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長沙某小區交房后,驚現切筋梁,引發社會關注,關鍵不是一戶偶發,而是5幢樓中的3幢樓,都得此病!戶戶均出現“割筋梁”,輕的“肌肉”被割,重則“骨頭”打斷,可謂慘不忍睹。根據網上報道,3幢樓共計314戶中,有245戶進行了自查,其中受力主筋被割斷的有163戶,其余的都有混凝土被鑿除情況。
割筋梁 圖源:網絡公開信息
說來搞笑,這個項目參建陣容堪稱豪華——建設單位與施工總包均為頭部大型央國企,裝修單位也是知名企業,監理單位則來自深圳的,也曾是全國首批百強的監理企業。能說他們不懂工程嗎?能說他們沒有看見嗎?
我想這個監理單位肯定也有發出警示,或許也要求整改過;但是,面對現實,不得不屈服,最終放棄了努力和掙扎嗎?!因為,監理也要靠開發商賞飯吃。當開發商說你別管了,監理受制于人,也不得不忍氣吞聲的。
這個工程質量目標其實很高,網上可查資料顯示,總包指定的工程質量目標是:創優良工地、奪市級優質結構工程獎、確保省級質量獎——芙蓉杯。
圖源:網絡公開信息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光鮮目標,尷尬的現實,無情揭露了地租經濟下的房地產行業只重眼前不顧將來的惡疾。
當國家隊與知名企業齊聚,工程質量依然堪憂,監理單位作為工程質量的守門人卻屢屢失靈,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就藏在行業價值排序的錯位與制度設計的漏洞之中。分析后,發現與住宅物業癌變,好似一脈相通。
一、參建單位的關系密碼與招投標的隱形博弈
從項目參建單位的構成來看,一個值得玩味的問題浮出水面:在建設、施工、裝修、監理等多方主體中,背后可能暗含裝修和監理招投標的復雜邏輯中。
但現實中,工程招投標領域仍存在明規則與潛規則的角力。部分項目雖表面遵循公開招標流程,卻通過設置隱性門檻、量身定制資質要求等方式,為關系戶鋪路。多數大型地產都有內部供應商庫,多數大型施工單位也都有長期合作伙伴。
尤其是在地方重大項目中,地緣關系、利益紐帶可能滲透到評標環節,導致優者未必勝,勝者未必優。當參建單位的選擇摻雜過多非市場因素,工程質量的第一道防線便已松動。
二、監理橡皮人化:在利益鏈條中喪失話語權
監理單位本應是工程質量的第三方裁判,部分承擔著國家賦予的社會監管責任。但在不少項目中,監理卻淪為蓋章機器,其功能喪失的背后,是多重制度與現實困境的疊加。
經濟依附性瓦解獨立性
當前監理費由建設單位支付,這種付費模式使得監理天然處于弱勢地位。當建設單位為趕工期、降成本而忽視質量隱患時,監理若堅持原則,可能面臨費用被扣、合同終止的風險。在生存壓力下,一些監理單位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淪為甲方的附庸就成了現實的無奈了。
權限模糊與執行乏力
現行法規,雖賦予監理監督工程質量的職責,但其停工權、處罰權等權限缺乏剛性支撐,根本無法像政府職能部門那樣行使執法權。當初引進監理制度,期望其成為鐵面無私,但最后更像是被異化各方的替罪羊。面對建設單位或施工單位的違規操作,監理整改通知,很多時候淪為一紙空文。即便發現重大質量安全隱患,很多時候也難以強制停工,能在協調中尋求理解與支持,如果建設單位要求放水,監理往往也只能妥協。
行業生態惡化與專業能力退化
近年來監理費占工程造價比例持續走低,部分住宅項目中,監理費甚至壓縮至0.5%以下。別以為這是小開發商的出價,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型知名地產,也這樣干。當監理的地位和待遇,在工程參建各方中,只比包工地資料的強丟丟的時候。低費率,導致監理單位難以聘請高素質人才,從業人員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同時監理也只能斷臂求生,現場監管力度和專業度,自然會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現象了。
業委會和監理行業,住建造就的兩個苦瓜兄弟
說點題外話,監理和業委會都是住建倡導的,結果成了爛兄爛弟的苦瓜兄弟。
物業成天嚷嚷人工費上漲,做不了,虧死了,殊不知監理行業現在還是2007年的收費標準,投標上限往往還被打骨折,想要中標一些商品房項目,哪怕是知名地產的項目,現在往往按2007年費率3-4折報價,才有可能中標。
2007年,一個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年薪6萬不到,現在要18萬。住建呀住建,房屋建設時,監理人有心但無力、很難干好;交房后,物業人無心無力賴著好干,業委會這個物業監理人,往往難得到支持,面臨成立難、運行難困局,是不是很有點意思,這是為啥呢?!
三、重構行業價值:讓質量與責任回歸核心
工程質量的失守,本質是房地產開發領域價值排序的錯位——短期利益壓倒長期責任,經濟價值凌駕社會價值,個人私利侵蝕公共利益。要打破這一困局,需從制度重構與觀念革新雙管齊下。
對于房地產開發的短視癥,一方面,強化建設單位的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將建設方主體責任追溯至項目全生命周期,無論建設期、質保期,質量責任均應負責;另一方面,應將工程質量、居住體驗、社會評價等長期價值納入房企信用評級,與融資成本、市場準入直接掛鉤,倒逼企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深耕;更為重要的是,應該讓房地產成為工業,而不是金融業,去杠桿去資本性質,實施現房銷售、開發保證金制度(資金自有率不得低于70%)。不然,上午拿地,下午打樁,三個月封頂,真把基建當狂魔了,還是當工程就是碼積木、疊豆腐呢?
四、重塑監理行業權威
解決監理行業的困境,讓房地產造房子,關鍵在于重塑監理的獨立性與權威性。不然,弄些好房子標準可能也是然并卵,因為沒人在現場監理監督質量的有效執行,那肯定也造不出好房子的!故建議如下:
其一,推動監理費用支付機制改革,可由政府設立第三方監管賬戶統一支付監理費用,從工程建設資金中按比例提取,切斷監理與建設單位的直接經濟依附。
其二,明確監理的法定權限,保障其對工程中違規行為的停工權、處罰權(現有制度下,監理的這兩個權限依然要建設單位同意才行),對拒不執行監理指令的單位,可直接向行業主管部門報告并暫停項目審批。
其三,提高監理費用標準,以便吸引高素質、高職業道德的人才入行;同時提升行業準入、監理追責制度,失職禁入等制度;
第四、提升監理地位,和國際接軌,讓監理地位和律師、教師、醫生齊平。更多的社會榮譽感,才能維持社會責任感,才能讓監理恪守職業道德,堅守職責標準。
草根談:
這個案例暴露的不僅是個別企業的責任缺失,更是行業治理體系的深層漏洞。
只有當工程回歸質量優先的初心,讓監理能真正成為鐵面包公,房地產行業才能擺脫重利益輕質量的泥沼,為社會交付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良心工程。
這既需要制度的剛性約束,更需要行業價值共識的重建——畢竟,任何工程的基石,都應是責任與擔當。
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