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大暑,早上路過市場的時候,看到好幾家的狗肉檔的案臺上早早的都擺滿了宰殺好的狗,比常日多一些。滿滿當當的,多的十幾條,少的也有七八條,而一大早來買狗肉的人也不少的。因為桂平素有大暑吃狗肉的民間習俗,人們只是按照習俗,來點儀式感而已。
不過,現在看來,今年的大暑狗肉行情卻有一點點變化,生狗肉好像相對來說銷量比往年低一點點,到下午路過的時候看到,有些狗肉檔上還擺有幾條狗沒開斬,按照往年大暑日,到下午的時候,可是沒剩下這么多了。
但是,今年大暑賣熟狗肉的倒是多了幾檔,這也是商機了。
按市場價,生狗肉也就二十七八,和平時一樣,而今天看到的幾家熟狗肉檔,標價才35一斤,100三斤,這生,熟肉價差不大,對于想吃又不想加工的人來說,那可就大大的方便了,多花三五塊,卻省了不少功夫,所以,看到今天的熟狗肉比往時,比往年多了幾檔,下班時間回家路過的人都圍在那里,生意也不差。
桂平人怎么就這么熱衷于大暑吃狗肉,大熱天里吃狗肉呢?
其實,大暑,大熱里吃狗肉,并不是桂平這邊專有的習俗,而是在桂中南一些區域流行的民間習慣。
桂中南區域吃狗肉的習俗,不同于北方一些地區。
這邊是越熱的天越要吃狗肉,像“夏至狗”,“大暑狗”習俗的形成,主要和嶺南的氣候有著密切的聯系,這邊的夏天,悶熱潮濕,體來積熱散發不出來,就會催生出很多與“熱邪”有關的疾病,而狗肉性熱,這時候吃可謂是“以毒攻毒”,“以熱制熱”,民間就有“大暑(夏至)吃狗肉,百病不沾身”的說法了。
桂平為什么選擇“大暑狗”而不選擇“夏至狗”呢?
主要是桂平正好處于北回歸線之處,每年夏至這一天,太陽到此就開始南返,但這只是“至”,太陽剛好在桂平上方,卻還不是一年最熱的頂點,太陽帶來的夏天最酷熱時刻,卻是在大暑,所以,傳統認為,這一天吃狗肉才能達到最佳的“以熱制熱”的效果,才是最好的時候。
另外,嶺南一帶吃狗肉的習俗,其實已經流傳很久了,按文字記載,可以說有二千余年了,史書有載,戰國時期秦德公上位第二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當時就有“狗為陽畜,能辟不祥”的說法流傳開來,所以,夏天吃狗肉就成為了時令習慣,為了標明吃狗肉的重要性,于是就有了“夏至吃狗”,“大暑吃狗”這些節氣儀式產生。
后來,秦始皇的五十萬秦軍討伐嶺南,也把吃狗肉的習俗帶來了。那時候嶺南還是“蠻地”,沒開發,原始,林密草深,氣候炎熱潮濕,瘴氣環生,南下的秦軍自然受不了這里的氣候,水土不服就引發了很多的疾病,甚至出現嚴重的傷亡,而狗肉的熱性,正好可以抵御并祛除這些“瘴邪”。
于是 ,吃狗肉的行為就流傳下來了。
所以,吃狗肉并不是一些“愛狗人士”所抵毀的一種不良的行為習慣,而是一種傳統文化,是一種歷史傳承。
狗肉的做法,生燜狗肉,白切狗肉,脆皮狗肉,狗肉煲等等,在廣西各縣市都有所不同,有所側重,還形成了縣市的地方特色。
桂平這邊最傳統的做法就是“燜”,然后再配以黃皮醬,黃皮醬調好,再切點韭菜進去,就這么蘸著吃,別有一番風味。
當然了,現在人們口味復雜,各有所好,除了傳統吃法,已經是集眾家所長,生燜,白切,紅燒,脆皮,等等,加上廣西各地大把香料,八角,桂皮,陳皮等,基本上什么做法都有,什么口味,香味都有,吃得開心才是第一位的,都是很好的美食體驗。
讀史知今,宣傳廣西各地歷史人文,展示地域風貌,講述廣西的舊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