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27日訊(記者 張校毓 付靜)“我伸手它就轉身給我拿可樂了!”一位觀眾在智元機器人展臺興奮地感嘆道。
(觀眾現場體驗智元機器人遞可樂 財聯社記者攝)
正在舉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多家機器人展商都特別展示了機器人在各個場景的應用,現場互動吸引了諸多觀眾的圍觀。
在宇樹科技展臺,與格斗比賽同款的人形機器人G1、四足機器人B2和Go2亮相;在智元機器人展臺,兩個機器人拎著手花歡樂地跳舞。
(財聯社記者攝于宇樹科技展臺)
(智元機器人正在跳舞 財聯社記者攝)
財聯社記者在現場看到,智平方的通用智能機器人AlphaBot(愛寶)系列作為展區的焦點,在現場真正上演了多場景、多任務的“技能秀”——打冰淇淋/做咖啡、2X2碼垛、打架子鼓等等。據智平方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三場演示的背后,智平方自主研發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Alpha Brain是關鍵。除了工業場景,智平方還將業務拓展到公共服務領域。
(智平方的通用智能機器人愛寶正在打架子鼓 財聯社記者攝)
此外,財聯社記者還從卓益得獲悉,在此次WAIC展會上,卓益得將推出新品“行者三號”雙足人形機器人,公司總部也即將搬遷入駐張江機器人谷。
“政策與資本驅動行業進入 ‘系統競爭’,制造業等勞動力結構變化催生萬億需求, ‘技術迭代 + 場景深耕’構建全棧能力。這讓我們對未來規模化商用充滿信心。”卓益得創始人李清都說。
(財聯社記者攝于具識智能展臺)
財聯社記者從僑銀股份(002973.SZ)方面獲悉,公司正與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進行合作,主攻環衛作業、物業管理、家居等首批三類場景,產品“可能今年年底陸陸續續就會出來了”。僑銀股份總裁夏冠明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2-3年人形機器人的整體生態還將高速迭代,且速度越來越快。
“大家如果將去年跟今年對比的話,會發現今年(WAIC)明顯規模大了不少,而且不光是我們在講AI,我們能看到有各式各樣的終端在這里:我們看到非常多的機器人,它是AI的一個延伸;同樣眼鏡也是,今年我們有多款眼鏡終端帶著各式各樣與 AI 落地的場景進來,我覺得這都是好事。”正如XREAL創始人兼CEO徐馳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所言,展會首日,上海世博展覽館格外熱鬧,各個展臺人頭攢動。
此次阿里AI to C矩陣亮相WAIC 2025,26日財聯社記者亦獨家獲悉,阿里巴巴發布了首款自研AI眼鏡“夸克AI眼鏡”的技術研發進展。該款眼鏡深度融合了阿里和支付寶生態:具備通義千問大模型和夸克最新AI能力,支持高德近眼導航、支付寶看一下支付、淘寶比價、飛豬商旅提醒等豐富場景。據悉,阿里巴巴AI眼鏡已完成研發,預計將于年內正式發布。
(財聯社記者攝于阿里展臺)
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業群終端業務負責人宋剛告訴記者,AI眼鏡作為下一代人機交互的“感官中樞”,將會催生個人數據量的急劇爆發,有望成為繼智能手機之后最重要的個人移動入口。
不過其同時坦言,行業仍處于初期階段,產品體驗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如不夠智能、續航短、不夠舒適美觀等等。
談及未來眼鏡的發展方向,徐馳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永遠希望眼鏡越來越輕巧,最終有一天跟我們戴的近視眼鏡一樣,但這件事仍然是需要一系列技術的迭代才能做好的。我們相信,當前原生多模態的AI能力正在變強。”
“如何讓AI 在我們的眼鏡里面能夠看得清楚、能夠聽得清楚、能夠把 AI 的能力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以及讓 AI 如何和這么多的生態內容能夠用最高效、最無縫的方式連接起來,我們很激動我們已經看到很多東西了。”徐馳說。
終端方面,財聯社記者還獲悉,中興通訊終端業務宣布將充分借勢上海在政策、算力、生態、應用和全球合作五大方面的綜合優勢,打造上海本地終端品牌,以AI手機為核心,進一步豐富AI終端產品矩陣。
據悉,努比亞Flip 2接入階躍星辰多模態能力,努比亞與階躍星辰還推動AI惠民,為努比亞Z70 Ultra帶來一鍵執行助理功能,支持查社保等日常生活任務。中興通訊全新AI萌寵Mochi此次首度公開亮相。
而在教育場景,財聯社記者現場看到,教育科技賽道頭部玩家網易有道此次展出了多款“子曰”大模型應用產品:如有道翻譯、有道趣動屏、QAnything等軟硬件產品。
網易有道方面告訴財聯社記者,其多元化解決方案廣泛覆蓋B端和C端的眾多教育場景,此次展出的有道AI答疑筆SpaceOne于今年2月推出,系國內首款AI原生學習硬件,深度融合DeepSeek-R1推理模型與自研“子曰”,將AI能力與教育場景、知識庫優勢結合。
(財聯社記者攝于網易有道展臺)
同時,多位從業者亦告訴財聯社記者,今年以來B端AI應用在持續加速。
企業級大模型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滴普科技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已在消費零售、制造、醫療及交通等垂直行業實現規模商業化落地,且今年以來B端客戶需求旺盛。
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金淵明亦在現場接受了財聯社記者采訪。其介紹,2023年初公司就成立了人工智能應用研究小組,今年則成立了更大規模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近年來公司在智能知識庫建設、“AI+辦公”、“AI+會議”、“AI+項目管理”、“AI+設計”、“AI+智能工廠”等領域開展了很多探索,也開發了多個智能體和AI工具箱,特別是建成了五環的智能知識庫,發布了AI門戶“五環Copilot”。未來還將開展更大規模的應用探索,特別是要挖掘、實現在項目進度管理、費用管理、材料管理、智能設計、采購管理、施工管理等領域的AI場景。
“2023、2024年可能只有頭部的一些行業客戶在做模型應用的嘗試,一直到今年,我覺得真的迎來了AI應用爆發的一年。中國電子云今年也正式成立了第三條產品線,即AI產品線。我們還是履行央企使命,增強云數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能力,服務國家關鍵行業。”中國電子云高級副總裁黃鋒這樣告訴財聯社記者。
26日,中國電子云正式發布全鏈路AI解決方案中國電子云·新星,提供涵蓋多模態數據治理平臺、模型開發平臺、應用開發平臺三大核心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