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墟村是河北省保定市蠡縣的一個鎮政府所在地,分為東、西、南、北四個行政村。現居6000余人。
鮑墟村位于蠡縣城東偏南13公里處,為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鮑叔牙出生地,有“鮑叔故里”之稱。鮑叔牙以其知人善任,而又篤于友誼,而名垂青史。
《史記》記載,管仲早年與鮑叔牙交,鮑知其賢。管仲貧困,曾欺鮑叔牙,而鮑終善遇之。《列子.力命》:“管仲嘆日:吾少貧困時,償與鮑叔賈,分財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
鮑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鮑叔牙二十歲那年他倆合伙在燕、趙、齊三國之間做皮毛買賣。鮑叔牙的本錢多,管仲的本錢少。然而在分“賺兒”時,鮑叔牙卻以管仲“賢而貧”為由,不顧家人的反對,讓管仲分大頭,自己分小頭。著名的成語“管鮑分金”即此而出。
鮑叔牙深深懂得,要想通貨積財,就必須有交易的市場,因此,他和管仲一起,走遍了蠡縣(當時稱晉洲)的七十四寺,八十四村,九營十八佐,一百單八莊共二百九十三個自然村,經過認真的分片規劃,建起了三十個大小不等的集市(當時叫墟)。海西集(現在的留史集)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
十年之后,剛屆而立之年的鮑叔牙,帶著比他小兩歲的管仲,和做買賣賺來的金銀財寶,一同去齊國做官。臨走之前,鮑叔牙念念不忘經營皮毛給他帶來的財富,把他的一個貼身管家叫施承宗的人留在了海西,海西集也由此也改為留施集。施和史同音,史字既好寫,又和歷史有關,天長日久留施集改成留史集了。
此后鮑叔牙跟隨齊公子小白(后齊公),管仲跟隨公子糾,為爭王位,管仲曾射傷公子小白。小白稱王后捉住管仲欲殺之,以報一箭之仇。鮑叔牙盡諫力保オ免于一死。后鮑又將管仲推薦給公子小白即齊桓公,井任宰相。果然,管仲不負所望,使齊桓公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管仲感喟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鮑叔牙待管仲的這種貧富不移的交道,感人肺腑,后人常以“管鮑分金”、“管鮑之交”來比喻朋友之間友誼篤厚。
相傳,鮑叔牙去世二百后。范蠡經商過此處,慕其道德人品,曾去憑吊之。
清末民初,我村仍有“鮑叔牙故里”牌樓一座,后段于兵燹。鮑墟即鮑叔牙宅院廢墟的意思。后人因此二字筆劃較多,漸漸演變成“保去”二字,實為訛字。
寒來暑往,斗轉星移,兩千多年過去了。當年鮑叔牙建的集市越趕越大,和留史僅有一河之隔的鮑墟村,不但保留著當年的集市,而且還以此作為村莊的名字,以示對這位先賢的紀念。
鮑叔牙的軼事,不僅載于各種歷史典籍,至今仍廣為流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