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一架威風八面的戰斗機,最要命的地方是哪兒?不是導彈,不是雷達,而是那顆看不見摸不著,卻決定它生死存亡的“心臟”——航空發動機。
這事兒有多要命,看看咱們北邊的鄰居俄羅斯就知道了。俄烏沖突打到現在,俄軍發現一個極其尷尬的問題:好多先進武器,離了西方的零件就得趴窩。特別是飛機上的那些芯片、電路板,更別提發動機里頭的核心部件了。
西方一“拉閘”,俄國的戰機工廠里,很多生產線就轉不動了。這教訓,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就擺在我們眼前。
說實話,這種脖子被別人掐住的感覺,我們也經歷過,而且感受得非常深。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最先進的戰機,胸膛里跳動的,都是一顆“俄羅斯心”。
你可能不知道,從咱們的殲-11、殲-10,到后來的重型戰斗機殲-16,甚至連我們的爭氣機、第五代隱身戰機殲-20,在它們的早期階段,都曾依賴過同一款發動機——俄羅斯的AL-31系列。
這就像一個家里幾個最能干的兒子,穿的都是從鄰居家借來的同一款鞋。雖然也能跑能跳,但合不合腳,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更關鍵的是,這鞋人家哪天不借了,你就可能得光腳。所以,我們自己的“心臟病”問題,一度是軍迷們心里最大的痛。
咱們為了造這顆“中國心”,路走得那叫一個坎坷。最早在上世紀70年代,我們引進了英國的“斯貝”發動機,想學著造。結果呢?技術底子太薄,磕磕絆絆,直到80年代中期,才用人家提供的零件組裝出第一臺。
等我們好不容易把所有零件都國產化,搞出了“渦扇-9”,時間已經跨進了21世紀。可這顆“心”的技術,已經是40年前的水平了,根本跟不上時代,最后也只能當個技術儲備。
真正的希望,寄托在咱們自己從頭研制的“太行”發動機,也就是渦扇-10身上。可這希望的誕生,伴隨的是巨大的陣痛。
最早的渦扇-10A在2005年就定型了,但說句實在話,那時候它真的“不太行”。問題多到什么程度?它的首次大修時間只有短短300小時左右,總壽命不到900小時。這是什么概念?當時美英的主力發動機,首翻期動輒1000小時以上,總壽命是我們的三四倍。就連我們從俄羅斯買來的AL-31F,經過我們自己改進后,壽命都比初生的渦扇-10A要強。
壽命短還能忍,最要命的是它“脾氣”不好,可靠性差。因為當時我們的材料技術、設計經驗都還不夠,渦扇-10A為了追求性能,把渦輪前的溫度搞得比美俄同類產品高出100多度。這就像一個年輕人,天天熬夜上火,身體底子又不好,結果就是頻繁出問題。渦輪葉片斷裂、燃燒室燒蝕,這些可都是能直接導致機毀人亡的致命故障。
所以,當時就出現了這么一個情況:我們明明能造國產發動機了,但我們的王牌飛行員們,寧愿繼續用著性能參數沒那么頂尖,但成熟可靠的俄制AL-31。因為在萬米高空,可靠性就是生命。
這個從“不太行”到“行了”的過程,我們花了十幾年。無數科研人員的頭發由黑變白,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的爆炸和試車臺上的轟鳴。轉折點,出現在2018年前后。
脫胎換骨的渦扇-10B橫空出世了。它徹底解決了渦扇-10A那些要命的毛病,可靠性大幅提升,使用壽命也增長到1500-2000小時的水平。這時候,我們才終于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們的戰斗機,有了一顆強大、可靠的“中國心”!
從那一刻起,真正的變化開始了。新生產的殲-10C、殲-16,乃至殲-20,發動機噴口的樣子開始變化,它們不再依賴進口的AL-31,而是成批換裝我們自己的渦扇-10B和后續改進型。從2020年之后,這個換裝進程明顯按下了“加速鍵”。
如果說,渦扇-10系列解決了我們主力戰機“有沒有心臟”和“心臟好不好用”的問題。那么,為我們的王牌——殲-20量身打造的渦扇-15“峨眉”發動機,解決的就是“心臟夠不夠強”的終極問題。
這款發動機的目標,從立項之初就直指世界之巔——對標美國F-22“猛禽”戰斗機所使用的F119發動機。只有換上這顆澎湃的“王者之心”,殲-20才能徹底解放束縛,實現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成為真正的天空霸主。
時間回到2023年3月,中國航發航材院的負責人張勇對外透露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為之振奮的消息:渦扇-15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
“小批量生產”這五個字,分量千鈞。它意味著渦扇-15已經走出了實驗室,技術狀態被固化,可以穩定地交付部隊,裝在真正的殲-20上去飛了。
現在是2025年,兩年多過去了。按照軍工生產的規律,渦扇-15的生產線早已磨合完畢,進入了穩定且高速的生產階段。可以非常有把握地推斷,如今從成飛生產線上下來的每一架嶄新殲-20,它的機身之內,跳動的都已經是那顆代號“峨眉”的強大心臟。
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已經穩穩地邁入了世界第一梯隊。我們不僅徹底治愈了多年的“心臟病”,還擁有了為自己最頂尖的五代機獨立研發、生產配套頂級動力的能力。
回望過去,從引進“斯貝”的蹣跚學步,到依賴“俄心”的無奈,再到“太行”的艱難破繭,最后到“峨眉”的問鼎巔峰。這條路,我們走了整整半個世紀。俄羅斯軍隊今天在戰場上面臨的窘境,我們早已深刻洞察并用幾十年的埋頭苦干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是:核心技術,國之重器,必須也只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現在,當我們的戰鷹呼嘯升空,我們知道,那強勁的轟鳴,是我們自己心臟最有力的搏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