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聞第一
阿難尊者記憶力最強!
在佛陀五十多歲時,阿難尊者因其年輕,記憶力強,在竹林精舍正式被選為佛陀的侍者。阿難侍奉佛陀二十五年,跟著佛陀到各地游化。
阿難陀,簡稱阿難,漢譯慶喜,也是佛陀的堂弟。因侍奉佛陀期間,所聽聞的經教均能一字不錯的背誦出來,因此被稱為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多聞第一”。
在阿難侍奉佛陀二十五年的歲月里,他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動,一直陪伴著佛陀的講經說法。因為有這樣的因緣,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難的心中。所以《大智度論》中曾這樣贊嘆阿難:“面如凈滿月,眼若青蓮華;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br/>
在佛陀滅度后王舍城第一次圣典結集會上,出色的記憶力讓他背誦出佛陀以往的教說。包括《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譬喻經》《法句經》等等,對于佛法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佛經中出現 “如是我聞”,“我”即是指阿難。
《賢愚經》卷十記載了阿難尊者記憶力超群的因緣。
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比丘們興起這樣的疑問:“賢者阿難過去生是修持何種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勝果報,能將佛陀所宣說的微妙教法,全部憶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
于是眾比丘便前往佛陀的住所,請求世尊開示。慈悲的佛陀于是將阿難尊者過去生的因緣果報娓娓道來。
無數劫前,有位比丘和一沙彌住在一起修行。師父愛徒心切,要求非常嚴格,除了須托缽外,每天還規定弟子精進用功,背誦經典。
這位沙彌原本就很喜歡誦經,只是苦于飲食等資具不足,需要外出托缽。托缽若是順利,便有充足的時間用功,若是不順利,回寺時間晚了,便會耽誤功課而見責于師父。
一天,沙彌托缽時間結束得晚,想到今日又無法完成師父所規定的功課,回去必定會被師父呵責一番,于是心里愈想愈愁苦,不禁落下淚來。
這時恰逢一位長者經過,見到這位沙彌邊走邊哭,便上前關心詢問。沙彌回答:“長者,您有所不知,我師父非常關心我的道業,所以規定我要每天誦經。如果誦經足數,師父便很歡喜,如果沒有完成功課,便會加以責備。
不過,因為我每天還要外出托缽,所以誦經時間的多寡,就端看托缽順不順利。今日我托缽結束得晚,想到回去無法完成功課,必定會惹師父生氣,所以才忍不住難過掉淚?!?br/>
長者聽了之后,很懇切地告訴沙彌:“請您不要再難過了,以后就請您天天到我家來接受我的供養,我很歡喜能供養您飲食,讓您能專心誦經用功。”
從此以后,沙彌在長者的供養下,每天都能專心誦學,師父規定的功課再多,也都能如期完成。
佛陀告訴大眾:“故事中的那位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彌即是我,供養飲食的長者就是阿難。阿難由于過去生誠心護持修行人用功辦道,修了大福報,所以今生才能聽聞法音一字不失,獲得如此殊勝的果報。”
諸比丘聽佛宣說阿難的總持因緣,都生大歡喜心,信受奉行。
菩薩行者于護持他人修行中,不僅開闊自己格局,超越自我限制,無形中也成就了菩薩道業。
故事中,長者因一念真誠護持沙彌用功,也成就將來聽聞法音一字不失的殊勝功德。因為有成就他人的心量,同時也成就了自己令人景仰的君子風范。
俗諺:“量大福就大”,護持他人不計自己得失,這樣的心量就是大。在這廣大的心海中,智慧如日,日光普照能孕育無限生機。無限生機利益了眾生,也利益了自己!
掃描關注華巖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