數(shù)十棵“阿格爾提行”圣樹,傳為倉央嘉措撒五谷所化,其花可入藥,至今被牧民供奉;
文獻鏈環(huán):南寺歷代活佛譜系明確記載倉央嘉措為第一世葛根,其轉(zhuǎn)世譜系延續(xù)至現(xiàn)代學(xué)者賈拉森活佛(1946年生);
物證余燼:靈塔確曾存在,惜于上世紀(jì)六十年代動亂中被毀,僅存荼毗塔遺址。
長眠者的重生:從法體到文化圖騰
無論靈塔真?zhèn)危瑐}央嘉措已與阿拉善血脈相融。他在此修建承慶寺、昭化寺,其法體曾移奉昭化寺高爾拉木湖畔,最終使賀蘭山成為信徒心中的圣域。當(dāng)代更因商界傳奇史玉柱的“朝圣”添新注解——1996年巨人集團瀕危時,史玉柱于此閉關(guān)反省,出山后創(chuàng)腦白金奇跡,稱“在此找回了認(rèn)清自我的力量”。
賀蘭山的巖壁上,六字真言與佛像浮雕默對深谷。當(dāng)風(fēng)掠過經(jīng)幡,藏人低誦“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蒙古牧民卻更愿傳說:那位寫下“世間安得雙全法”的詩人,最終在沙漠的星空下找到了雙全之道——以佛心觀照紅塵,以紅塵滋養(yǎng)佛心。
布達拉宮缺失的靈塔,在賀蘭山用另一種形式圓滿。歷史或許永無定論,但廣宗寺殘塔前的哈達經(jīng)年飛舞,恰似對生命最堅韌的注解:圣者之真,不在金石遺骨,而在山河不息的回響之中。
關(guān)注我,歡迎到主頁閱讀《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活佛:倉央嘉措之謎》(上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