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梁佳彤
6月,本該是理想汽車L系列“智能煥新版”的蜜月期,但其迎來的卻不是銷量狂歡:交付量同比環比均下滑,新車前輪異響成為社交平臺高頻詞,而兩位高管的輪番減持動作,讓市場對這份“成績單”再添疑慮。
兩高管輪番減持
合計“套現”超兩千萬
日前,理想汽車遞交給美國SEC的文件披露, 理想汽車銷售與服務高級副總裁鄒良軍在6月30日減持了10萬股,“套現”140萬美元,約為人民幣1003萬元。
而早在6月16日,理想汽車CTO謝炎已減持了12萬股,“套現”166.56萬美元,約為人民幣1194萬元。據計算,兩名高層合計減持金額約2197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鄒良軍曾在華為擔任多年高管,2023年4月加入理想汽車擔任銷售與服務高級副總裁;而謝炎曾在華為擔任消費者事業群軟件工程副總裁,2022年7月加入理想汽車并擔任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
L系列被曝“到處響”
近四百名車主建群維權
“花幾十萬元買的車,現在根本不敢開。”7月22日,河南廣播電視臺旗下大象新聞報道稱,車主李先生以31.88萬元購入理想L8 Pro僅兩周后,車輛在低速轉彎或剎車時前輪發出“咔嚓咔嚓”異響,“感覺整個底盤都松散掉了”。
報道視頻顯示,兩個關于“理想L系列煥新異響”的維權群已匯聚近400名車主,且人數仍在持續攀升。理想汽車售后部門已確認該問題源自下擺臂球頭的質量缺陷,并承諾為車主免費更換相關零件。然而,由于未提供相應的補償方案,此舉引發了車主群體的強烈不滿與質疑。
據知名汽車投訴平臺車質網數據,在6月1日至7月26日期間,理想汽車累計收到消費者投訴超過400起,涉及車型包括理想L6、理想L7、理想L8及理想L9等多款熱門車型。其中,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前后橋懸掛系統以及底盤”等關鍵部件異響。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車的下擺臂問題由來已久。早在2020年,理想ONE車型就因前懸架下擺臂球頭脫落問題引發廣泛安全質疑。同年11月,理想汽車針對2020年6月1日前生產的10469輛理想ONE實施召回,并免費更換了球銷出力性能更優的下擺臂部件。但現在看來,“煥新版”仍存在“舊毛病”。
6月銷量下滑24%
曾多次調降銷量目標
7月1日,理想汽車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績單,其2025上半年累計銷量為203938臺,同比增速降至7.8%,6月單月銷量更是同比下滑24%至3.63萬輛。
記者注意到,理想汽車成為當前業內唯一公開調降年度及季度銷售目標的車企。
今年5月,理想汽車將全年銷量目標從70萬輛下調至64萬輛,其中增程L系列目標縮減至52萬輛,純電車型需承擔12萬輛的翻倍目標。盡管下調了全年銷售目標,半年過后,理想全年目標完成率仍不足三分之一。
據悉,理想汽車曾多次調降銷量目標。2024年初,理想汽車CEO李想為MEGA上市設定了80萬輛的年銷售目標,涵蓋增程L系列和純電新品。然而,由于MEGA市場表現不佳,公司于當年3月底調整戰略:啟動降價并縮減產能,將年目標下調至56萬-64萬輛。
2024年6月,隨著增程市場競爭加劇,L8/L9高端車型銷量持續下滑,公司再次下調年目標至約48萬輛。
到了2025年初,理想汽車銷量增速由正轉負,繼2024年1月后再次被問界超越。其高端車型L9與問界M9的銷量差距擴大,即使加上L8總銷量仍低于M9。與此同時,賽力斯毛利率持續上升,而理想汽車毛利率不斷下降。
有分析人士稱,理想失速的根源在于三重挑戰:第一,純電車型布局滯后,增程主力L系列面臨問界M7煥新版的分流壓力;其二,新舊產品切換期消費者持幣觀望,其純電SUV i8于7月底上市,i6于9月上市;其三,6月銷售組織架構調整為“智能汽車群組”,短期內影響訂單轉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