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日本參議院大選結果揭曉,自民黨和公民黨聯盟未能獲得足夠的席位,導致參眾兩院都淪為少數派,創下幾十年來的最大敗績。自民黨總裁兼首相石破茂可能因選舉結果下臺。這次大選的結果,反映出日本社會與政治的深刻變革。這次選舉值得關注的兩個核心問題,一是自民黨獨大的1955年體制是否已經走到盡頭,二是近年來新興參政黨崛起,昭示著日本社會情緒的轉變,特別是民族主義和排外情緒的抬頭。
自1955年以來,自民黨幾乎主宰了日本的政壇,形成了一個政黨幾乎不受挑戰的局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體制逐漸顯露出弊端。在2025年的參議院大選中,自民黨和公民黨聯盟未能確保穩固的執政地位,最終成為參眾兩院的少數派,創下幾十年來的歷史性敗績。這一結果標志著“自民黨獨大”的1955年體制正走向衰退。
民眾對自民黨的不滿情緒顯著升溫。從結果上看,這種情緒已從“量變”向“質變”轉化。過去幾十年中,盡管日本經濟面臨多次衰退,自民黨始終能夠通過一定的政治手段維持其執政地位,但如今,它在參議院的失利卻暴露了日本政治結構中深刻的變化。民間的政治訴求已不再僅僅是對政策的局部批評,而是對整個體制的深刻質疑。
自民黨過去主導的國家政治結構和社會管理模式,越來越難以應對現代日本社會的需求,尤其是經濟困境和年輕一代的政治不滿。隨著其他政黨的崛起,自民黨面臨的壓力只會加劇。短期內自民黨是否能夠勉強維持政權已成疑問,未來日本的政治格局可能會經歷更大的變化,更多政黨將分享和重新定義執政權力。
在這次參議院選舉中,盡管自民黨遭遇慘敗,但新興的參政黨卻異軍突起,成為最大的贏家。該黨獲得了近15個席位,成為參議院第四大黨,并迅速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外國媒體普遍將該黨歸類為“極右翼”,認為它的民族主義言論和反全球化的立場與全球右翼政治的崛起相一致。
參政黨的成功并非偶然。這個政黨成立不過幾年,但迅速吸引了大量對現狀不滿的選民支持。該黨黨首神谷宗幣曾是超市經理和英語教師,他坦言自己受到特朗普“大膽政治風格”的啟發,并模仿特朗普的競選策略,主打“日本優先”的口號。這一口號贏得了許多日本年輕人支持,尤其是那些對移民政策和福利政策不滿的群體。
神谷宗幣的言論風格與特朗普極為相似。他曾公開質疑男女平等,認為這會導致女性進入職場而忽視生育,這一立場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爭議。此外,該黨在初期曾持反疫苗立場,甚至傳播一些陰謀論,這種言論在日本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但也贏得了一部分民眾的認同。該黨的“反移民”和“反外資”政策,盡管帶有陰謀論色彩,但其對某些民眾的吸引力不可忽視。
例如,在宮城縣競選時,神谷宗幣聲稱當地政府將市政供水私有化并賣給外國投資者,稱這是“外國入侵日本”,這一言論引發了輿論風暴,盡管當地政府否認了這一說法,認為該公司是日本投資者擁有的。參政黨通過這種夸張言辭吸引了部分選民,尤其是一些對全球化和外部影響持警惕態度的人群。
參政黨的成功與全球右翼政治的崛起息息相關。自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美國優先”政策和民族主義口號已在全球范圍內掀起波瀾。參政黨黨首神谷宗幣明確表示,他的競選策略受到了特朗普的啟發,尤其是在強調“日本優先”和反對移民政策方面。這樣的言論與歐洲右翼政黨崛起的邏輯不謀而合,尤其是對移民問題的強硬立場,正是特朗普和歐洲右翼力量在全球政治中推廣的共同話語。
參政黨通過緊扣全球右翼情緒,尤其是在對移民、全球化和外國投資的擔憂上,成功激發了民眾的不滿。日本民眾對于外來移民的焦慮,尤其是在經濟低迷和社會福利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成為了參政黨迅速發展的溫床。該黨以“日本優先”的民族主義立場贏得選民支持,而這種情緒與全球范圍內的右翼崛起趨勢緊密相連。
盡管參政黨的選票還不足以形成執政聯盟,但它們的崛起無疑會加劇日本社會的排外情緒,并推動自民黨和立民黨等大黨在政策上的右轉。自民黨在選舉中的失敗迫使其重新審視國內政治局勢,尤其是對年輕人和低收入群體的訴求。隨著選民群體的多元化,未來日本的政治格局可能會變得更加復雜。
對自民黨而言,如何應對民間日益強烈的右翼情緒,如何平衡經濟利益和社會穩定,將成為未來政治的重要課題。自民黨如果繼續回避民眾的真實需求,可能會導致更多選民流失給右翼力量,甚至為新興政黨讓位。
在選舉結果的影響下,日本社會的價值觀和政策方向可能發生深刻變化。以參政黨為代表的右翼力量已經開始挑戰傳統政治體制,推崇民族主義和排外主義,反對全球化和移民政策。這種趨勢不僅影響日本的國內政治,也可能對亞洲乃至全球政治格局產生一定影響。
隨著經濟困境加深和社會矛盾激化,日本的政治生態可能變得更加極化,民眾的政治訴求將不再僅僅是傳統的保守與進步的對立,而是更多地聚焦于民族主義、排外情緒以及對外部影響的抵制。這種趨勢如果繼續擴展,未來的日本可能會在某些方面更像特朗普治下的美國,走向右翼化、民族主義化的道路。
參議院大選的結果顯示,長期主導日本政壇的自民黨面臨嚴峻挑戰,其衰退的趨勢已經愈加明顯。隨著參政黨等新興政治力量的崛起,右翼民族主義思潮在日本逐漸抬頭,這一變化反映了日本社會情緒的深刻轉型。盡管參政黨的選票還不足以形成政權,但它們的崛起無疑推動了日本政治的右傾化。特別是在移民問題和全球化的反對上,日本的政治格局正經歷著一次顯著的變革。
對于自民黨而言,如何在新的社會環境中重新定位自己,特別是在應對極右翼力量的挑戰時,可能成為未來政治的關鍵。日本的政治格局不再是過去的“一黨獨大”,而是多元化與極化并存,未來的日本可能面臨更大的政治不確定性。
總體來看,7月21日的日本參議院大選結果是日本政治格局的一次深刻變革的標志。隨著自民黨的衰退和參政黨的崛起,日本社會的政治氛圍發生了顯著變化,民族主義和排外情緒的抬頭,意味著未來日本可能迎來更加極化的政治環境。對于日本的未來,如何平衡右翼力量與傳統政治體制的沖突,將成為其政治穩定和社會發展的關鍵。
參考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