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個女生,備考沈陽的教師編,她哭訴:現在考老師實在是太卷了!同樣的崗位,去年自己還能進面試呢,今年分數有進步了,可是連面試的門檻都沒摸到,給這個女生逼的沒招了,打算去別的城市繼續考教師編。
基層缺教師嗎?答案是肯定的,否則就不會有那么多老師抱怨一個人帶好幾個班的課,累到生病都不敢請假了。筆者去年參加一次考試,監考的是某公立中學的老師,他們的開考之前閑聊都在討論“找不到新老師”的問題,可見有多缺人了。
可基層教師崗位這么缺人、備考教師編的人卻排滿長隊,這看似非常矛盾的現象卻同時出現,外行人都不禁好奇:這些老師都招到哪里去了?
中學招聘現狀:無一人是師范生,已被名校生徹底擠下桌
直到筆者看到了一份蘇州中學的教師招聘名單才明白,為什么看似矛盾的兩種現象能在教育圈子內長期存在,在這份教師招聘名單中,新招進來的老師有13人,其中清華大學畢業生占據6個名額,北京大學4個,南京大學2個,中國科學院大學1個。
是的各位,你們沒有看錯,這份名單中竟然沒有一名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師范生已經徹底被名校畢業生給擠下桌了,看似光鮮亮麗的一份招聘名單,招的真的是老師嗎?
評論區一位網友的觀點一針見血:“招的不是老師,而是面子”。這些頂尖學府的畢業生雖然學術能力出眾,但缺乏系統的師范訓練,能否勝任中學教學工作?沒當過老師咱還當過學生呢,成績好和會講課可完全不是一碼事。
很多網友也想不通,為啥中學非要招來一堆不會講課的“老師”?面子有那么重要嗎?當一所中學把有限的編制名額分給名校畢業生的時候,就意味著事情遠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就像我們所看到的這場蘇州中學招聘一樣,這批招聘屬于“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招收對象限定為2025年應屆博士畢業生,或者本科、碩士均來自“一流大學A類”且曾獲得過三次以上國家級獎學金的應屆碩士生。
最終入選的13人中,博士8名,碩士5名,個個履歷光鮮,據知情人透露,這些高層次人才除了擁有編制外,還能享受特殊補貼,年薪可達50萬元左右。
教育本質不在于教師來自哪所學校,而在于能否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
而這種名校碩博進中學的招聘方式也越來越多見了,如果優質中學普遍采取這種“掐尖”招聘策略,那些專門接受師范教育的畢業生又該何去何從呢?
分析到這里,至少我們可以解釋,為何“基層教師崗位缺人、備考教師編的人卻排滿長隊”這兩種矛盾現象會同時存在了。
基層缺教師是事實,但學校編制名額有限也是事實,當學校為了“面子”把編制的名額分給了名校碩博畢業生的時候,基層教師的空缺也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教育不僅需要學科專家,也需要熟悉教育規律的專業教師,師范院校的系統培養在這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不該因為“引進高學歷人才”而被徹底擠下桌。
教育的本質不在于教師來自哪所學校,而在于能否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他們發現和發展自己的潛能,教師隊伍的構成可以多元化,但卻不該走向失衡,只有師范生和非師范生都能在教育這條路上發揮熱愛,才能讓教育的發展實現真正的多元化。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