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不久之前,印度總理莫迪派出了外長蘇杰生訪華。這一訪,可不得了,蘇杰生對中印關系那是一頓猛夸,說雙方得保持溝通,實現互利共贏。前腳蘇杰生剛走,后腳莫迪政府就像被點了穴一樣,主動對外表態,不排除重啟中俄印合作機制。這態度轉變得,比六月的天變得還快,讓人直呼看不懂。
莫迪(資料圖)
美國又在搞事情了!特朗普簽署了總統令,威脅對任何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二級關稅。咱都知道,印度可是俄羅斯石油的第二大買家,這一政策簡直就是沖著印度的命門去的。據統計,2024年印度凈外商投資暴跌至3.5億美元,創15年新低,莫迪心心念念的“印度制造”計劃眼瞅著就要崩盤了。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印度能不著急嗎?所以啊,印度一方面譴責美國這種行為是典型的“雙標”,畢竟美西方國家自己也沒中斷同俄羅斯的貿易往來,卻為了結束俄烏沖突先拿中印開刀。另一方面,印度就想到了重啟中俄印三方合作機制這一招,想拿這個當作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印度在能源采購上的態度轉變,那也是相當戲劇性。以前印度和俄羅斯在石油貿易上那可是打得火熱,俄羅斯給的折扣力度也大,2024年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占比達35%。可如今呢,面對美國的制裁威脅,印度石油部長普里透露,他們現在從40個國家買油,比戰前的27國暴增近50%。而且,印度還打算從伊朗、伊拉克以及阿聯酋等國家加大石油進口力度。這幾個國家,那可都不簡單。
先說說阿聯酋,這倆國家早就有一腿,液化天然氣的合同一簽就是14年,最近還敲定了鋼鐵和鋁產業的合作。2023年印度從阿聯酋買的原油就有100萬桶,加上人家港口條件優越,運輸方便得很,印度把它當作石油采購的首選之一,一點都不意外。
普京和莫迪(資料圖)
沙特阿拉伯也不甘示弱,別看它平時跟美國走得近,和印度的生意可沒少做。光是液化石油氣,沙特就是印度第三大來源國。2023到2024年,沙特賣給印度的原油占了印度總進口的14.3%。今年4月,雙方還說要一起建兩座煉油廠,這合作力度,杠杠的。
伊拉克那可是印度的老伙計了,從2000年代就開始合作,運輸渠道早就打通了,價格也比較合適。印度石油公司最近正琢磨著多從伊拉克買點油,估計是想著萬一俄羅斯的油供應不上了,伊拉克能頂上。
還有伊朗,美國一直盯著伊朗,可印度和伊朗的石油生意就沒斷過。現在中印關系緩和了,印度說不定還想借著中國,用非美元的方式跟伊朗交易,既能躲開美國的制裁,又能在中東那邊平衡一下關系,這算盤打得噼里啪啦響。
面對印度的這些舉動,美國肯定不樂意啊,又是威脅又是施壓,可這次好像都沒啥用。美國那所謂的“次級關稅”,本身就站不住腳,他們自己還偷偷通過第三方買俄羅斯石油呢,還好意思說別人。印度就抓住這點,拉著中東那幾個國家一起搞采購聯盟,直接懟美國:“你自己都做不到,憑啥管我”,把美國噎得沒脾氣。
再說了,印度現在的石油進口渠道多著呢,光是阿聯酋、沙特、伊拉克,今年上半年就占了印度石油進口的40%。而且中俄印三方合作又要搞起來了,中國能給點煉油技術支持,俄羅斯那邊還能保持軍事合作,兩邊都不得罪,美國想拿捏印度,可沒那么容易。
印度這么一搞,在國際地緣政治上也掀起了不小的漣漪。俄羅斯對印度的做法肯定心里不痛快,說不定以后在軍事合作等方面會有所保留。中國呢,對印度的策略調整持開放態度,但也會警惕印度“兩頭通吃”。美國那邊,雖然加大了對印度的打壓力度,但又受制于印度的市場規模和地緣價值,難以實施全面制裁,三方就這么陷入了一種微妙的博弈狀態。
呂特和特朗普(資料圖)
莫迪政府這一系列操作,看似精明,既想保能源安全,又想在大國之間撈好處。可這背后也有不小的風險,要是處理不好,可能會讓印度在國際上陷入孤立。未來印度能否在這場復雜的國際博弈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實現利益最大化,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