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寧蕖
“這是個危險的信號,你必須去縣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7月25日這天,甘孜州爐霍縣下羅科馬鄉達色村村醫郎塔吉給70歲的老人仁真尼瑪做了尿檢,結果顯示,其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高于正常范圍。
仁真尼瑪患有多年高血壓,尿蛋白預示著他的腎臟已經受到了損傷。郎塔吉在一臺機器中錄入了仁真尼瑪的各項指標,系統自動將其標注為了“黃色人群”。
郎塔吉在達色村當村醫已經一年多了,要負責村里100多戶、400余人的健康管理。這400多人里,有20%都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我們這里地處牧區,交通不便,下鄉巡診時,很多地方只能靠步行。”郎塔吉無奈地告訴記者,以往,她只能帶著血壓計、血糖儀等比較便攜的基礎儀器給大家做檢查。但這些儀器只能測量血壓、血糖等基礎數據,時常讓她覺得心里有些“沒底”。
“對慢性病的管理,最主要是控制腎損傷、血管損傷等并發癥,不能做更系統的檢查,就沒辦法預防。”郎塔吉坦言,村里的幾十個慢性病患者病程如何、是否有并發癥風險、用藥是否需要調整等問題,憑單次檢查,是沒辦法作出判斷的。
村醫背著“健康背包”下鄉巡診。
2024年,在“組團式”幫扶力量的支持下,爐霍縣啟動了“馬背醫院”建設,為全縣139個村衛生室配備了“健康背包”。
在仁真尼瑪家,郎塔吉熟練地打開背包,掏出一臺主機,一個便攜式的尿酸血糖檢測儀、幾根連接線和兩盒試紙。
因為省去了傳統大型設備中的復雜模塊,只保留核心檢測功能。整個背包不到5公斤,就集成了心電圖、血糖、血壓、血脂、尿檢等十余項檢查。
“這里面有些項目,以往只能在鄉鎮衛生院,甚至縣醫院才能做。”談話間,郎塔吉很快做完了檢查。在主機上輸入仁真尼瑪的身份證號后,她將各項檢查數據錄入了老人的健康檔案。“以往我們檢查完都是抄在紙上,回到衛生室還要再到電腦上錄入一次,現在方便多了。”
自從有了這個背包,郎塔吉心里有了“底”。
仁真大爺已經有了輕微腎損傷,必須進一步檢查;曲珍大娘的心臟供血不足,需要增加硝酸脂類的藥物;尼瑪大哥有冠心病風險,隨訪時要叮囑他不能喝酒......
郎塔吉心里的“底”不只這些“底數”。
就在她錄入完數據后,下羅科馬鄉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學達爾的手機上收到了預警。作為“黃色人群”,仁真尼瑪的檔案被“提級管理”,通過手機端的APP,學達爾就可以下達醫囑,如果遇到疑難雜癥,還可以在APP上申請縣醫院醫生會診。
60多公里外的爐霍縣人民醫院里,一個大屏幕上顯示著爐霍全縣的地圖,紅黃綠三色的光點正在閃動,這是全縣139個村的監測數據。
“每個光點代表一個村醫的巡診點,紅色預警提示需要干預的異常數據,我們能第一時間調度資源。”爐霍縣人民醫院院長楊海介紹。
通過“健康地圖+馬背醫院”,縣鄉村三級的醫療體系正被打通,這是郎塔吉心里更大的“底氣”。
“以往我只能處理一些簡單的病癥,老百姓的認可度不高,甚至感冒發燒都要往縣醫院跑。現在和鄉里、縣上的醫生聯合起來,可以做到小病不出鄉,大家對我也更加信任了。”
郎塔吉告訴記者,有了這份“底氣”,她也有信心守護好鄉村醫療的“底線”。
“我們村里患慢性病的大多是留守老人,我有責任,也有信心把他們的健康守護好。”
(四川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