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
現代人,睡得真的太稀碎了。
趕緊爬起來準備睡覺,滿打滿算睡他個8小時,時間夠了,但醒來怎么還是巨累?
打開睡眠監測 app,發現自己原來睡得稀碎,頻繁監測到清醒時間,深度睡眠不足 1 小時......
此時一個打工人也跟著輕輕碎掉了。
很多人以為只要睡夠八小時就萬事大吉,但睡眠的總時長并不是唯一指標,更關鍵的是——
睡眠的連續性與完整性。
什么是“碎片化”睡眠
“碎片化”睡眠是指睡眠過程被頻繁打斷,無法保持連貫性的深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的轉態,區別于整夜安睡,碎片化睡眠表現為:
夜間頻繁醒來(≥3次),深度睡眠不足,容易受外界干擾,總睡眠時間靠“拼湊”而成,白天疲憊不堪、注意力不在線、記憶力下降,焦慮煩躁。
睡眠碎片化的成因
1.生活習慣:如睡前使用電子設備、大量攝入咖啡因、不規律的作息時間等,都會導致夜間難以入睡或深度睡眠質量下降。
2.疾病與治療:部分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藥物副作用等都可能造成夜間頻繁覺醒。
3. 環境因素:過高的噪音、光線刺激或室溫不舒適等都可能打破夜間的安靜,從而造成睡眠中斷。
如何拼回碎片化睡眠
1. 穿上襪子睡覺
研究發現:睡覺時穿上襪子能有效改善睡眠質量。
與睡覺時不穿襪子的人相比,穿襪子睡覺的人:
入睡時間縮短7.5分鐘;
總睡眠時長平均延長32分鐘;
睡眠效率提高7.6%。
這主要和睡眠時人體的肢體溫度有關,小腿和腳等部位的溫度,通常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穿襪子可以幫助保持舒適和溫暖的睡眠環境。
2. 蓋重一點的被子
蓋重一點被子睡覺,會增加褪黑素釋放,促進更好的睡眠。研究發現:與使用輕薄被子相比,使用加重被子可使唾液中的褪黑激素濃度增加約30%。
3. 睡覺前泡泡腳
如果你不喜歡穿襪子睡覺,其實也可以在睡前泡泡腳,原理相似。
睡前1小時用溫水泡腳,是可以顯著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質量的方法。水溫40℃、泡腳時長不超過20分鐘、水位高于腳踝10厘米,滿足這3個條件時,泡腳對于提升睡眠的效果最佳。
4. 睡前別玩手機
調查發現,睡前刷8分鐘手機,身體興奮1小時。睡前玩手機8分鐘后,平均入睡時間需1小時。這是因為手機屏幕發出的藍光提高了人們的警覺性,從而導致入睡時間增長。
5. 做做助眠運動
研究顯示:在睡前4小時內,多做這3個運動動作,可以顯著延長睡眠時間。
△研究截圖
深蹲:模仿坐椅子的動作,膝蓋不超過腳尖。
提踵:站立抬起后腳跟,使小腿肌肉收縮,然后腳跟慢慢回到地面。
提膝展髖:站立膝蓋抬高,直腿髖關節伸展。
一次只需3分鐘,每隔30分鐘進行一次。這樣可使當晚睡眠時間延長近30分鐘。
幾個變老表現
從睡覺開始
除了碎片化睡眠,以下幾個睡眠變化標志著變老的進程,如果你一個都不占,那證明你還很年輕。
睡眠時長的減少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的睡眠時長會減少。很多人年輕時一覺睡8~9小時,上了年紀后睡5~6小時就醒了。
數據顯示,嬰幼兒所需的睡眠時間最多,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類的睡眠時間呈現減少的趨勢。比如從中年階段(36~50歲)到晚年階段(71~83歲),總睡眠時間平均每10年減少27分鐘。這一變化主要發生在50歲之后。
換句話說,50歲之后,每過10年總的睡眠時長減少27分鐘。
深睡眠時間減少
上了年紀,很多人都會有深睡眠時間減少的感受,比如“明明睡著了,但又感覺像沒睡著”。
正常衰老過程中,睡眠階段的變化包括覺醒次數和覺醒時間增加,以及深度慢波睡眠減少。例如:從青年階段(16~25歲)到中年階段(36~50歲),深度慢波睡眠的百分比從18.9%降至3.4%,被較淺的睡眠所取代。
隨著年齡增加生長激素分泌的下降,與深度睡眠的減少密切相關。從青年到中年,生長激素分泌顯著下降(每10年減少372微克);從50歲后,生長激素分泌會進一步下降,每10年減少43微克。
有更多精彩視頻和直播!
來源:央視新聞、科普中國、健康時報、南昌疾控、網友評論
編輯:郭強仔????
責編:馬 濤?
監審:黃柏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