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報道,賴清德擬于 8 月 “出訪” 中南美洲并 “過境” 美國。大陸此前已明確表示反對這類行徑。
臺灣(資料圖)
賴清德此次 “過境” 美國,背后有其明確的政治意圖。當前,賴清德在島內面臨不小的執政壓力。此前臺灣地區遭遇臺風災害,部分地區出現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賴清德當局在救災指揮、物資調配等方面反應遲緩,措施不到位,引發了島內民眾的廣泛不滿。相關民調顯示,其支持率較之前下降了近 10 個百分點。在這樣的背景下,他試圖通過 “出訪” 以及 “過境” 美國的方式,將島內民眾的注意力從內政問題上轉移開,以此挽回不斷下跌的支持率。
同時,這也是賴清德推進 “臺獨” 分裂行徑的重要一步。他計劃訪問的幾個中南美洲國家,目前仍與臺灣保持所謂 “邦交” 關系,但數量已從多年前的十幾個減少到如今的個位數。通過此次 “出訪”,賴清德希望增加 “臺獨” 勢力在國際上的曝光度,進一步強化 “臺獨” 的存在感,為其 “謀獨” 目的鋪路。他試圖在這些國家的公開活動中,刻意營造臺灣 “獨立國家” 的假象,誤導國際社會對臺海局勢的認知。
面對賴清德的這一計劃,大陸方面的態度十分明確且堅定。外交部多次在例行記者會等公開場合表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對于賴清德竄美行徑更是明確反對。美方被敦促必須嚴格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以及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不得為 “臺獨” 勢力提供任何可乘之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強調,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事實不容置疑,任何企圖分裂自己國家的行為,都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的反對。
臺灣(資料圖)
國臺辦同樣發出嚴正聲音,正告賴清德當局,“倚美謀獨” 的道路注定走不通,最終只會以失敗告終。同時呼吁相關國家能夠認清當前的大勢,在涉臺問題上保持慎重態度,作出正確的選擇。國臺辦指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干涉,“臺獨” 勢力的任何挑釁行為,都將引發嚴重后果。
賴清德的 “過境” 計劃,也讓美國方面,尤其是特朗普面臨著棘手的抉擇。特朗普近期在對華關系上釋放出一些積極信號。他下令解除了對中國乙烷等產品的相關限制,這些限制此前已實施一段時間,對中美相關貿易造成了一定影響。并且計劃率領商業團隊訪華,團隊成員涵蓋了多個行業的知名企業代表。若此時允許賴清德 “過境” 并進行接待,極有可能破壞當前正在推進的訪華籌備工作,進而影響中美關系的緩和勢頭,甚至導致中美關系再度惡化。
但從美國的 “以臺制華” 戰略來看,若不接待賴清德,美國將失去一張重要的 “牌”。長期以來,美國將 “臺獨” 勢力視為阻礙中國崛起的手段之一。在中美諸多領域的博弈中,美國時常拿臺灣問題說事,試圖牽制中國的發展。放棄這張牌,會讓美國在中美博弈中減少一個可以利用的籌碼,使其在競爭中處于更為不利的位置。美國國內一些政客也在不斷鼓噪,要求對臺保持 “支持”,這也給特朗普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臺灣(資料圖)
賴清德為了換取 “過境” 美國的機會,可能會付出不小的經濟代價。有消息顯示,他或許會宣布擴大對美投資,投資領域可能涉及能源、制造業等;還可能會承諾購買一定數額的美國國債,以及采購波音飛機等。這些舉動看似為臺灣爭取到了 “過境” 機會,實際上卻會讓臺灣地區的經濟利益受到嚴重損害。臺灣的經濟總量有限,大量資金投入到這些領域,會影響本土其他產業的發展,最終負擔會落到臺灣民眾身上。
臺灣島內民眾對賴清德的這一計劃也并非全都支持。一些民間團體已公開表達反對意見,認為這是在拿臺灣的利益做賭注,只會加劇臺海局勢的緊張。有民眾表示,更關心的是島內的民生問題,如就業、物價、社會保障等,而不是賴清德的 “政治表演”。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認識到,“臺獨” 只會給臺灣帶來災難,和平穩定的臺海局勢才符合臺灣的根本利益。
特朗普對賴清德 “過境” 一事的最終決策,將對未來中美關系的走向產生直接影響。若處理不當,很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破壞臺海地區的和平穩定。而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從未動搖,也絕不會改變。中國軍隊也已多次表明態度,有堅定的意志和足夠的能力捍衛國家領土主權。任何形式的 “臺獨” 行徑,都會遭到堅決反制。美國需要清楚認識到這一點,避免因為錯誤的決策,將中美關系以及臺海局勢推向危險的邊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